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生生物重金属富集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在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上已显示出较大优越性;但作为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辅助工具,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都需要不断的完善,以获得更强的模拟能力和预测能力.在研究重金属富集的多个模型中,包含了水和食物来源的biodynamic模型可看作是目前比较完善的模型,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作为今后研究重金属富集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有毒、有害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影响,监测天然水体中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可以反映长期的、综合的污染效应,还可以反过来推断污染源.该研究参照美国EPA的水中优先检测污染物以及我国优先检测污染物的名单,重点检测了有机污染物在焦化废水的分布,选择藻类和水蚤来检测河水及焦化厂排污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最新的文献综述了国际上沉积物中重金属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结合相、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因素和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用水生生物评价水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苯乙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标准实验动物大型蚤(Daphin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探讨苯乙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苯乙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大型蚤和斑马鱼随增加在含苯乙烯溶液中的暴露时间,半致死浓度呈下降趋势,反映大型蚤和斑马鱼对苯乙烯毒性的耐受程度随时间降低。苯乙烯对大型蚤和斑马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11.35mg/L和121.04 mg/L。本试验分别通过每6h和每4h换水一次获得各时间段的大型蚤和斑马鱼的LC50值,由于在6h和4h内各浓度组中苯乙烯还存在较强的挥发,因此实际的致死浓度小于试验获得的大型蚤和斑马鱼LC50值。根据苯乙烯的毒性和遵循最敏感的原则,苯乙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应低于0.11 mg/L。  相似文献   

6.
何珊  郭渊  王琛  吴丰昌  何佳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339-2351
目前镍的毒性评价大多基于单一指标和室内控制实验研究,如何综合考虑镍在水环境中的形态及天然复合水化学条件的影响,进而准确预测水体中镍的生物毒性是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难题.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镍的来源、形态、生物有效性、毒性机理、水质基准和标准及污水处理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围绕镍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展开,剖析了水化学因子对镍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概述了镍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总结出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六大毒性作用机理,展望镍的生物有效性对毒性效应的影响趋势,对我国镍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体的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质量,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含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水生生物受污染的状况。本文主要研究评价了临江河水生生物中重金属的状况,为该河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是水质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体系存在差异,所需要推导的水质基准也存在不同。目前太湖流域的水质基准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外制订的水质标准并不能代表太湖流域的水生生物和环境特征。因此,开展基于太湖流域的水生生物和环境特征的水质基准研究,对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水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物种选择方面,选择了两种鱼类、两种浮游动物、3种底栖动物以及一种水生植物或浮游藻类,可以全面的代表太湖流域的水生态结构和营养等级。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的物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旨在保护水生生物不受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有害影响,是水质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区域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区系不同,导致基准值也会存在差异.在综合研究美国、欧盟、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在推导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物种选择及其考虑因素的基础上,初步研究我国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的物种选择原则.结果表明:推导我国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需要选择来自8科的水生生物,分别为鲤科鱼类、硬骨鱼纲中的另一科、两栖动物纲的一科、浮游动物中节肢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各一科、底栖动物中节肢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各一科及一种最敏感的大型水生植物(或浮游植物),可全面代表我国水生态系统不同的营养级和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0.
生物效应比(BER)技术预测我国水生生物基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与美国间生物敏感性的差异,对生物效应比(BER)技术预测我国水生生物基准值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中美共有的且急性生物毒性数据符合3门8科的污染物进行筛选,然后,依据两国物种的敏感性与代表性建立基于不同生物组合的BER技术,最后,对不同生物组合BER技术预测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与实测基准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筛选出预测效果较好的BER技术.结果表明:共筛选出9个中美共有且毒性数据丰富的污染物(As(III)、Cr(VI)、Hg、Cu、Zn、Pb、对硫磷、毒死蜱和三丁基锡),依据本土生物毒性数据推导出该9种污染物的我国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分别为201.72、2.64、0.74、1.32、55.83、92.25、0.12、0.36和0.38μg/L.此外,在对7种生物组合方式BER技术的预测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基于同属或科的生物组合方式的BER技术可较好地对9种污染物的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在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缺乏时充分利用现有毒性数据或进行少量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在自然界内种类繁多,并在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细菌与真菌对重金属的富集、转化作用成为此领域内的研究焦点。