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水中痕量铅的测定对环境水质监测和卫生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地测定水中痕量铅,通常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富集处理。目前报道的富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为有机溶剂萃取法、共沉淀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等。 最近,国外有人利用MnO_2能吸附溶液中各种阳离子的特性,提出用MnO_2富集水中  相似文献   

2.
王黎明 《环境工程》1989,7(2):37-38
<正> 为了准确地测定水中痕量铅,通常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富集处理。目前报道的富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沉淀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树酯分离法等。最近,我们根据巯基棉能吸附溶液中各种阳离子的特  相似文献   

3.
金芳澄 《福建环境》1994,11(5):26-28
文本论述了天然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概述了水样的富集方法原理和适用性,为深化开展痕量有机毒物的优先监测进而进行其危险性评价与控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气提法是近些年来引人注意的一种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富集方法,它具有操作简便,富集倍数高,并能防止高沸点有机物污染色谱柱等优点,1977年美国环保局(EPA)已把该法作为114种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29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富集方法,我们以Bertsch气提法为基础,改进和完善了气提装置,筛选了吸附剂,选择了较好的富集条件,用气提法富集、气相色谱测定了水样中沸点低于220℃的十多种有机物,检测下限是0.1ppb,回收率为70—90%左右。  相似文献   

5.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到什么程度,通常是用BOD、COD、总萤光强度等综合性指标来描述。但对很多环境科研专题的要求来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切地知道水中含有哪些以及含有多少有机污染物。但是这种定性和定量的工作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分析,一直是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难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其困难之一就是痕量污染物的浓集和分离。通常水中有机污染物浓集、分离的标准方法是先用活性炭吸附,接着用氯仿萃取。这种方法不仅操作麻烦,而且还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回收较差;二是有机物经活性炭吸附以后,其中一些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因此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将高特异性的衍生化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能够准确检测环境中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该文综述了常用的3种衍生化方法,即硅烷化、烷基化和酰化,以及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分析方面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每种衍生化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展望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有机污染物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外水环境标准与监测方法的发展(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国际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及日本最新公布的饮用水中污染物的规定标准、重点介绍了日本新增加的15控制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产量和用途、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毒性等。以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为重点,评述了水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试样处理的气提一捕集、顶空法、溶剂萃取法和固相萃取法,以及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体系。并对日本1993年实施和1994年将要实施的水质监测新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树脂吸附法对化工园区的生化尾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富集、分离,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化工生化尾水中普遍含有四氯乙烯、苯类和烷烃类有机毒物,而不同来源的化工生化尾水中疏水性、亲水性和中性有机质的含量相差较大,分子量分布也不相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树脂富集分离后,氨基酸、邻苯二甲酸酯和糖类物质成为尾水中主要有机物。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XAD-2与XAD-4混合树脂吸附的富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分析松花江水中有机污染物.探讨了吸附效率及洗脱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富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在环境水样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中,样品预富集的必要性及预富集的基本要求是排除基体(水)的干扰。研究了顶端空间法、疏水富集法和气相提取法等3种水样预富集的技术,并比较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216-223
该文采用新型胶束-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两亲多孔吸附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并且为其配套研制了一种可用于现场大体积富集水质中痕量污染物的全自动固相萃取采样装置(LVED)。使用新研制的装置建立了LVED-HPLC-MS/MS方法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40种痕量新型污染物的方法,实验优化了大体积固相萃取条件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以及较低的检出限(0.002~0.10 ng/L)。将此方法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新型污染物的现场富集与检测,不同污染物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8.0%~107%,部分污染物实际检测浓度在0.05~90.5 ng/L。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现场大体积萃取环境水样中痕量新型污染物的新方法,具有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中毒性有机物是致癌的主要因素之一,饮用水的质量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近代微量富集技术和色谱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卓有成效地分离,鉴定饮用水中痕量、复杂、多组分有机化合物,流行病学调查和污染毒理学研究的发展,建立了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定量关系,为采用多污染物评价方法评价水质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羧化CTS微球对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交联羧甲基化壳聚糖微球,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研究了改性壳聚糖微球对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试验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有机物的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共存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物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羧化改性壳聚糖微球对水中2,4-二硝基酚的去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作者:水池敦(日)。该书全面地介绍了无机痕量分析的各种富集技术,包括:挥发法、液液萃取法、选择溶解法、沉淀法、电化学沉积和溶解法,以及吸附、离子交换和液相色谱法、浮选法、冷凝和区域熔融法。该书还专门论述了富集技术的操作条件和外界引起富集过程中的污染和损耗,以及水分析和气体分析中的富集技术。可供环境监测人员以及生物、地质、冶金、工业材料等分析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订价:700元/册(含邮费)。无机痕量分析的富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的处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活性污泥法不仅能降解污水中以BOD_5表示的一般有机污染物,而且也能去除污水中大多数痕量有机毒物。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机毒物已进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环境中扩散和迁移。在城市污水中,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DDE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考察了一款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滴滴涕农药的吸附效应。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滴滴涕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高的特点,在水体有机污染物防治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吸附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去除水中微量污染物的方法之一。经强酸表面氧化法制备的碳纳米管溶胶具有稳定的高效吸附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对水中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同步吸附去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溶胶对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具有很好的去除效能。这对微污染水的深度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中痕量有机有害物质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水中有机有害物质的监测,实质上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痕量分析课题。重点评述了痕量富集、色谱分离与监测、综合分析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分配系数、溶解度和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存在着相关性。对这些相关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与生物浓缩因子(BCF)有关,反映了水生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水溶解度也是一个影响有机污染物迁移和归趋的因素,具有  相似文献   

20.
前 言 对海洋水质分析监测是进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是正确评价海洋环境的必要条件。为此,研究测定海水中痕量铜、镉、铅、砷的方法,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有其重要的意义。 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时,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化物含量高,基体组成复杂,有严重的背景干扰,故国外文献报导中大多采用萃取法分离基体后进行测定,操作步骤烦琐,有机试剂有毒。用石墨炉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铜、镉、铅、砷在国内报导较少,在国外只是进行了部分工作。本文应用具有高灵敏度特点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应用基体改进效应和改进石墨炉原子化器,排除了海水基体氯化钠和镁、钙、锶等对铜、镉、铅、砷的干扰影响,并可直接进样测定。从而省去冗长的化学预处理、萃取分离等步骤。并成功地应用于直接测定海水中的痕量铜、镉、铅、砷。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