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了2种生物可降解螯合剂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与常规淋洗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矿区重金属污染黄棕壤和红壤进行化学淋洗实验,对比不同淋洗剂对不同类型土壤中Cd、Ni的去除效果,以及不同淋洗处理对2类土壤中残留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潜在环境风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和GLDA对...  相似文献   

2.
卫泽斌  陈晓红  吴启堂  谭蒙 《环境科学》2015,36(5):1864-1869
化学强化的植物提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染土壤的重金属.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不同用量或者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复配使用对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吸收土壤重金属Cd、Zn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GLDA提高了东南景天对土壤Cd和Zn的提取效率,GLDA用量为2.5 mmol·kg-1时东南景天对Cd和Zn的提取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2.5倍和2.6倍.螯合剂的总用量为5 mmol·kg-1时,EDTA、柠檬酸分别与GLDA复配,未能进一步促进东南景天对土壤Cd和Zn的提取.上述结果表明,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在诱导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特别是Cd和Zn污染土壤具有明显潜力.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鸢尾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湿地植物,近年来常被应用于人工湿地工程中。以复合填料为净化基质,以西伯利亚鸢尾为湿地植物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处理模拟重金属镉(Cd)污染河水。研究植物的生长状况、Cd的去除效率、植物对Cd的富集量,以及Cd的去除分布,评估西伯利亚鸢尾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ρ(Cd)分别为1,3,6 mg/L时,人工湿地系统对镉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3.3%、90.2%、92.1%;实验结束时,西伯利亚鸢尾地上部分Cd的富集量分别为0.28,0.61,1.41 mg/株,而地下部分Cd的富集量分别达3.48,10.81,19.4 mg/株。西伯利亚鸢尾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且主要在根部。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N,N-二乙酸四钠(GLDA)具有较强金属螯合能力,是新一代生物可降解绿色螯合剂.通过分批提取实验对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Cd、Ni、Cu、Zn的萃取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体系p H值、螯合剂用量等因素对重金属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分析萃取前后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结果表明,GLDA对污泥中C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体系在p H=4,螯合剂与重金属总量摩尔比为3∶1的条件下,多种重金属取得最佳萃取效果;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导致该金属萃取率低;螯合能力不仅与萃取时间,萃取体系p H值,螯合剂用量,螯合常数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金属的形态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型畜牧养殖场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人工湿地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小型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先经稀释、混合调节对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之后依次进入简易厌氧池、四级人工湿地和生物塘工序。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费用低廉,SS、COD、NH4+-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1%、89%、62%和88%,出水可达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用水选择性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济南玉清湖水库为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沉砂后的微污染黄河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考察了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实验数据,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COD、TN、TP的一级动力学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TP、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89%、50.44%、53.41%和48.45%;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及其协同作用的过程.人工湿地沿程及不同高度污染物浓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沿人工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污染物主要在人工湿地床体前部被去除,潜流人工湿地床体上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物沥浸预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去除其中的重金属,有利于降低后续污泥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成本和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驯化所得的嗜酸性硫杆菌混合菌群为接种物,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底物(FeSO4·7H2O)对污泥进行生物沥浸预处理试验,考察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比阻(SRF值)和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物沥浸预处理可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并去除其中的重金属,污泥比阻降低率的变化范围为5.73%~79.53%,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的变化范围为0.38%~90.84%,且底物浓度的改变对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提高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底物浓度为6g/L、生物沥浸5d时,可获得污泥最佳的脱水性能和污泥中重金属最佳的去除效果,在此条件下生物沥浸预处理后污泥的SRF值为0.52×1013 m/kg,污泥中重金属Zn、Cd、Cu、Ni、Pb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80.36%、76.89%、80.93%、86.04%、58.37%和58.52%。