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发展是我国西部城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探索,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模式设计是发展低碳城市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综合发展低碳城市的手段和目标,考虑建设的动力和支撑系统,结合低碳城市的关键要素、实施领域和最终效果,设计提出了"六位一体—多元互构—渗透过渡"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六大关键领域:碳汇碳捕捉、能源、产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兰州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对我国西部类似地区发展低碳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任祥 《环境教育》2012,(7):54-55
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警惕和避免"城市改造改掉了文化"、"盲目模仿丧失了特色"、"规划决策忽视了民意"。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进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城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重视城市文化,留住城市记忆,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上的重大主题。认真研究这个主题,对于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以形成和强化自己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警惕和避免三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4.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0,(11):63-63
创新驱动发展 北京首届世界城市全球论坛近日举办。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世界城市建设”为主题,共分为“世界城市发展战略”主论坛和知识资本管理、创意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理论与实践3个分论坛,分别从知识资本、创意产业和创新模式3个方面为推动世界城市建设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城市在人类非农活动的作用下不断发展进步.如今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实现或将要达到"文明城市"的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在阐述城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形态和评价要素,比较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间的差别,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分析和探索从文明城市到生态城市的发展道路,进而提出了惠州市实现这种转变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有助于分析以往生态城市实践的得失。为了构建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采用适合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测度指标体系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构建了3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得出芜湖市的生态化水平,为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8.
李钰 《环境教育》2010,(11):42-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之相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现有城市生态建设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六大系统"的全面生态化优化提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城市生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模式和方向,生态城市应当是哈尔滨市发展的理想模式.根据哈尔滨市的实际,依据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4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定义、特点和生态城市的主要建设模式,从而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林蓓蕾 《环境教育》2010,(10):38-41
厦门作为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方面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摆在厦门人民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全民低碳行动"得到厦门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加快城市化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要大力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应该走集中建设中心城镇,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化道路。最后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例对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实现城市化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是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首要环节。针对政府中心运作模式与市场运作模式存在的弊端,认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可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垃圾分类减量促进服务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垃圾管理实践,重点探讨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主体、购买形式与运作过程,明晰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职责以及确立其运作机制;最后通过广州荔湾区西村街道实践,验证其运作效果。研究表明,该模式是治理城市生活垃圾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对破解"垃圾围城"、开发城市矿山以及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胡聃 《绿叶》2011,(9):75-82
城市及其周边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诸多的生态服务。当今的城市发展模式不仅过多地占据了生物多样性必要的生存空间,而且损害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通过有效生态途径(城市生态研究、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工程技术和生态管理)来调节和控制城市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和性质,在城市发展空间中,按照生态优先原则规划和建设好每一片有限的土地,使城市保有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城乡协调的生态空间,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城市风环境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关注度还相对较低,为城市环境规划留有"隐患"。开展风环境规划研究,合理规划城市风环境,建立城市通风廊道,是城市规划的有益创新,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梳理和总结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风环境研究与技术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城市风环境规划研究和管理现状,从推动我国城市风环境规划的角度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创新的生态思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的必然结果,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照的是传统思维模式,导致各大城市均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城市病。因此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思维的观念,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中,有相当多的城市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以期对生态城市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城市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表明,人类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探索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而成长。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结合各类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美丽城市建设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超大、特大城市加强可持续发展,中部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注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中、西部非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防止污染转移,中小城市突出建设和美家园,以期为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分异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地域发展空间显得日益紧张,城市市区向周边地区扩展的趋势明显,城市市区扩展必将对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甘肃省榆中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兰州市市区向东扩展的趋势以及由此可能对榆中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榆中县旅游业应对兰州市市区扩展的边缘-核心响应模式、区域旅游整合发展响应模式和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1年年底面向全球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后评估》报告,全面总结了世博会在选址、规划、建设、运营和后续利用等全过程探索应用的低碳理念和宝贵实践,系统提出了"低碳世博"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为国内外发展中城市和其他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