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生态旅游》一书结合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生态旅游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反映了国内外近年来新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全书共11章内容: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者及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及其保护、生态旅游规划与绿色设计、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2.
山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在我固呈强劲、快速发展之势,其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非"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山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旅游环境现状,分析了当前山西生态旅游开发活动中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了以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实现保护自然赘源环境与发展生态旅游"双赢"的可持续生态旅游战略实证.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生态旅游理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旅游产生的根源和兴起的原因,学界基本观点主要有环境危机背景说、大众旅游挑战说、旅游市场"绿化"说、综合说。根据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应更多地从生态旅游的主体上去寻找生态旅游产生的根源。在引介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生态旅游根植于人的"回归"需要和现代人的社会处境,环境危机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对丰富生态旅游理论、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闫广华 《环境保护》2013,(24):65-66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理论所体现的重要发展模式,代表了现代旅游发展新方向。长白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而实现本地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功能是生态旅游区别于非生态旅游的根本特点,伴随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而完善的环境教育解说系统对于生态旅游区的影响日渐凸显.以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环境教育解说系统存在着解说媒介、解说形式、解说功能与解说管理的缺失等问题,并提出环境解说媒介多元化、环境解说形式活态化、环境解说功能化及环境解说管理规范化等优化路径,以期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新型的旅游形式和观念。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生态自然环境特点、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生态旅游形式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福建省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全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是针对生态经济环境下旅游行业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为总报告、理论研究篇、区域发展篇、实践与案例篇四部分。其中,总报告部分以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与展望为题对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客观分析;理论研究篇分为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对井冈山生态旅游景点进行多角度多视角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对井冈山生态旅游景点的特点、环境现状及演化趋势做了系统的研究;对生态旅游景点的环境监测及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井冈山生态旅游景点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优选出旅游活动、水环境、土壤环境3大类监测对象的监测指标。为后续建立旅游景点环境监测标准奠定基础,为其他景区景点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对沈阳市旅游景区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依托生态旅游示范项目构建沈阳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的思路,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奠定沈阳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特征。目的在于优化沈阳生态旅游资源,改善现有旅游资源的结构与布局,使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以此为龙头实现沈阳市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沈阳构建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能先进、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浅谈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伟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03-105
生态旅游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带来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社会问题。讨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利弊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环境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我国应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加强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有步骤地积极开展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适合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将保护区的保护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隔离的做法无法实现真正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开展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文章提出了确定开发等级、生态规划、容量限制、功能分区、突出保护主题及公平发展等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不“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绿色生态旅游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寒娥 《环境》1996,(5):37-37
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更加渴望回归宁静的大自然。生态旅游适时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也同样适用于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寓环境教育于生态旅游全过程,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树立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游人的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规模逐渐扩大,且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2)旅游、保护和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影响和游客环境教育,“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研究,“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管理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3)学科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社区经济和发展旅游三个阶段:资源导向阶段(2008—2010年),自然和文化资源是生态旅游目的地选址的重要条件;社区经济阶段(2010—2012年),广泛开始对社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发展旅游阶段(2013—2014年),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成为学科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4)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与地域性研究的深化、生态旅游市场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将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会对生态景观造成影响,人为活动也会对生态系统及动、植物造成破坏,对大气、水质造成干扰.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河流景观,别具特色的生物生态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建设和管理,实现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辽宁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浮出水面,因此辽宁旅游业亟需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即发展生态旅游.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政府的干预与指导;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旅游知名度;加强生态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的完善等等,旨在为辽宁省景区生态旅游活动的进一步开发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长山列岛《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中,通过对空间容量、生态容量、设施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的预测,测算出长山列岛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容量,即环境承载力.为列岛生态旅游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旅游自然生态环境、旅游人文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容量气氛等四个部分。同时,选取荆山生态旅游区为典型区,依据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区(旅游点)质量等级特征值评分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荆山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了有效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评价: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日益成为学术界、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旅游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理论的完善和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相关方法与主要进展,认为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期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从而在实践中引发了种种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快速增长和旅游发展热情高涨的形势下,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②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和监测;③强化生态旅游的经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