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理论模式的推导,并结合实测数据(有害气体监测浓度及当时的气象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强的估算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模式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列举实例说明模式的应用。文章最后总结了该统计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利用一般浓度估算模式反推污染源强方法造成的一系列偏差(特别是风速向的影响),对难于用物料平衡估算的大面积均匀污染源具有特别重要的统计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扼要地叙述了株洲市清水塘地区大气污染控制研究的全过程。根据污染源调查以及模式的实际应用,将一些大气扩散研究的方法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模式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气预报(WRF)模式提供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驱动Fluent模式,模拟了榆中县城市区域的大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WRF模式在一定误差要求下对研究区域的基本气象要素的模拟准确率均在70%以上,较为准确地模拟气象要素实况,为Fluent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Fluent模式充分刻画了复杂城市下垫面的建筑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区域污染物浓度差异;通过WRF-Fluent耦合模式的模拟,显示有建筑群存在的城市环境中,流场相对于环境风产生显著改变,进而反映建筑群中污染物的复杂扩散形态。结果表明,WRF-Fluent耦合模式作为一种研究城市建筑密集区域的大气流动状态和污染物扩散过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纠纷ADR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纠纷ADR模式因其简便、快捷、花费少、专业性强等明显优于诉讼的特点,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应运而生。文中对ADR作了概述,并对ADR模式在美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运用作了介绍,阐述了该模式的主要方法,进而对我国在解决环境纠纷中运用ADR模式的前景作了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污水所含污染物成分趋于复杂化,未经处理就地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容小觑。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种类多样,但决策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以内蒙古地区82个村落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村落为最小研究单元,利用村落宅基地占比、村落长宽比、周长、极限距离、坡度0°~8°占比和坡度标准差等指标,构建了居住密度决策树(准确率76%)以及地势决策树(准确率88%)。决策树所得结果通过二分类概率单位回归(Probit)分析(准确率87%),确定其村落集中或分散情况,进而选择适宜的村落污水治理模式(集中模式、纳管模式、分散模式、拉运模式、就地利用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决策方法的确立决策指标的量化,为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的发展、提升污水治理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流有机污染及数学模式研究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来自天然或人为生产活动的那些特定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近十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从分析鉴定方法到定量评价及数学模式计算已经发展了一整套方法:可供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借鉴. 关于河流有机污染及数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既可以说具有较长的历史,也对以说是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迈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的新阶段。传统水环境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新阶段的问题和挑战,亟需探索一条可持续、系统性、高质量的水环境治理模式。智慧水管家模式是三峡集团在推进长江大保护过程中,系统构建形成的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机制、理念、方法与技术支撑体系。从治理机制和理念、核心业务着力点以及科技支撑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智慧水管家模式的核心内容,以期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各地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差异很大.各地以生态学为原理,遵循经济学的法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建立了类型不同、形式各异的生态农业模式,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从1985年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已在滨海、山区、丘陵、平原、城郊,相继建立了28个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生态农业示范基点,并创建了不少新的模式.在这些类型和模式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项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中国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原则、方法和途径,叙述了实施完成的六大循环经济工程,分析了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和各种稳定度条件下混合层高度的基础上,用积分均值法修正的高斯模式和箱式模式分别计算石家庄市点源和面源排出的SO_2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值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方法在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对大气环境预测及污染防治的实用性。并结合气候、逆温等因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被用于评估城市空气质量、为污染控制战略以及交通规划决策制定提供支持。对国内外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式进行了回顾,结合各种模式的特征,将其分为综合扩散模式、开阔道路线源扩散模式、交叉口道路扩散模式以及街道峡谷扩散模式,分别对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道路交通特征,提出了模型本土化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通过对我国14个代表性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资料的分析,就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参数、标准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较好地反映了我国湖泊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若用吉尔型法求解大气化学模式、动力学模式和灵敏度分析时,预估矩阵是不对称矩阵。在图论中该矩阵对应于一有向图( 一种类型的反应图) ,顶点代表反应物或产物,边表示反应。图论中将有向图划分成强成分可以用于LU 分解一系列小矩阵代替直接LU 分解预估矩阵本身,从而提高了效率。以大气化学模式的碳键机理和乙烷裂解动力学机理两例说明,给出了许多划分强成分前后动力学模型和灵敏度分析有关的有向图及其有关的矩阵,本法与间接法和其它方法的灵敏度分析的结果符合得很好,并评价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态工业和系统工程原理,以碱法麦草化学制浆造纸黑液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源化过程开展研究.在归纳造纸黑液资源化多产品工业共生方案基础上,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定量分析,通过环境、经济、技术和市场诸因素的综合评价,提出了碱法造纸-黑液-氧化铝联产的工业共生模式.该工业共生模式不仅消除了传统造纸黑液的处理方法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将造纸黑液变废为宝,由污染源直接变成生产原料加以利用,为造纸黑液资源化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应重视资源化,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面I临城镇规模、垃圾组分、经济、技术和市场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逐一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的三种实现模式,即纳管模式、组团模式和单建模式,探讨了三种模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推导详细介绍了将高斯模式直接用于计算多点源大气污染年平均浓度的方法和操作技巧,这是对传统的单点源年平均浓度计算方法的一种突破,解决了传统方法中难于进行多点源年平均浓度叠加计算的局限性,因而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滇池宝象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为寻求更合理的坡耕地种植模式,实验对2种农林复合系统的径流流失量、泥沙流失量和径流中氮磷流失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椒间作模式对径流流失具有较好的削减效果,与玉米单作模式相比,径流流失量减少了9.72%。桃树//玉米套作模式对径流中氮素流失的削减效果最好,相比玉米单作模式,分别削减了30.87%的TN、61.33%的氨氮和34.11%的硝氮。2种模式对磷素流失的削减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工业废水预测是环境预测的一个重要基础部分。当今工业废水预测大都运用静态数学模式。本文试图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82年的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提出并运用排污系数的动态数学模式,为本世纪末工业废水量和质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一、排污系数的数学模式的提出与建立排污系数受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诸因素影响,并随时间而变,其趋势是逐渐减小且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模式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浙江省被确定为中国第3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其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也随之进入实质性阶段。从浙江省已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嘉兴市和绍兴市出发,分析了其排污权交易模式的特点,探讨了2种模式对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模式构建的启示,并提出了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模式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在全面环境管理时期 ,世界各国在环境管理中采用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和方法 ,“主要是通过制定适当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办法来进行 ,从此国家对环境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深化、全面、有效的新时期”〔1〕。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是以计划经济模式为基础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管理 ,应由单一的直接控制模式转变为直接控制为主、经济手段为辅的模式 ,并逐步强化经济手段。现在有些地方试行“三同时”保证金、资源补偿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新对策 ,都是有益的探索 ,应当总结经验 ,不失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