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产出水的人工湿地构建与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层气田产出水排放所存在的环境隐患,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建立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比产出水经该系统处理前后的水质,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煤层气产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产出水中污染物发挥了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人工湿地对于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悬浮物去除率达99.13%,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对产出水的pH值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出水水质趋于中性。研究人工湿地系统的沿程水质变化,发现悬浮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阶梯式人工湿地,湿地系统对全盐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该湿地系统由于处理成本低廉,可为野外处理类似高盐度的采矿废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香蒲预处理方式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强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家晴  卢学斌  郑于聪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9,40(10):4562-4568
针对水平潜流湿地脱氮过程中后端碳源不足导致反硝化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对湿地植物香蒲采用简单处理、酸热处理和碱热处理这3种预处理,探讨香蒲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静态释放规律和反硝化特性,基于碳源稳定释放特性及反硝化特性优选碱热处理香蒲作为人工湿地实验系统补给碳源,研究其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香蒲不同预处理方式导致乙酸释放存在差异,造成碳源静态释放量存在明显差异,3种香蒲处理方式的平均COD释放量为碱热处理(89. 57 mg·L-1)酸热处理(67. 27 mg·L-1)简单处理(54. 45 mg·L-1).碱热处理香蒲硝氮去除率为75. 2%,明显高于酸热处理(67. 2%)和简单处理(23. 5%).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段投加碱热处理香蒲,能明显提高湿地脱氮效果,TN平均去除率对比空白对照湿地提高30. 3%,同时系统出水COD浓度不会显著提高,还能有效提高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除磷效果相比空白组提高33. 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洞庭湖富营养化、重金属问题对湖区生态系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为减轻洞庭湖污染现状,以本地芦苇、香蒲为湿地植物,以碎石为基质,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人工配制重金属及营养物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间歇运行方式Ⅰ、Ⅱ和Ⅲ,在污水运行2 d后NH_4~+-N去除率分别达到86. 9%、76. 7%和66. 7%,COD去除率在3 h后分别达到89. 6%、84. 9%和92. 9%;人工湿地连续运行结果显示,COD去除率在整个运行时段稳定在85%左右,NH_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78. 0%左右,运行44 d后Cd~(2+)去除率高于99. 8%,Zn~(2+)去除率在整个运行时段均高于96. 9%。  相似文献   

11.
采用蒸馏-中和滴定法测定水中氨氮,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进行各分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如实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珠江广州市区河段磷的迁移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珠江广州市区河段黄沙-员村全程13100m水域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并探讨磷在水体和底泥中的转移途径,为水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昆明湖底泥中有机物的表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取了昆明湖中不同地点底泥中的有机物并对其初步进行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表征。从底泥样品的pH、Eh及有机碳和氧化还原酶的测定及有机提取物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可见光谱表征结果可以看出,在旅游压力大时,底泥剖面样品中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异常,表明旅游活动于扰了底泥有机物的正常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由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 ,无机磷和有机磷又可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概述了土壤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价下古生界高-过成熟海相碳酸盐岩成熟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分析,确认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海相镜质体,建立了海相镜质体反射率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和分析我国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今后煤中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强调加强煤中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方面研究仍是今后煤中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市大气质量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学欣  薛安 《环境工程》2006,24(2):69-7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质进行了分析,得出PM10、TSP和SO2是主要污染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主要污染因子的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预测出到2008年北京市的TSP和PM10仍不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今后几年内降低颗粒物的污染是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铁尾矿堆存量大、利用率低,是世界上主要的尾矿固体废弃物之一,如何提高铁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各国学者研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方向。文章综述了铁尾矿在混凝土、轻质墙体材料、砂浆、水泥原料等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镇江水厂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前置调蓄池为对象,采用水环境模拟软件EFDC建立调蓄池三维数值模型,开展水动力学和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预测不同流量工况下污染物进入调蓄池后到达取水口时间,分析了污染物的输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若发生污染事件,污染物基本沿着调蓄池水流方向扩散,污染云团面积逐渐增大,浓度逐渐减小;随着扩散距离逐渐增大,污染物扩散速度逐渐减小; 3种不同流量工况下,污染物扩散至调蓄池出水口时间都在10 h以上,满足设计要求。建设前置调蓄池能够在突发事故时延缓污染水体进厂,给应急处置提供时间,对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水中硫化物的预处理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操作较为简便,回收率达92%—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