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7.0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灾害与震后救灾行动,简单分析研究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内容,并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日本为例总结了国外社区防灾减灾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完善社区减灾法律制度,制定社区防灾计划,制定社区灾害风险图,建设社区防灾无线网络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重视企业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相似文献   

3.
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7.0级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灾害与震后救灾行动,简单分析研究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内容,并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述了日本9.0级特大地震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详细分析了日本防灾救灾法律体系、防灾救灾组织管理系统和保险制度等。旨在广泛吸纳日本社会在防震减灾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防震减灾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的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日本城市长期遭受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侵袭,逐步构建了一套以“预防”为目标且行之有效的防灾体系。本文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例,通过查阅资料,详细引介其防灾法律制度变迁、规划体系构建、城市防灾建设及常态化防灾机制,深度解析应对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基于此提出我国各大城市防灾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细化法律法规的组织管理内容,加强多方合作;分级分类管控城市区域,注重高地空间的多功能利用;完善防灾规划评估及灾害预警工作,以期促进资源精准配置与防灾规划实施,并提升大城市的气候适应性和国土空间韧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国家减灾委要求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紧密结合当地防灾减灾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宣传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今年4月底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汶川、北川及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那些致力于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更深感责任重大,他们以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相继研究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防灾减灾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中国石化集团组团赴日本Cosmo石油公司进行交流2005年6月13日至6月25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团前往日本Cosmo石油公司进行安全管理、技术方面的交流。本次交流通过对方专家授课、现场观察、双方人员互相提问交流等方式进行。交流的内容:日本国的能源战略、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情况;Cosmo公司的概况、安全管理、物流管理、现场管理、防灾管理及相关业务领域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及JCCP(日本石油合作中心)关于炼油专业人员的培训操作系统,OSH中心展览培训业务等。察看的现场为日本Cosmo松山石油公司。  相似文献   

9.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3):F0002-F0002
为纪念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地震一周年”,防灾科技学院分别于2009年5月5日、5月11日、6月18H邀请防灾科技学院袁一凡教授、张敏政教授和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陆呜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汶川地震应急与准备”、“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和“地震现场专业摄影”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24日下午,应院长薄景山教授的邀请,国际滑坡研究机构会长助理、日本京都大学汪发武博士和日本自然地下水调查研究所竹内笃雄博士,在防灾科技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斜坡灾害与环境保全”的学术报告。学院纪委书记、副院长钟南才,副院长迟宝明和400多名师生一起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院长薄景山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1.
在阐明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概念的基础上,从地震相关立法历史沿革、组织机构建设、灾害预警系统开发、防灾教育与防灾训练、地震应急管理相关研究热点等五个方面对日本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地震应急管理情况,借鉴日本地震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分别从上述五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地震应急管理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中国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完善防震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力争把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日本东京防灾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国家危机管理体制,全政府型危机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社会参与与演习训练等,对于北京及我国各大中城市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15日上午,地震台台长(业务骨干)培训班开学典礼在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新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副局长陈建民、岳明生出席了典礼。典礼由岳明生副局长主持。 出席典礼的还有局机关各司室的主要负责人、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负责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典礼的除了培训班的50名学员,还有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防灾技术系的学生。 会上,宋瑞祥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近几年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的教育和今后的发展、安全工作以及如何…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为开展减轻自然灾害的运动,定1990-2000年的10年间,为国际防灾旬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Pisaster Reduction)(IDNPR)。由联合国事务局作出具体计划,提交1989年9月第44次常务会。此事业依靠美国科学院(学会)援助,科学院(会长)Frank Dress博士藉1984年世界地震会议之际,已发表了对防灾旬年的设想。会长在美国科学院准备召开协商会广泛听取有经验学者们的意见。东京理科大学教授福冈正已应邀务必出席此会。会议在3月22-24日三天间,有联合国UNESCO(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WMO(世界气象组织)、世界银行、美国、中国、日本、摩洛哥、法国、苏联、意大利、  相似文献   

15.
从防灾减灾具备的强大教育功能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角度,论述了防灾减灾教育进入学校的必要性,强调了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开展是实现全民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基于多年的防灾减灾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有效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建议和措施,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四个递进”、教学安排的“三个转变”,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改革。同时,针对当前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解决或缓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资讯快递     
要闻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5月11日,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列入减灾主要任务,通过实施大江大河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东京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日本东京防灾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国家危机管理体制,全政府型危机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社会参与与演习训练等,对于北京及我国各大中城市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委、民政部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中国“防灾减灾日”。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环境风险管理经验。提出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启示:明确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目标为建立综合防灾、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各保障体系,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效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实际应急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