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环境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是区域环境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分析、评价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出发建立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天然因素的综合体,也是展开循环经济以及天然谐和同处的最基本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则是指在特定时空内,生态系统全体或许有些生态环境因子组合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计的相符或适合程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则是在运用指标系统及特定质量规范的前提下,选用适合的办法来评价特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及其影作用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发掘矿、消耗石化石动力和化工工业及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影响首要包含土地荒漠化、污染水资源、土壤资源的缺失、污染大气环境等因素,总结运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即是社会环境因子及土壤、水、大气等天然环境因子的改变状况,对于定性剖析及动态评价区域对天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相比单个项目的评价具有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信息扩散法可有效应对评价信息不足问题,通过构建和运行风险信息矩阵实现对多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叠加,并最终形成风险分区图以指导区域布局优化和风险管理.本研究结合广州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应用信息扩散法对区域现有及规划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并得出区域综合环境风险4级分区.评价结果显示,规划的石化基地布局不合理,将大幅增加区域环境风险等级,提出放弃该产业规划或重新选址,该建议得到最终决策的支持.建议区域开发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以此论证区域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实现优化区域开发和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应用层次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从它在建设项目、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个层次的应用出发对其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最后提出了要重视现阶段规划层次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建议规划的环境风险评价总体上可以借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规划中风险源的布局尚未明确的特点可以尝试引入环境敏感点的位置作为约束条件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对规划区域的污染(风险)源进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6.
自生态环境部2018年《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以下简称《推荐方法》)发布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有了切实提高[1].在《推荐方法》的基础上,以某区域为例,建立基于环境风险源强度(S)、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Ⅴ)、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能力(M)的评价体系,采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尝试运用模糊评判法,结合GIS技术,构建由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4类要素共32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环境容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GI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可持续性做进一步探究,分析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程度,实现区域环境容载力定量化研究。最终,将研究方法具体运用于介休市区域环境容载力评价,使其更具实际意义。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GIS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黄河河口已有治理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为例,对区域的回顾性评价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人民治黄60余年来河口治理开发活动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效益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洪型的小流域洪水灾害,雨量强、历时短、洪水流速大、暴涨暴落具有突发性,对社会经济、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不同于大江大河洪水,难以提前发现其规律进行科学预报预警,已成为提前躲避灾害风险的一大难题。文章从区域规划布局结构观点出发,阐述了预防和躲避山洪灾害的措施与目标、敏感区域环境破坏作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叠加影响,并提出了对策方案优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发达地区。近年来,在其社会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的同时,区域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一体化特征。同时,长三角作为1个资源能源高需求并主要依赖区外供给的地区,其资源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研究分析区域发展趋势与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区域环境面临的压力,并提出解决长三角区域环境问题的一些基本对策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规划区域环境风险源分布零散、突发性风险事故多发的特点,基于信息扩散法,结合VBA编程以及arcGIS软件,从区域规划确定的各种潜在风险源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出发,积极探索出较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为区域规划的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分析研究了从2002年至2006年间不同经济性质区域环境综合体状况水平;得出环境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成熟度在不同经济区域的不同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对我国不同经济性质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包头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和土壤盐渍化为包头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以此建立包头市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技术方法,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角度,对包头市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布局提供科学支持,使之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维护包头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密集,环境风险点多,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积性、叠加性和潜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特征,选择3个典型流域(区域)(即重化产业最密集、人口最密集,重化产业布局性矛盾最突出的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重大调水工程下游减水河段与涉水产业重点发展的汉江流域;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与磷矿资源开发强度高的乌江流域)进行分析,并识别流域重化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及其演变趋势.基于保障“清洁长江”与“安全长江”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调控思路,提出长江经济带典型流域重化产业绿色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和差别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建议,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实施精准治理提供支撑,主要包括:①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区域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各类工业园区为抓手优化布局,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制定长江沿岸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②汉江流域以流域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从国家产业政策战略高度调整汉江中下游的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高耗水和水污染产业的持续发展;③乌江流域以保障下游库区水质为目标,严控喀斯特地貌区域新增磷化工产能,研究喀斯特地貌区实施磷化工产业废水特别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规划是现代区域生态经济规划的新发展。区域环境规划对于解决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性内容,然后以河南省安阳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为例探讨了区域环境规划中的城市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态环境风险已经成为社会主要风险源之一,为做好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文章在识别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立环境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系统研究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的构想,以期为防范化解区域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主城区属于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三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整个三峡库区生态功能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评价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从空间格局、环境特性、生物特征、服务功能等4大方面(准则层)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价,剖析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及建议。评价结果为:重庆主城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分为65.68,对应评价等级为一般;空间格局、环境特性、生物特征、服务功能得分分别为66.02、74.82、50.34和66.81,对应评价等级分别为良、良、较差及一般。综合分析表明,重庆市主城区生态环境问题在水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特征等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必须着重加强相关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FCAP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Fuzzy原理,将动态聚类、综合评判和模糊概率相结合;在对总区域环境进行动态聚类区划的基础上,先行各亚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然后考虑各亚区域在总区域环境中的权重,综合给出区域环境内环境的“总”质量评价,三种途径相结合并互相补充,使评价方法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师学义  高奇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641-2647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间累积效应与分异规律,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权法与物元模型,在构建以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跟踪动态评价.结果表明,自第3轮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以来,总体上晋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呈现正向发展的趋势,但人均水资源量、水土流失比重、单位面积化肥使用负荷、单位面积固体废弃物负荷等环境指示性指标有变差的趋势或没有因规划的实施而得到有效提升,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进行评估、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