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此处S~-是十二烷基磺酸盐(DS)或十二烷基苯磺酸盐(DBC))可被一系列铜(Ⅱ)一乙二胺微生物的络合物Cu(R_(-en))_2~(2 )萃取。式中的R_(-en)为乙二胺(en),N,N′—二甲基乙二胺(NN′Me_2en),N,N—二甲基乙二胺(NNMe_2en),N,N—二乙基乙二胺(NNE_( 2)en)或1.2—二氨基环已烷(Cyen)。离子对的萃取常数是K_(ex)=[Cu(R_(-en)_2~(2 )·2S]_o/[Cu(R_-en)_2~(2 )][S]~2,对于具有en,NN′Me_2en,NNMe_2en,NNE_( 2)en和Cyen的DS 络合物萃取到氯仿中的萃取常数分别为logK_x=7.93,9.19,8.88,8.74和11.45(±0.05,25℃)。离子对Cu(R_(-en)_2~(2 )·2S~-的萃取性能给出了对溶剂酸度的线性关系。Cu(Cyen)_2~(2 )萃取体系被应用于某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对20ml江水或海水样品得到的检测极限是5μg/l。  相似文献   

2.
基于Donnan dialysis原理,在无外加电压作用下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原水中的Cu2+,研究原水中可能出现的无机颗粒物,有机物质,EDTA酸、氨水、Fe3+、表面活性剂等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Cu2+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水中添加二氧化硅、腐殖酸、EDTA酸、氨水、Fe3+、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在长时间运行后均会对离子交换膜去除Cu2+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氧化硅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不会和膜及Cu2+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对膜去除Cu2+效果影响较小,相比空白样,Cu2+去除率下降约4%;氨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会导致Cu2+发生沉淀反应,腐殖酸会吸附Cu2+,使原水中游离态Cu2+浓度显著降低约50%;EDTA酸、氨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会与Cu2+形成络合物,对去除Cu2+有严重影响,相比空白样, Cu2+去除率分别下降约100%(EDTA酸)、78%(氨水)、5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其会大量占据膜内空间,Cu2+基本无去除;Fe3+在弱酸性或中性水中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对去除Cu2+有一定影响,相比空白样, Cu2+去除率下降约12%.  相似文献   

3.
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胶质气体泡沫并将之引入浮选柱,以胶质气体泡沫为浮选载体并通入常规浮选气泡对预先装入浮选柱的模拟含Cu(Ⅱ)废水进行浮选分离实验,考察了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SDS用量和絮凝剂的添加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胶质气体泡沫与常规柱浮选气泡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含Cu(Ⅱ)废水,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硫酸钠(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BD-DAC)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n)能够在太阳光照射下于二氧化钛分散的水溶液中进行光降解,垂直和平行型太阳能反应器在户外被应用,线型的和异构化的DBS的光降解通过表面张力,紫外吸收和染料萃取测量进行比较。DBS和NPE—9的光降解用红外和核磁共振谱进行测量。表面活性剂中芳香烃部分比烷基和乙氧基更容易分解,这种降解体系对于处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处理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工业部门和家用洗涤剂中的广泛使用,用后排入下水道,引起环境污染,大多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型的,其分子式为R—O—(CH_2 CH_2O)H,式中R为R—基,R′CO基或R′基,它们在水中不电离,聚氧乙烯链上的氧与金属离子(通常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形成络阳离子,也可直接配位于过渡金属离子,这是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Ⅱ)的洗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保卫  吴咏琪  马婵媛  朱瑞佳 《环境科学》2009,30(10):3067-3071
采用批平衡法比较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及其混合物(SDBS-TX100)对土壤中铜的洗脱作用.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清洗时间、溶液pH值、土水比、无机盐等因素对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Cu(Ⅱ)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当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相同时,单一SDBS较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SDBS-TX100和单一TX100洗脱效果好;6 000 mg.L-1SDBS对Cu(Ⅱ)的洗脱效率达到46.3%,分别是同浓度SDBS-TX100(3∶1)、SDBS-TX100(1∶1)、SDBS-TX100(1∶3)和单一TX100洗脱效率的5.8、10.8、10.8和19.3倍;1∶10土水比条件下,清洗时间为24 h时,各表面活性剂体系都达到最好清洗效果;溶液pH值对表面活性剂洗脱Cu(Ⅱ)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pH值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逐渐下降,强酸性条件下(pH=1.50),洗脱率最高可达95%;土水比越小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Cu(Ⅱ)的洗脱效果越好;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影响不大,但是过量Mg2+(浓度>500...  相似文献   

