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分析长江流域1998年洪水灾害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重建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生态保护,恢复,重建的要点与方略;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退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罗明  龙花楼 《生态环境》2005,14(2):287-293
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土地退化的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退化机理、类型划分、评价与监测、及防治与生态重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土地退化问题的方向:1)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土地退化监测与预警的系统研究;3)重点土地退化类型及其退化机制研究;4)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的原理、方法及技术体系;5)用经济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6)构建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的政策保障体系;7)重建技术与模式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郑俊敏 《生态环境》2005,14(6):990-992
阐述了生态经济的概念;提出了在生态经济发展中要压缩经济泡沫,将环境退化影响纳入宏观经济核算体系中;而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在完善环境资源市场的基础上构建环境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华  林建平  莫江明 《生态环境》2006,15(3):654-658
综述了采石场生态重建的相关问题,包括采石场生态重建的重要性,生态重建研究的历史,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采石场的水土流失治理,采石场植被恢复及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采石场的生态重建只是到了最近二十多年才受到相当的重视。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采石场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其重建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植被恢复效果不理想,植物品种选择的任意性,复绿方式的单一性等。文章提出了目前采石场生态重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屈波  谢世友  邹红 《生态环境》2004,13(1):146-148
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  相似文献   

6.
澳门离岛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及其效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回顾了19世纪以来澳门凼仔岛和路环岛两个离岛的植物恢复进程,先锋和重造林群落的组成、结构,水系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评价了该重造林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澳门离岛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系统在提高立地质量、空气质量的同时,每年可创造生态经济效益21929.03万澳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13737.72万澳元,间接效益8191.31万澳元。结合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澳门城市林业的美学价值需求等,分析、阐述了澳门离岛林分进一步改造的方向、树种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定量评价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1994-2003年吉林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着重分析了该省生态足迹、生态盈亏和生态足迹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吉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人均水平和总量均呈增长趋势,自然资源供需结构渐趋多元化;自然资源供需的非均衡增长导致生态赤字的出现和持续增长,表明目前吉林省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最后,根据生态盈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和消除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河北省东部进行的生态意识调查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这些小城镇生态意识水平发展的一些规律,并提出了提高小城镇公众生态意识水平的一些对策。研究发现这些小城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生态意识处于浅层思考阶段,对指导环境保护仅具有启蒙性的意义,仍需提高到深层意识水平,才能更好地行使环境教育与环境决策的职责。研究还发现生态意识策略首先要加强对小城镇地区公众的生态安全教育,其次是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关注中小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同时尽力加强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9.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多名学者参加编著,集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成果于一体.该书第1-2章主要论述生态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第3-5章为动物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及微生物生态毒理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系统阐述了这三大生态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分别论述了对这三大类生物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毒性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酸性硫酸盐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有关今后酸性硫酸盐土研究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1)酸性硫酸盐土的酸释放机制;(2)酸性硫酸盐土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全球变化贡献与生态风险评价;(3)退化酸性硫酸盐土的恢复与重建的接口技术体系;(4)酸性硫酸盐土的可持续利用模式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曾晓舵 《生态环境》2003,12(2):198-202
广东坡地赤红壤是广东农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坡地赤红壤长期以来存在着利用不当和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其生产潜力的发挥。文章总结了坡地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退化状况,探讨了其生态环境重建的途径。认为坡地赤红壤之退化主要是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物理退化和养分退化。指出坡地赤红壤之生态环境重建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恢复与重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河岸带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岸带是河流—陆地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阐述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基础上,分析了河岸带的影响因素与其退化机制,退化河岸带的生态恢复理论、基本原则、生态重建技术和发展方向。认为影响河岸带结构与功能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水文与地貌过程、植被与人为干扰4个方面;识别影响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作用过程及其退化成因是关键,指出了生态恢复应遵循的原则与宜采用的生态重建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岸带生态恢复应在景观或流域尺度上借助“3S”技术和多学科协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层次开展研究,甄别生态退化的主导因素,采用植被重建与水文调控技术尽可能恢复与重建原有自然景观。从系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河岸带生态学未来研究方向。建议今后应加强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功能及生态重建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预测河岸带结构与功能动态的数量模型和评价体系,为实现河岸带重建与高效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灾后生态退化及其基本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这次地震造成的人员、设施、经济损失比较清楚顺而得到高度关注,但导致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基于生态破坏与退化的驱动力及过程的分析,初步评估了地震灾区[约60个县(市、区),面积约15×104 km2]的生态破坏形势,揭示了灾后生态退化问题及其基本特点,以期为重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与恢复重建提供认识基础,为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决策、科学研究与生态恢复实践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城市湖泊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按照从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过渡的顺序,尝试提出了城市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与景观设计、湖滨带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以及湖岸和连通沟渠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的设计思路,并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综述了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意义,地带的气候特征及退化生态因子恢复的主导生态因子,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步骤,并用实例说明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阐述了生态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可持续发展意义,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建议,特别强调要在西部地区努力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7.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Ⅱ)健康、自然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围绕生态住宅和住区的5大主题(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生态文明)中的健康与自然和环境保护2个主题,从建材、布局和结构、服务与管理4个方面阐述维护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方面阐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对象,重点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教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生态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生态教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分阶段实施、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的建设原则,构建了学校生态教育和社会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城乡生态教育不同侧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该体系顺利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