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生态旅游》是针对当前生态旅游理论与管理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态旅游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有关生态旅游的已有研究成果,如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及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旅游规划与生态设计,也涵盖了如生态旅游体验、生态旅游环境解说与教育等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旅游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的完善和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相关方法与主要进展,认为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期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从而在实践中引发了种种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快速增长和旅游发展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②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和监测;③强化生态旅游的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旅游》一书结合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生态旅游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反映了国内外近年来新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全书共11章内容: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及其保护、生态旅游规划与绿色设计、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印发《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以来,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共同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生态重点保护区神农架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四个维度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发现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虽然具有显著的内在优势与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但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仍然存在较为严峻的问题,这对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据此,将内外部发展环境与神农架发展定位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以期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闫广华 《环境保护》2013,(24):65-66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理论所体现的重要发展模式,代表了现代旅游发展新方向。长白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而实现本地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途径。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一般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限制条件、生态旅游产业的结构与空间适宜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DesigningforEcotourism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建筑系主任建筑与规划学院校长MichaelKeniger前言这篇报告介绍了可持续生态旅游设施设计的主要原理。我们注...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指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本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介绍国内外农业生态发展模式探索,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生态振兴融入不足、农户发展理念不足、融资环境不佳、产业融合不佳等,从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挖掘和整理文化要素、创新生态人才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增加财政投入、充分技术融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对沈阳市旅游景区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依托生态旅游示范项目构建沈阳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的思路,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奠定沈阳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特征。目的在于优化沈阳生态旅游资源,改善现有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布局,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以此为龙头实现沈阳市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沈阳构建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能先进、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这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为例,设计了生态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整体结构.该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目的是进行生态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分为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三个部分.生态旅游管理系统是一个人机互动的专家系统,根据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旅游者与旅游活动情况,调整旅游活动和旅游者人数,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旅游管理系统中考虑了对保护区水域、鸟类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有影响的消耗因子或投入因子.生态旅游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还为生态旅游服务系统提供旅游信息,为旅游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在中国农村地区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指导。目前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显著,如:垃圾废物随意排放、土地利用混乱带来的水土流失、农民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引起的环境过度负荷等。本文以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农家乐旅游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出发,分别对参与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农户之间、参与与不参与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农户之间以及当地政府与参与农家乐旅游的农户之间进行了简单博弈分析,从而为农家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可行性观点。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平原农村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国乡村游"的展开,以及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提高,为农村中广大湿地进行旅游开发提供了新机遇.在简要阐述农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国内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并以洞庭湖平原为实证研究,通过对庭湖平原农村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从开发思路和活动设计两方面探讨了洞庭湖平原农村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进而提出了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与农村湿地生态旅游的关系、鼓励社区参与、加强湿地旅游软硬件建设、科学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工作通讯》2008,(12):I0006-I0009
这次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之后,旅游系统和环保系统联合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向旅游和环保战线上的各位代表表示欢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是环保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这次会议将重点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还将对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进行研讨。通过典型交流,推广先进,加强引导,进一步明确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下面,我就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态旅游高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为了能使芜湖市的旅游业稳健地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芜湖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效益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总结芜湖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发展潜力大;品位低,特色不突出;开发程度低,规模小;经济环境较好,通达性强。由此提出芜湖市的生态旅游发展应该是,不同区域采用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北部为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东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西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模式;南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芜湖市旅游发展前景,对芜湖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丽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做好生态环境区划、规划、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倡生态旅游模式,发展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等保护丽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辽宁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浮出水面,因此辽宁旅游业亟需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即发展生态旅游.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政府的干预与指导;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旅游知名度;加强生态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的完善等等,旨在为辽宁省景区生态旅游活动的进一步开发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世界环境》2001,(2):35-36
外出旅游正日益成为中国公民的时尚,生态旅游亦浮出水面。到底什么是生态旅游?国内外的情况如何?中国公民可出游的国外目的地是否又有所增加?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邹晶近期采访了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先生。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青 《环境保护》2006,(17):15-20
编者按:8月28日至29日,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在四川联合召开全国生态旅游现场会,围绕"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有近3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还做了典型经验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本刊在此全文发表讲话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具备多种地貌类型,如:平原、丘陵、台地、高原和山地等,在气候分布上中国南北跨越五个气候带,分别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因此,中国各个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就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生态旅游的构建进行分析,把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内容定义为森林生态旅游,注重旅游开发、建设、经营中的森林自然资源保护,为解决森林旅游破坏环境等关键问题提出有关发展措施,引发森林生态旅游的思考,为今后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提出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理论内涵: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的脱钩;使可持续性成为生产力。在此理论内涵基础上,把绿色发展分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能力三方面进行考察,并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现状,进行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城市两个尺度的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广东、江苏、北京和上海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尺度评价前五名;深圳、杭州、北京、广州、上海为城市尺度评价中的前五名。最后,依据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关系的不同,把本研究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分为低位开发区域、绿色坚守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先导区域四个类型;并针对这四个类型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