7.
Popa等曾报告Hg(Ⅱ)与镉试剂(Cadion)和镉试剂2B(Cadion 2B)在中性或微酸性介质中形成1:2(Hg:R)的络合物,用苯萃取测定汞。我们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研究了这两种试剂在水相中直接测定汞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其灵敏度比苯萃取法提高3倍。Popa等报告镉试剂测汞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01×10~4,镉试剂2B为3.01×10~4;我们测得镉试剂和镉试剂2B在Triton X-100存在下,对汞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20×10~5和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Cu-EDTA、Cu-NTA、Cu-柠檬酸和Cu-酒石酸4种典型的铜络合物来探讨UV/氯工艺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降解重金属络合污染物的潜力,并以Cu-EDTA为代表物详细考察了[NaClO]_0/[Cu]_0(物质的量比)、初始溶液pH值和NO~-_3、SO■等共存物质对UV/氯破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V/氯对多种铜络合物具有高效的氧化破络能力,可将Cu浓度从初始的19.2 mg·L~(-1)降至1.0 mg·L~(-1)以下.在[NaClO]_0/[Cu]_0为60、初始溶液pH为3.0~5.0的条件下, UV/氯对Cu-EDTA的破络效果较好,Cu和TOC的去除率分别高于95%和70%,但共存的NO~-_3、SO■、Ca~(2+)和NOM对Cu-EDTA的破络有一定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竞争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UV/氯通过HO·和Cl·两者的共同作用实现Cu-EDTA破络,在pH=5.0时的贡献分别为60%和40%.产物鉴定结果证明,Cu-EDTA降解为N—C键逐步断裂的脱羧过程,其中,—N—(CH_2—COOH)_2和—N—CH_2—CH_2—N—基团上的N—C键断开生成Cu-ED3A和Cu-NTA,分别贡献约80%和20%.UV/氯对实际络合铜废水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u浓度由初始的20.4 mg·L~(-1)降至约1.0 mg·L~(-1).  相似文献   

9.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逆胶束体系构建及微水相的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化学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Tween-80)的对比可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具有高增溶性、低使用量、微环境所需条件温和等优点.通过荧光法测得RL在异辛烷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  相似文献   

1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与铝盐(Al_2(SO_4)_3)的絮凝反应可以同时去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共存有机物。通过构建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与苯甲酸(benzoic acid,BA)的共存体系,研究了初始SDS浓度、Al盐投加量及pH对SDS和BA去除的影响,为絮凝反应条件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SDS浓度越大,胶束形成量越多,有利于SDS和BA的去除;Al可与BA形成络合物,Al盐浓度的增大有利于BA去除,但高浓度的Al离子会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减弱其与SDS的结合能力,SDS去除率不会显著增加;pH会影响Al盐水解和BA解离,低pH不利于BA的去除,高pH既不利于SDS的去除,也不利于BA的去除,最佳pH范围为4.0~5.0。  相似文献   

11.
王晨烨  姜括  谢文龙  汪磊 《环境科学》2017,38(6):2373-2378
配合(络合)容量是影响重金属在水体中环境行为的重要指标.为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值的差异及人为污染物对配合容量的影响,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安赛蜜分别作为强、弱配体,对水体铜配合容量(Cu CC)的双硫腙萃取动力学测试法(萃取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测试法(电极法)进行验证和比较.研究发现,萃取法更适合用于测定水体中强配体对Cu CC的贡献,而电极法的测试结果与水溶液中强、弱配体的存在均有关联.两种方法对实际水体的测定结果显示,电极法对水库、排污河等地表水体Cu CC的测定值(86.9~227.0μmol·L~(-1))比萃取法(9.9~14.6μmol·L~(-1))高约1个数量级,而对于垃圾渗沥液,电极法的测定值(6 998.4~31 005.8μmol·L~(-1))比萃取法(89.6~109.1μmol·L~(-1))高2个数量级.结果表明,污染受纳水体重金属络合容量的升高主要是由弱配体化合物增加导致,且弱配体的含量与水体氨氮和有机氮的总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75,P0.01).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几种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单一或混合条件下对多环芳烃(PAHs)萘和菲的增溶作用,并分析了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増溶PAHs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萘的增溶效果均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增溶能力大小顺序为:Tween 80TX-100Tween 20SDSSDBS。将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对萘和菲的增溶作用大于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小于单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且增溶效果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0.03 mol/L)的NaCl和Na2SO4可大幅度促进表面活性剂对萘和菲的增溶效果,但随着无机盐浓度的提高,对增溶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离子色谱(IC)和通过银工作电极的电化学检测来分离和检测氰化物、硫化物、碘化物和溴化物。它们的检测性限分别为2PPb、30PPb、lOPPb和lOPPb。氰化物和硫化物能同时测定,以及还有其它能被IC测定的一般阴离子。包含在镉和锌络合物中的氰化物作为总游离氰化物被定量测定,而包含在镍和铜络合物中的氰化物只有一部分作为游离氰化物被测定。在金、铁或钴络合物中强键合的氰化物不被测定。虽然离子交换技术能容易地使氰化物或硫化物与大多数普遍的阴离子分离,但是它们通过一般的方法如电导法的检测是  相似文献   

