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Green economy:Does it include you?)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良性转变,从而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作为对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呼应,中国今年的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更加强调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充分认识推广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绿色设计理念的延伸,职业服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和细分化,其内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工作状态下人的机能需求和精神需求,更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提出了"绿色"职业服的概念以及设计内涵,指出了"绿色"职业服发展与应用的前景,这是对当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经济正在向绿色经济转变。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应包含在"绿色工作"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依赖,水信息披露是企业积极释放水资源战略信号并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的重要途径。以2013—2019年中国高水敏感性行业31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水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以及媒体关注(数量和情绪)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水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同时存在于国企和非国企,比较而言,国企的水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更大;媒体关注情绪(正面、负面、综合)中只有负面情绪在企业水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研究发现对中国企业认识水信息披露的经济及环境价值,以及有效践行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绿色制造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模具生产自身的特点,具体阐述了基于绿色制造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原则及方法.指出模具设计的标准化、可拆卸的设计和模具CAD/CAPP/CAM等技术是实现绿色设计的根本途径;先进制造技术与绿色思想的结合是绿色工艺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作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应在自身发展中承担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绿色骨干作用及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在明确绿色铁路定义下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维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铁路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结合三维目标要求剖析绿色铁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协调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角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原理、研究现状,总结了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进展.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3方面论述了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应用绿色化学技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区域,应该具有超前思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而资源型产业容易造成外部不经济,因此更需要健康、绿色发展。本文利用 AHP 方法对环鄱区资源型产业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层排序,得到如下结论:技术因素和生态因素是主要制约因素;制约因素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空气质量、政府及社会第三方的技术监督、水资源质量、外部不经济补救成本、绿色检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改变,滨江地带的多功能、高密度开发成为必然趋势。滨江商务区的前期设计阶段既要重视其概念性城市设计和规划,又要有具体技术手段体现其“绿色”。以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商务区为例,就如何体现“绿色”理念提出一些具体技术手段,为政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的高能耗产业,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大局意义重大。绿色施工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理念,是建筑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措施。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活动中的污染源和能耗源进行追溯和辨识,综合管理、技术、经济等要素,并参照我国绿色施工相关规定,探讨构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绿色施工综合评价标准体系,进而利用突变级数法,设计了绿色施工综合评价方法。结合相关工程进行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评价结论客观与准确,并可以发现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生产活动中缺陷,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进入一个绿色崇拜时代。绿色食品、绿色环境.绿色奥运.绿色GDP……人们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冠以绿色.绿色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流行.更是一种品性。我们崇尚绿色.是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橙色.灰色.甚至黑色。毒大米.注水肉、假酒、劣质奶粉.苏丹红鸭蛋……河里看不到游鱼.天空看不到星星.我们甚至喝不到一口纯净的水,呼吸不到一丝洁净的空气。  相似文献   

12.
从绿色铁路定义及理念入手,在阐述绿色铁路建设指标应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设计规范,将绿色铁路建设指标分解到不同设计阶段,探讨如何在设计中落实铁路绿色发展要求、提升绿色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绿色交通建设战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铁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有助于铁路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铁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技术装备创新等方面的环保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为铁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环境保护工作和绿色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提升北京市绿色发展水平的路径,结合DPSIR模型和物质流分析法全面评价北京市绿色发展现状,构建包含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和政策6要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计8种方案研究要素独立与协同作用下对绿色发展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1992—2019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向好;维持现有发展状态下,2020—2035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在各要素独立作用下,加强科技创新对北京市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降低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最小;6要素协同发展对北京市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且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未来北京市要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自主知识创新能力,以科技为核心推动要素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北京市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阐述绿色供应链理论的基本内涵及绿色施工与基于绿色供应链施工的关系,对川藏铁路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供应链施工进行分析.提出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原则,分析应用绿色供应链对川藏铁路施工的效益影响,从环境治理、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3个层次设计绩效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6.
概要论述了纺织品生产过程与环境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染整加工中所用染化料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当前国内外在纺织品绿色生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包括近年来开发的新产品、新工艺等,提出了环保绿色纺织品生产是纺织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绿色纺织品生产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煤炭企业和政府互动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煤炭绿色安全开采项目存在的技术、市场及政策风险进行分析,针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多阶段的内在特点,建立煤炭绿色安全开采项目价值评估的动态决策模型,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考虑煤炭绿色安全开采中煤炭企业的有限理性,建立了基于有限理性的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决策模型。对模型中参数进行了分析。模型全面、客观的对煤炭绿色安全开采项目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对政府资助模式和决策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煤炭企业投资和政府资助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决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升绿色施工水平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个方面对目前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针对铁路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工作提出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承压设备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具有量大面广、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等特点,在保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锅炉、压力容器、油气长输管道等承压设备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和趋势,阐述了承压设备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安全保障作用,分析了我国承压设备绿色低碳发展法规标准体系脉络。建议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承压设备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就业机会被摧毁,一些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还有一些就业机会被替代,但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作为一个就业压力巨大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必须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向绿色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于近期完成的“中国绿色就业研究报告”,是一项初创性研究,其目的是在我国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推动制定出台促进绿色就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和就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在推进绿色就业发展方面的实践和努力。此项研究填补了我国在绿色就业研究领域的空白。本期摘要刊发研究报告,以期有关人士共同探讨我国绿色就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