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传红 《绿叶》2014,(4):103-111
正整整50年前的那个春天,远在大洋彼岸,一位年仅57岁的优雅女士,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眷恋和深重忧虑,撒手离去。她留下了一部给全球带来极大震撼的警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还有纷纷扰扰的"争议"。有人说,只要春天还听得到鸟叫,我们就应该感谢她——蕾切尔·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这句话或许有点儿夸张,但今天应该没人会否认,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当以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  相似文献   

2.
《绿叶》2004,(1)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关于杀虫剂、灭草剂等农药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破坏地球生态平衡的环保预言和环境文化经典。作者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身患癌症的美国海洋学家,向  相似文献   

3.
习习 《环境教育》2004,(2):52-53
1964年的春天是寂静的。 蕾切尔·卡逊,这位被后人尊称为“生态运动之母”的奇女子,在夕阳下山的那一刻寂静地离开了人间。按照她生前的意愿,牧师朗读了《海的边缘》的最后一章,然后把她的骨灰撒在了希普科特的海岸。浪潮拍击,只有大自然在为她说话,为她祈祷。因为当时,为着《寂静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世人都成了她的反对者。 做为一名杰出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曾撰写有《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我们周围的海》,这些都是当时美国的畅销书,并使她赢得了卓著的声誉。她本可在这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内,继续获得更多的荣誉。然而,一封普通读者的来信却改变了她。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正甲 《环境教育》2007,(11):58-59
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原本美丽、安宁的小镇,在人们的开发过程中逐渐发生着可怕的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是—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读书生活中,我为能读到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而感到幸运。这部1962年出版的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它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在这部惊世之作第一章“明天的寓言”中,蕾切尔·卡逊以她优美的文笔,描写了美国一个小镇在生态良好状态下的美丽和生气:“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座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  相似文献   

7.
司开玲 《绿叶》2014,(4):26-32
正在现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为对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营切尔卡逊及其呈现的作品而言,其意味着,科学工作者需要具备自觉的环境意识,警惕科技运用所存在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危害,并以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以此为核心的"蕾切尔·卡逊命题"对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科学工作者的环境意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来源于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而环保工作既要靠政府和企业,又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对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来说,公众参与是相对政府公共管理的主要支撑,是推动的力量,公众参与程度决定着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公众参与是国际社会环境保护的主流趋势。公众参与在世界上开了环境保护潮流的先河。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专家卡逊发表了著名的环保经典著作-- 《寂静的春天》,唤起大众初步认识到农药化肥对环境和生物的巨大破坏作用。1970年4月22日,美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人对蕾切尔·卡逊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她的那本《寂静的春天》,而且许多人读过也就读过了,就像吉姆·林奇在他的书中说的:你是怎样看待的?打个哈欠然后把灯关上?林奇显然没有只是打个哈欠把灯关上了事,他还把卡逊的很多书都找来读了,包括这本《大蓝海洋》,而且还把卡逊下面的那段话引用到了自己的书里:整个海洋,就连在海洋深渊最深处的水滴,对于创造出潮汐的神秘力量都毫无所悉,也无以回应。卡逊在写出《寂静的春天》之前,是个科普专栏作家,  相似文献   

10.
钱易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131-132
<正>一、改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工业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其子孙的生存和地球的命运。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势,人类开始进行严肃的思考。回顾历史,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本书、三次会议。"三本书"是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著作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江苏省海安市绿色教育社社长陈学宾,74岁的他身患癌症仍东奔西走,搬书架、摆图书,热心环保宣传,让环保名著在社区"漂流"。"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寂静的春天》这部环保名著,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即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部不同凡响的名著,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与保护,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自觉行动。阅读了这部名著,我不仅笃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  相似文献   

12.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13.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预言书,以实证和隐喻的双重手法将影响人类根本生存前途的环保问题深刻而形象地揭示在世人面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和绿色启蒙。该书提供了理念反思和实证分析,刺激政府全面改善公共政策供给。环境公害是需要多层次、全方位介入与协作的综合治理议题,其中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构成了必要的制度装置,舍此无以应对。循此民主法治原则对公共决策程序予以优化和提升,是环境公害法律规制的基本逻辑。《寂静的春天》作为当代绿色经典依然可以给出层面众多的理念启发与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那么环境意识,本应该很自然地深植于每个人的心里;关心环境、付诸行动去改善环境,也应该是本能生发的行为,不必等待谁去想方设法地促发。然而,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现代环境保护事业起步以来,如何实现公众环境意识的自觉,却一直是一个问题,甚至是难题,"依赖性强、认知度低、行动力弱"的困局至今尚未根本改变。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被看作是现代环境运动的发端,它引起的舆论风暴让普通公众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带动了公众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认为,高中历史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高考。的确,高考命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方面都是有所体现并增加了份量。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一个勇敢直言,呼吁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环境史学是史学界关注的新领域,肇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后来迅速发展并跻身主流史学的行列。环境史学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环保小百科     
《环境教育》2006,(4):60-62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  相似文献   

17.
钟厚涛 《绿叶》2011,(6):105-110
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难言的灾难。卡逊曾这样痛心疾首地写道:"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寂静的春天》)面对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8.
宋丽丽 《绿叶》2012,(1):96-100
利奥·马克斯(Leo Marx)的《花园里的机器》出版于1964年,恰在雷彻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问世两年之后。后者的问世标志美国环保运动的转型:即从保护资源型的浅层环保运动向反思文明与文化进程型的深层环保运动转变。利奥·马克斯的《花园里的机器》正是这样一本反思文化与文明进程的著作。可以说,这位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麻省  相似文献   

19.
宣教动态     
《环境教育》2013,(6):6-7
"六·五"世界环境日专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发表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署名文章6月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先后刊(播)发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署名文章——《同呼吸共奋斗——写在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文章指出,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来源广泛,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防治需要全社会同心戮力  相似文献   

20.
1962 年《寂静的春天》问世后,其后《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相继发布,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作为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框架。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00 多位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人类的共识。其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 年里约20 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2015 年后发展议程”17 项目标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所做的专业评议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把可持续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认识到行动,从行动到科学,再进一步以科学指导行动,是全球“后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2015 年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9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特别峰会共同批准了未来15 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