14.
<正> 用聚醚型聚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萃取铂(Ⅱ)和铂(Ⅳ),实验证明,硫氰酸盐、盐酸和溶液的 pH对此有影响。测得分配系数>10~4。不同阳离子的氯化物对萃取铂(Ⅱ)的影响的次序为 Li~+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维电极体系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降解。考察了分别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高岭土为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效果,并探讨了实验过程中吸附与电解的协同作用。实验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时降解效果最好。在CTAB浓度为0.2 g/L,粒子电极投加量为13 g,SDBS浓度为300 mg/L,不调节pH(pH=9),电流密度50 mA/cm2,Na2SO4投加量2 g时,SDBS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2.31%和84.41%。同时还用环境扫描电镜和物理吸附仪对CTAB改性前后的高岭土粒子电极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
<正> 铬的溶液中主要以两种氧化态即Cr(Ⅲ)与Cr(Ⅵ)存在。第一种较稳定,并有形成惰性络合物的倾向。在非络合剂阴离子(如ClO_4~-)存在的情况下,Cr(Ⅲ)离子以Cr(H_2O)_6~(3+)及其水解产物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的pH值时,占优势的是Cr(H_2O)_5OH~(2+)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难以降解,存在严重的生态危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介绍了PFOS相关的最新环保法规,指出以环保型氟碳表面活性剂替代PFOS为大势所趋。从分子结构角度,介绍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4种环保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高效、稳定的环保型氟碳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PFOS替代品的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得到上沿羧基化的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即5,11,17,23,29,35-六羧基-37,38,39,40,41,42-六羟肟酸甲氧基杯[6]芳烃(HHMHC),采用IR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初始重金属离子(Cu2+、Ni2+)浓度、萃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HHMHC萃取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时HHMHC萃取Ni2+和Cu2+的最佳pH值分别为5.0、6.0,萃取平衡时间均为30min.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0.999)均可较好的拟合其萃取过程,通过计算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得到Gibbs自由能(ΔG0)和焓变(ΔH0)均小于0,表明萃取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和考察溶液pH值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探讨HHMHC萃取Cu2+、Ni2+的机理,结果表明此萃取过程除了存在阳离子交换机理外,还存在与冠醚萃取相同的离子配位萃取,参与配位作用的主要是羟肟基团(–CONHOH).  相似文献   

19.
有机阴离子可以和长碳链的季胺盐阳离子结合生成可溶于高介电常数有机溶剂的离子对.在此溶剂中,它可以和某些卤代烃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季铵盐阳离子的卤化物及有机阴离子的相应烷基化物,故称离子对烷基化反应.此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被广泛地应用于酸性及其它含活泼氢的有机化合物的烷基衍生物合成中.在这类有机物的分析中也得到应用.但尚未见应用于农药及其降解物残留分析中的报道. 2,4-D,2,4,5-T是典型的酸性有机农药,广泛用作农田除草剂.在二者的残留分析中,通常用CH_2N_2、BF_3CH_3OH、(CH_3)_2SO_4将它们烷基化,然后用气相色谱加以分析.近几年也有人用多卤素取代醇的BCl_3络合物或五氟苄基溴化物同Na_2CO_3作为  相似文献   

20.
使用自制改性石墨/PTFE气体扩散电极作为阴极,铁电极作为阳极,构成电-Fenton反应体系对2,4-二硝基苯酚废水进行处理。一定电解条件下,研究了D(N/P)、D(N/P/Cu)自制气体扩散阴极电极对2,4-二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处理过程废水中金属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解60 min时D(N/P/Cu)电极对DNP的去除率达到80.9%,最大去除率比D(N/P)高22.43%。阴极电极中铜离子的掺入不仅提高了电解效率,而且也大大降低了铁阳极的消耗及铁泥的产生量。对D(N/P/Cu)电极电解后的沉淀底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沉淀物中除了未被降解的DNP外还含有分解产生的小分子烷烃类、胺类等中间产物。通过SEM对改性石墨电极表面进行了观察,发现电极材料粘合牢固紧凑,表面分布许多微小气孔,其中在改性石墨中掺入铜离子的D(N/P/Cu)电极表面更加致密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