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生产运行、取样监测的情况。结果表明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研发了一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好氧单元采用跌水+散水+拔风自然充氧设计,从而减少了机械曝气,降低了运行成本。实验在北方的秋冬季节进行,考察了自然充氧效果和替代机械曝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然充氧可将厌氧出水ρ(DO)从1 mg/L提高到3 mg/L以上。实验设置2种曝气方式,分别为单独机械曝气(0.2 m3/h)和50%机械曝气(0.1 m3/h)+自然充氧,结果表明装置处理性能基本无差异,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和86%,NH3-N分别为57%和54%,TP分别为40%和49%。 相似文献
3.
跌水曝气是降低分散式污水处理运行费用的最佳选择之一,为优化跌水曝气充氧效率,作者设计了一套适于分散式污水工艺的跌水曝气装置,并对其进行充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跌水高度和流量范围内,装置充氧效率与跌水高度、流量成正比;装置设有跌水紊流穿孔板明显比无跌水紊流穿孔板充氧性能高,穿孔板孔径为5 mm时充氧效率最高;试验分别得到了有无跌水紊流穿孔板条件下氧的总转移系数经验公式;污水充氧性能试验表明,充氧效率与进水COD浓度成反比,随着COD浓度的升高,氧总转移修正系数α降低,且随跌水高度的增加而增高但增长率较为缓慢。跌水曝气装置可用于地形有落差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而降低机械曝气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性能评价实验室于2006年10月开始进行调试运行,历时半年,经过原水水质调查,清水、污水的调试运行,系统中空调、污水降温、污水升温、除臭以及控制系统等的调试,结果显示,性能评价实验室各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可以模拟在自然条件下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条件,基本达到设计参数的要求;实验用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运转正常,出水CODCr,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93%,75%和60%. 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因性能评价实验室使用的热交换器散热片间距较小,原水中悬浮物含量偏高,经常造成热交换器堵塞,建议在原水2 mm格栅后再增加1个1 mm格栅.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村镇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及村镇污水水质、水量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一体化装置。该装置采用活性污泥法与厌氧/缺氧相结合,并运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集好氧、缺氧、厌氧于同一反应池。通过模拟村镇污水的运行,研究了新型一体化装置曝气/搅拌交替运行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 h,当曝气/搅拌交替运行的循环周期和时间比例分别为120 min和40∶80条件下,装置能同时实现对COD、TN、TP的去除,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1%、84.3%、77.4%,且出水水质保持稳定,出水COD、TN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出水TP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植物”一体化装置处理城镇污水,试验最终选用悬浮多面球作填料,采用射流曝气,控制进水流量为0.45 m3/h,进水浓度为COD 63~467 mg/L、NH3-N 11.21~52.7 mg/L、TN 28.6 ~63.5mg/L和TP 1.1~6.42 mg/L时,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86%、70%、60%以上,出水COD≤30 mg/L,NH3-N≤5 mg/L、TN≤13 mg/L、TP≤0.5 mg/L.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筛选是落实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环节。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9项指标的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0项预选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土壤渗滤、净化沼气池和稳定塘的综合性能指数分别为0.7826、0.7379、0.7377和0.7248,工艺综合性能评价结果优于其他技术。结合南疆、东疆和北疆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性,可参考各种技术的综合性能评价结果,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体化生物反应器-消毒工艺处理大庆地区某医院污水,处理效果良好且工艺运行稳定。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工艺的调试及运行。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氨氮、SS分别低于50,10,15 mg/L,均满足设计要求,地埋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器适合高寒地区医院等行业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采用菖蒲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型生态浮床净化模拟污水厂尾水,以探究在不同季节、不同进水氮形态下两者的脱氮性能差异;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组成,以考察两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功能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水温对系统TN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在夏季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和复合型生态浮床组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春、秋季,在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水温为(34±2)℃的条件下,两者对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 97±3. 90)%和(82. 23±4. 83)%;进水氮形态对系统的运行效果有显著影响,当水温为(25±2)℃时,进水中ρ(NH+4-N)/ρ(NO_3~--N)=1∶1时,系统对TN的去除负荷达到最大,湿地组为1333 mg/(m~2·d),浮床组为923 mg/(m~2·d),适当提高进水中氨氮的比例有利于植物生态系统中总氮的去除。菌群分类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系统均具有很高的细菌多样性,相较于浮床组,湿地组的反硝化菌相对丰度更高,表现出更强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和间歇进水特点,考察一体化生物膜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能力。该工艺水解酸化池和局部循环曝气池有效容积比为13∶10,曝气装置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中间底部,出水端设置斜管沉淀池,兼有泥水循环功能。装置连续运行30周,平均进水量为300 L/d,生物反应区HRT为4 d。研究结果表明:在出水BOD5平均质量浓度为15.5 mg/L时,出水TN、NH3-N、NO-3-N的平均质量浓度控制在16.9,3.53,13.2 mg/L以下,出水碳、氮指标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排放要求。该工艺对间歇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硝化能力,出水NO-3-N占TN含量的78.1%,而反硝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6.
将微电解和生物流化床工艺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工艺——微电解生物流化床,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2h,曝气量0.024m3/h,进水pH6.5,载体浓度3%,铸铁屑颗粒粒径0.074~0.154mm,活性炭颗粒粒径0.154~0.28mm。针对CODCr为400mg/L时的实际生活污水,其CODCr去除率为96.1%,比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高4.3%,水力停留时间缩短3h。当进水CODCr在400~700mg/L变化时,微电解生物流化床CODCr去除率变化幅度为11.0%,其抗冲击负荷能力是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的3.35倍。 相似文献
17.
目前石化废水处理存在管理粗放、能耗大以及为了处理流程冗长复杂等问题。对现有的处理流程进一步提标降耗是最经济可行的手段。以某炼油厂含油系列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为例,应用基于ASDM数学模型的BioWin软件,对其两级A/O工艺进行建模模拟。通过调节运行参数,考察了溶解氧(DO)、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和分段进水比例等参数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级A/O各自的好氧池ρ(DO)均在2 mg/L,一级A/O的ρ(MLSS)在4000 mg/L左右,二级A/O的ρ(MLSS)在2 000 mg/L左右,两级进水比为4∶1时为最优条件。此时,COD和TN去除率分别了提高2.2%和14.6%,出水可满足现有排放标准,并且耐冲击能力强,可节省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