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导下,工业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显著提升,但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仍不容忽视。工业废水零排放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废盐和高浓度废盐水。现阶段我国对于废盐的处置率低,并且几乎未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了制约工业废水零排放的重要瓶颈之一。以工业废盐作为原料回用于氯碱工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废盐消纳渠道,但进料中含有的杂质组分多,利用废盐的离子膜氯碱工业将面临以膜污染为代表的新挑战。系统性介绍了离子膜氯碱工业中废盐资源化原理与工艺流程,讨论了阴阳离子与溶解性有机质致离子膜污染的过程机制与表征手段,并从进料控制、膜清洗、运行工况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最终对未来关于进料水质参数优选与高性能阳离子交换膜研发提出展望,以期促进工业废水零排放过程中废盐资源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上海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处理处置现状,提出: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危废处置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国家提倡的"三位一体"综合处理项目建设,实现集中处理、集中监管,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工业危废产生企业申报登记及转移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杜绝监管盲区。  相似文献   

3.
甘氨酸法生产草甘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母液,该母液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成分复杂,含有较高含量的难降解有机物、盐、草甘膦、COD和总磷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大. 膜处理/高温催化氧化、多效蒸发/定向转化两种组合工艺对母液都可以进行较好地处理,能够去除母液中的大部分污染物,然而处理过程中会向环境排放废气和废水,也会产生磷酸氢二钠、焦磷酸钠、氯化钠等废盐. 母液处理产生的废盐的危险废物属性不明,使得对其的管理混乱,且废盐综合利用和处置的环境风险都很大;由于缺乏甘氨酸法草甘膦废盐污染控制标准,阻碍了其综合利用;母液处理产生的废水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缺失,致使废水的环境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管控. 针对母液产生和处理现状以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母液减量化、利用组合的母液处理工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增加母液处理产生的废盐、制定甘氨酸法草甘膦废盐污染控制标准和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5个方面全面提升母液的环境风险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废液晶显示面板有机材料的组成及其环境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去除、资源化及无害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处理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废LCD显示面板有机材料资源化及无害化技术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盐安全填埋过程常因包装不到位而产生高浓度渗滤液,从而增加了尾排处理难度.本文探究了模拟降雨情景下包装方式差异对工业废盐填埋过程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工业废盐填埋过程中使用内膜袋有效密封包装作为填埋场前处理十分必要,其对工业废盐填埋过程的保护作用非常显著.有内膜包装情形下,盐分的溶出量仅为无塑料内膜保护下的0.15%.然而一旦包装或隔离设施不到位或者未达到标准,可能引发显著的高于预期的二次污染风险.同时,研究发现工业废盐填埋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速率显著快于其他污染物,盐分释放主要表现为氯离子的迁移.包装方式不同导致模拟填埋柱的沉降高度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工业废盐的不完全包装预处理不仅可能引发严重的二次污染,还可能引发填埋场的滑坡和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废盐是农药行业产生量最大的危险废物,是农药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废盐产生现状主要是种类多且产生量大、产生工艺多样且污染物种类繁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大。消除废盐中污染物的预处理技术为热解碳化、高温熔融和有机物氧化技术。基于产生和预处理现状,废盐利用的处置方式包括氯碱、纯碱、融雪剂和水泥助磨剂的生产,以及暂存于仓库和填埋。针对利用处置存在的问题,建议从4个方面提高废盐利用率和加强安全处置:1)分类收集废盐,避免产生混盐,降低预处理难度;2)制定污染控制标准或技术规范,防控废盐利用过程的环境风险;3)建立“点对点”定向利用模式和园区集中利用模式,提高废盐利用率;4)开展废盐排海的环境风险评估,促进盐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置及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的原则、必要性及相关技术应用,并从预处理、堆肥与厌氧发酵处理、化学处理处理和综合处理四个方面为提出了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为做好城市固废处理,实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了废液晶显示器潜在环境危害和资源价值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废液晶显示器资源化技术的进展,主要包括液晶去除、偏振片剥离、铟回收以及面板玻璃资源化4方面,液晶目前毒性和危害未有定论,少数研究者仍在继续开展液晶无害化去除的研究;偏光片资源化成本较高,技术市场前景不明;面板玻璃资源化仍未引起重视,目前资源化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铟因其较高的资源化价值,是资源化技术研发的重点,也是废液晶显示器资源化处理过程中污染防控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中国废液晶显示器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技术系统性差、存在潜在二次污染,且设备研发少、产业化应用难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废液晶显示器处理技术研发和实施废液晶显示器资源化处理全过程管理的环境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昊 《环境》2020,(8):45-46
正"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创建经验丰富,亮点很多。围绕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市政污泥以及建筑垃圾的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较全面,且已有初步成效。"日前,在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技术帮扶组线上帮扶评估会上,帮扶组专家对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前,深圳"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等6项主要指标达到100%,生活垃圾填埋量实现趋零填埋,房屋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持续推进,工业固废产生量始终居高不下,大宗工业固废的不当处置和无序堆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因此如何加强工业固废污染防治,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已成为当前热门话题。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工业固废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加强工业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给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