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对重金属的富集、转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胞壁吸附、氧化还原、细菌淋滤及与其它生物协同作用而进行的;真菌则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与重金属硫蛋白的络合作用来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文章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还介绍了菌根真菌在重金属的植物修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砷及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砷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变化的模拟试验证实,土壤受砷及重金属污染后,细菌总数降低,随着砷及重金属浓度的递增而明显减少。本试验条件下,土壤砷浓度为10ppm、Hg为0.7ppm、Cd为3ppm、Cr为50ppm、Pb为100ppm时,细菌总数即开始减少。 砷及重金属对几种有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纯培养试验表明,三价砷为5ppm、五价砷为10ppm时,对土壤固氮细菌(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含脂刚螺菌、圆褐固氮菌)、解磷细菌(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及纤维分解菌(木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三价砷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不同菌种对砷的敏感性不同,紫云英根瘤菌和花生根瘤菌对亚砷酸钠敏感,木霉和大芽孢杆菌对砷酸氢二钠敏感。 Cd、Cu、Pb、Cr对大芽孢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低浓度Cd对枯草杆菌有刺激作用。 土壤受砷污染后,土壤呼吸强度降低,其CO_2的产量与土壤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交设计,经过4代的原位种植实验,获得了Pb^2+、Cd^2+、Hg^2+、Zn^2+复合污染对同一蚕豆种质在株高、首次开花时间、每株结豆荚数、单位豆荚豆粒数(每20个豆荚)、种子的重量(50粒)等数量性状的表型数据。利用模糊聚类和摄动分析方法,获得了25种污染组合对蚕豆数量性状影响的聚类特征,考察了蚕豆代间分化的趋向。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蚕豆的毒害作用,不仅同元素的种类和各自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物有效性的重金属单一及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受到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产生形态变化,导致其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改变。生物配体模型(BLM)考虑了水化学性质对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可用来预测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毒性是金属与生物配体的平衡常数和生物膜上被金属络合的配体位点数量的函数。毒性效应被定义为金属在生物配体上的富集达到或超过一个临界阈值浓度。重点论述了水化学性质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重金属联合毒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正交设计,经过4代的原位种植实验,获得了Pb~(2+)、Cd~(2+)、Hg~(2+)、Zn~(2+)复合污染对同一蚕豆(ViciafabaL.)种质在株高、首次开花时间、每株结豆荚数、单位豆荚豆粒数(每20个豆荚)、种子的重量(50粒)等数量性状的表型数据。利用模糊聚类和摄动分析方法,获得了25种污染组合对蚕豆数量性状影响的聚类特征,考察了蚕豆代间分化的趋向。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复会污染对蚕豆的毒害作用,不仅同元素的种类和各自的浓度有关,而且与金属离子相互之间的浓度比例密切相关;对于连续种植的蚕豆,其对金属污染的性状变化因世代条件不同而有差异,Pb~(2+)、Cd~(2+)、Hg~(2+)污染条件下,随着代数的推移,性状逐步向正常条件下的数值方向恢复,而Zn~(2+)仅在第二代时表现出毒害。本文还讨论了利用植物反应衡量污染物的毒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某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羟丙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异丁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和壳聚糖作为稳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u、Cr、Pb、Zn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TCLP和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异丁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的稳定效果好于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和羟丙基壳聚糖。其中,羧甲基壳聚糖稳定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9%时,对Cu、Cr、Pb、Zn的稳定化效率分别为92.29%、45.73%、63.12%和85.33%,且经稳定后重金属残渣态和可氧化态比例较高,是一种稳定效果较优的土壤重金属稳定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水、气、土壤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选用WH TM模型,从机理着眼,分析了非点源有毒重金属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过程;研究预测了煤炭消耗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模拟了能源消耗与转换过程排入环境中的气态或固态污染物、随水文循环最终以液态形式增加了水环境的污染负荷。特别着重于在酸性沉降条件下对水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从吸附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导得静态试验中,重金属离子的泥沙吸附量和水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进而导出重金属离子的泥沙平衡吸附量和水相平衡浓度随泥沙吸附特性、水相初始浓度(泥沙初始吸附量)和泥沙浓度变化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泥沙浓度不影响吸附特性参数如饱和吸附量b,解吸与吸附速率系数之比k及吸附速率系数k_1,而水相初始浓度对k_1有较大影响;对平衡吸附量而言,泥沙浓度和水相初始浓度均有较大影响,并可从质量守恒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9.
元素富集成矿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分配的结果。元素的富集起始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对于大多数金属成矿元素 ,地壳特别是上地壳是大多数矿石和矿胎的储库 ,地壳丰度是元素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元素在地质体系演化共存相间的分配是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过程。对于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热液矿床的形成 ,岩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液态分离、挥发分分离以及气液相不混溶等过程能够导致金属元素最终达到矿石级的富集。挥发分则是元素富集成矿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污染状况、赋存状态分析,污染来源判别,以及生物有效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生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