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冠群  林金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287-1296
系统地综述了大气、水体、土壤和底泥以及其它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前处理技术,对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流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快速溶剂萃取等前处理技术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并对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规范泥浆样品的分割、前处理、萃取方法和测定结果表达方式。采用自行设制的泥浆分割器迅速冷冻和解冻方法,均匀、快速地完成泥浆样品的制备;通过对两种前处理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论述了现行泥浆前处理方法的弊端,证实了均匀分割全量萃取法具有样品缩分科学、省时保鲜、全量萃取等优点,提高了样品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在法定的最大残留允许限量以下,达到安全农产品的要求,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至关重要,作者所用方法是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的多残留检测方法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采用固相萃取代替传统的液一液萃取;用氮吹仪代替旋转蒸发仪,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节约了时间,且回收率达到了农残检测技术要求.该方法能对有机磷,有机氯(包括拟除虫菊酯)和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分析准确定性、定量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然而由于多氯联苯在环境样品中残留浓度低、干扰物质多且组成复杂,必须对环境样品进行预处理。目前较为常用的含多氯联苯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有:溶剂萃取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和加速溶剂萃取技术等,分析经过技术处理以后的样品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分析方法,化学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等;生物方法有生物传感器测定法、表面胞质团共振检测、以Ah受体为基础的生物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不够,应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提高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研究柴油机排出颗粒物提取样品中的两种中性、致变性子组份的化学结构。所鉴定的化合物大多数是3—5环的多环芳烃极性衍生物。鉴定出了酮、醌、羰基醛、羟基衍生物及它们的烷基同系物。检测出的化合物中,9—芴酮及其C_1—C_4烷基同系物是最大的一类。鉴定出的化合物中有些是细菌致变剂;另一些的致变性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水中666、DDT八异构体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报导较多。其水样的前处理多采用分液漏斗萃取和旋涡搅拌。前者操作繁琐,后者费时且不适于大批样品分析。本文采用了先定容的振荡石油醚萃取法,并改进了破乳方法,使操作简便易行,萃取率满足要求。国内色谱柱多采用Thompson报导的色谱柱和快速柱,我们选用了高效担体和降低了固定液的用量,在六分钟内可完成样品的色谱分析全过程。通过对武汉市地面水和地下水等不同水体上千个样品、长达一年多的分析,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用2,4-二硝基苯肼(DNPH)的磷酸溶液为吸收液,将醛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醛酮-DNPH衍生物,测定空气中的含量.方法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2~10 μg/m3,回收率大于85%.该方法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可用于环境空气中醛酮类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萃取技术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可以用于水环境等领域的监测。其中较为受推崇的主要是快速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本文通过快速萃取技术原理的简单分析,重点将其与传统的几种萃取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9.
固相微萃取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一种新型的样品制备方法——固相微萃取的原理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该法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一步完成取样、萃取和浓缩。操作简便、快速且易于实现自动化,适用于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有机样品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0.
全氟化合物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人工合成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广泛的生态毒理效应,其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Cs的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成为PFCs测定的关键。文章对近10年来PFCs测定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离子对萃取、碱消化、液-液/固萃取、填充吸附剂微萃取(MEPS)和高效移液萃取(DPX)等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烷基酚及其聚氧乙烯醚分析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成短链APE和烷基酚(AP),AP是一种环境雌激素.水体和污泥复合样品中的APE及其降解产物种类多,测定前需要预分离富集,预处理方法也多;其中固相萃取(SPE),特别是固相微萃取方法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同时检测城市水体中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异莰醇、土腥素、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等5种常见异味物质。研究并探讨了萃取纤维种类、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异味物质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85μm CAR/PDMS萃取纤维,在65℃、30%(NaCl/水)、1 500 r/min搅拌速率条件下萃取30 min效果最佳。萃取后用GC-MS分析,5种异味物质在5~1 000 n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为0.74~1.54 ng/L。环境样品回收率处于82.5%~117.2%范围内,适用于水环境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对监测水体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新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其他技术联用可对多种样品基体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目前,该技术在毒性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很少。本文结合固相微萃取在有机锡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对其原理、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并对固相微萃取中的萃取涂层、衍生化试剂及其溶液酸度、萃取时间及样液盐度、反应体系温度等参数对有机锡化合物测定的影响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X830.2200603521液膜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付新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学报/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2006,25(2).-126~131环图O-51对液膜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其应用概括起来分为以下3类:以扁平膜为基础的支撑液膜萃取(SLME)和微孔膜液液萃取(MMLE),以中空纤维膜为基础的液相微萃取(HFLPME)。分别介绍了这3类方法的萃取装置、原理及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图4表1参50X831200603522对广州灰霾天气中单个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赵灵霞(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15.
列车车厢内醛酮化合物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陆豪  朱利中 《环境科学》2005,26(2):74-77
建立了室内及公共场所空气中10种醛酮(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丙醛、丁烯醛、丁醛、苯甲醛、环己酮、戊醛)的采集、前处理及分析方法,采样效率为92%~100%,回收率为91%~104%,检测限为0.26 ng/m3~0.82 ng/m3.调查评价了6辆列车车厢空气中醛酮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列车车厢空气中醛酮的总浓度为0.1591 mg/m3~0.2828 mg/m3,平均浓度为0.2330 mg/m3,其中甲醛、乙醛、丙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922 mg/m3、0.0499 mg/m3、0.0580 mg/m3,占总平均浓度的42.6%、21.4%、24.9%.初步确定列车车厢空气中的醛酮化合物来自木制品和抽烟的混合源.乘客的醛酮吸入量约为0.043 mg/h~0.076 mg/h.  相似文献   

