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广新 《绿叶》2013,(3):70-74
城市生活除了因为污染等问题给人们造成生理影响之外,还会给人们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引发焦虑、烦躁、愤怒和攻击倾向,带给我们深深的孤独感、隔离感、疏离感。为了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在城市建设中,首先应该去大都市化,发展田园城市,并始终以生态理念为核心建设和发展城市,加强城市社区连结,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社区感。只有在这样的带有田园诗色彩的城市中,我们才可以亲密接触自然,享受园林城市带给我们的惬意和温暖。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的熏陶,乐和治理,乐和生活,乐和保健及乐和生态等乐和理念,植根于东四街道人,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环保乐和型社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乐和"又是一个什么新东西?八月,笔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就该街道"开展创建环保乐和型社区活动"的一些做法和收获的硕果进行专访,以此来探究其成功奥秘。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有93个社区,27个社区达到了贵阳市市级生态文明绿色社区创建要求。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社区特色仍不突出,建设内容的针对性不明显。通过对贵阳市生态文明绿色社区创建机遇、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针对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绿化系统建设、垃圾处理、排污系统及创建实施保障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丽  刘建雄 《环境教育》2008,(12):28-30
一、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概况 江苏省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起步于2002年。当年10月,为加强全省2000多个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号召省、市、县三级环保系统,组织万人进社区,由省厅污控处牵头详细摸底,掌握了社区的规模、社区污染现状、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油烟、废水等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省环保宣教中心在13个省辖市选择了14个社区试点,开展“一十百千”社区环保宣教工程,  相似文献   

5.
尹文 《环境教育》2008,(1):80-81
自绍兴县百福园社区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成功以来,百福园社区依然秉着“人文绿色”的理念,继续致力于“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一年多来,百福园的面积扩大了,居民人数增加了,管理难度加大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百福园的绿化面积增多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小区的生活更和谐了。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生态保护和居民生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改善的“双赢”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在实践中鲜见同时在两个目标上取得重要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生计考虑不足,忽略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探讨生态补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居民生计中的作用。博弈结果对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效应和社区居民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18日,在杭州朝晖联华社区会议室挤满了社区居民,他们正全神贯注的聆听绿色生活讲座课。志愿者老师正生动地演示喝完后的牛奶盒环保回收的几个步骤:先冲洗干净-再折叠-再回收等,既环保,又卫生。志愿者老师还介绍了生活中节水、节电的小窃门、绿色食品的标志、汽车尾气、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等环保小知识,非常贴近百姓日常生活,也非常通俗易懂,受到了听课居民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建安 《环境教育》2014,(9):57-58
正在美国,如何认定人们所生活的是不是一个绿色的城市或社区,现在还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但是大家普遍认同绿色城市或社区应该在以下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开发与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新建筑设计与老社区改造注重节能与环保,发展城市公交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社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包含五个要素:1.具有一定数量的人群;2.有一定地域界限;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运用社会交互理论和道科西旅游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了禾木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大都持乐观的支持态度,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计方式、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的影响较小;对居民的传统文化影响较弱,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目前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缺少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感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泸沽湖地区居民在旅游发展前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旅游发展对泸沽湖地区居民的生活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方式,更多的居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②旅游发展对该地区居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服饰、饮食、出行、家用物品、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精神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变化。③为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摩梭文化保护的双赢,在内,需要社区精英群策群力,传承和发扬摩梭文化;在外,政府要加强制度关怀和政策引导,为摩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从凤凰古城旅游产业发展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机制的原理,据此提出社区参与机制模型,并在政府、社区居民、古城开发商三个层面上提出推动社区参与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安徽省环保厅、安徽省文明办组成联合评估验收组,对全省12个地市29个申报社区展开现场评估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地创建热情高,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社区环境文化氛围增强,居民环境意识及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热情大幅提高,绝大多数申报社区达到或超过安徽省绿色社区标准,绝对标准市区好于县区,相对标准县区好于市区。  相似文献   

14.
人与环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保护环境却并不十分重视。在社区里,小区的草坪上随处可见的垃圾、废纸。在夏天,蝇虫到处飞来飞去,不但影响社区形象,污染环境,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很不利的影响。在校园里,路边的小吃袋、废纸等,给早晨做值日的同学带来了麻烦。朋友,当你在快乐地生活时,你可曾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步步恶化!  相似文献   

15.
受建成时间早及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老社区存在着种种环境问题,给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障碍。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完备的管理体制,解决它们的环境问题难度很大。同时,老社区在全国社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解决其环境问题对推动社区的环保工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在北京市调研了部分社区的环保改造实践,其中,“老社区、新绿色”社区环保公益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好经验值得各地在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宣传引导统筹推进不到位、居民主体性地位彰显不足、居委会全面监管乏力、物业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等困境,基于珠海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证研究,探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治理实践模式中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运作机制,即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心骨",以居委会为"指挥员",以物业公司为"大管家"...  相似文献   

17.
王计平  邹欣庆 《四川环境》2009,28(1):110-115
海岸带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海岸带资源和环境也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江苏盐城市海岸带为例,从自然资源、人类行为环境、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经济以及资源信息环境5个方面对社区居民进行了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的感知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岸带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胜玉  吴睿 《绿叶》2013,(10):29-34
建设低碳社区是控制生活、建筑领域中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总结国内外低碳社区发展的经验.提出建设低碳社区的路径与对策,以推动我国低碳社区和绿色生活模式的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8,(9)
社区营造的本质是通过公众参与,促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三者也是生态文化系统的三要素。从生态文化和社区营造的视角切入环境保护,可以有更丰富的活动设计、更多借力的社群,还能挖掘社区共有的地域景观和文化余脉,引起社区居民的共鸣,激发社区活力和内生认知,提升拥有感,自发参与社区生态治理和环保行动,从而取得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湖区区级以上绿色社区50%的覆盖率与城镇化趋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省市绿色社区指标相比,区级指标倾向于公众参与和居民自治,建议从区域环境质量、节能减排、生态文化、"三产"等方面进行补充,并提出量化指标、设置否决指标、动态管理和复查退出机制、绿色示范工程、环境认证管理及碳汇林试点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