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生活行为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各种全球性危机,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也许我们很难改变生产行为模式,但完全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使之更加环保。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消费水平的增长,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只有每一个普通公民都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环境,自觉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活行为模式,人类和地球才会拥有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杨通进 《绿叶》2010,(10):93-99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3.
余达忠 《绿叶》2013,(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策划人语:在前工业化社会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工业文明到来,给予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工业化的过程,人类与自然愈发疏离,渐行渐远。从18世纪的伦敦到现在的中国,我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蓝楠 《绿色视野》2010,(6):37-41
<正>【案情】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而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不断升高,导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地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对人类生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人现在有个习惯,一到周末,就愿意举家出动到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馆呆上半天一天。在这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与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体验什么叫生态文明。独树一帜首家展示生态文明目前,南京科技馆共有32个。其中,南京生态文明教育馆最具代表性。它是全国首家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并命名的公益展馆,自2010年"六·五"世  相似文献   

8.
转变发展方式,把保护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与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作为长远发展目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又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领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环保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杂志自1995年创刊以来,一直恪守"环境优先教育先行"的理念,以"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为办刊宗旨,深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好评。本刊讯1月29日下午,由新浪环保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2012绿动中国年度盛典——见证环保绿能量"活动在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来自政府、企业、环保机构、媒体等各领域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本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环境新闻学教授、环境记者Michael Frome认为环境新闻的报道"不仅仅是报道和写作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方式。"由此可见,环境新闻,提供的已不是一般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今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2,(12):98-110
  相似文献   

13.
14.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是“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再一次强调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不再只是政府和公益机构努力倡导的理念,而是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方向。为呼应世界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节能减排的决心和行动,环保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减少污染一一行动起来”,目的在于进一步引导公众关注污染防治,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16.
杨志华 《绿叶》2010,(8):71-77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都是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都必须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对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有助于推进这些事业.但也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7.
余达忠 《绿叶》2012,(4):49-53
原生态文化是农耕时代早中期的一种古朴的、拙直的、简约的、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征服的、攫取的、享受的、奢侈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原生态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反映出现代化快速推进中人们文化上的一种迷茫感、迷失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原生态文化或许存在消失的可能性,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指示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原生态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思想资源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由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简称PACE)主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环境经济与政策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华人资源环境经济学家夏令营(PACE2015)计划于2015年7月11-13号在南京大学举办,这是继青岛、昆明、杭州及大连四届会议之后的又一次华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盛宴。《中国环境管理》期刊将作为协办单位全程参与,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学生、相关人士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绿色已成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两会"的热词,同时也成为整个"十三五"发展的总基调、主色调。我们知道,发展,从来都是有"颜色"的。我们之前常听到的,有灰色发展、黑色发展、褐色发展。这些表述,虽各有侧重,却也有共同指向——高污染、高消耗,重发展、轻保护。今天,我们正赋予发展另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我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