16.
滤后水中NOM经臭氧氧化产生的小分子醛、酮和酮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鲁金凤  张涛  马军  陈忠林  王群  沈吉敏 《环境科学》2007,28(6):1268-1273
以富集、分离得到的滤后水中6种不同特性的天然有机物(NOM)为对象,测定了臭氧氧化NOM各组分后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的生成情况.NOM各组分臭氧氧化后甲醛和丙酮酸产量最大,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的甲醛产率是其醛、酮总产率的70.58%,单位DOC丙酮酸的产率达103.2 μg/mg;憎水性NOM组分的小分子醛、酮、酮酸产率比亲水性组分的高,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酸(HOA)的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类总产率最高,二者之和分别占NOM各组分的醛酮总产率及酮酸总产率的55.56%和60%; NOM碱性组分的醛、酮、酮酸产量最低.用小分子醛、酮、酮酸总量折算DOC占氧化后NOM的DOC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氧化后各组分可生物降解性的参考,则臭氧氧化后HON和HOA的可生物降解性比其他组分高得多.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北京APEC期间大气醛酮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前后,调查了大气醛酮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及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甲醛、乙醛和丙酮是主要污染物,占总醛酮污染物的82.66%,特别是甲醛,约占40.12%. APEC会议期间北京采取相关措施后,总醛酮污染物浓度下降了64.10%,醛酮污染物在会议前后的变化趋势与PM2.5等污染物相似. 会议期间和会议后甲醛、乙醛、丙酮和总醛酮污染物之间(R2为0.67~0.98)的相关性较好,说明其有相同来源; 但会议前的相关性较弱,(R2-0.11~0.42和R2 0.16~0.94),说明其来源不同. 计算所得的诊断参数如C1/C2、C2/C3和OC/EC比值显示,会议前来自汽车尾气与燃煤的复合源,而会议期间和会议后燃煤排放比例增加,特别是在会议后.  相似文献   

18.
前言近年来用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的微量铟已有报导,但是由于矿石中铟的含量较低,在测定前必须进行萃取富集,使用的萃取剂多为甲基异丙基甲酮、甲基异丁酮等,而且,为了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应用了种种掩蔽剂排  相似文献   

19.
地下储油罐的腐蚀、汽油的漫溢以及不适当的处置,使土壤和植物受到汽油中苯和甲苯的污染.本文采用甲醇萃取、共沸蒸馏技术来测定土壤和植物中的苯、甲苯.采用共沸蒸馏技术可避免色谱柱的污染,且灵敏度高.受汽油污染的土壤和植物样品采集后,应将土壤样品贮存在广口瓶里,植物样品应贮存在密封的塑料袋里.然后,把它们放在-12°下冷藏至分析.由于所用的甲醇试剂含有少量的极性杂质和醛、酮、干扰分析.因此,甲醇必须经过活性炭和硼酸钠处理.方法:将1升甲醇通过25cm长的活性炭柱(1.9×30cm),除去干扰杂质.然后用慢速过滤纸进行过滤,除去能吸附芳香族化合  相似文献   

20.
微波萃取在环境样品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波萃取技术以及在环境样品前处理方面的应用,简述了微波萃取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环境样品中提取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PCBs)和重金属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