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西部秦岭地区八卦庙、双王、煎茶岭 3种重要类型金矿床为例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 ,开展若干新方法新技术的找矿试验 ,研究发现 ,八卦庙式金矿岩石的烃含量与其金品位大致成正相关关系 ;而且金矿化强度和规模越大 ,相关系数值也越大 ;据此根据石英脉的烃含量对隐伏金矿床 (体 )和金矿化规模进行预测。双王式金矿原生晕的前缘晕元素为B、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Ba(-) ,尾晕元素为Mn、Bi。通过原生叠加晕垂向研究预测 ,双王和八卦庙金矿床现有的金矿体向下延伸还较大 ,在矿床的深部存在有盲矿体。煎茶岭式金矿的矿石铅同位素平均值比围岩要小 ,铅同位素曲线的低峰区往往就指示矿体所在 ;预测区的2 0 6Pb/ 2 0 4 Pb、2 0 8Pb/ 2 0 4 Pb比值变差椭圆图的形状和轴向斜率与已知矿区趋于一致 ,并且两者的变差椭圆图形大部分重叠 ,说明存在有同类型金矿体。以上研究成果为同期或后来的勘探工作或矿山采矿所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南非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含金和产金区。但是,该区这些大金矿(瓦尔里夫、德里方丹保留地、西霍尔丁斯、西迪普莱弗尔斯及其他矿山)的生产能力却比不上苏联的穆隆套金矿。穆隆套的含金矿体发现于1956—1957年,从那时起就一直在开采。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该矿山的金年产量为70—80吨(每年2.3—2.6百万盎司)。在最近几年里,它已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阿伯蒂比绿岩带太古代变质沉积岩和变火山岩中奥尔克里克和霍伊尔·庞德金矿的矿物学和地质学特征。在美国西南部古生代地层中受构造控制的新生代“隐蔽金矿”已为人们所了解并已开采30多年。岩石学观察结果结合电子探针资料以描述安大略金矿床和所选定的其他相似矿床的金矿化,简要地比较了含碳但并不强烈富集金的太古代-元古代岩石的详细资料与矿床地质特征。尽管没有一个金矿的矿石仅为碳质矿石,但这种碳质矿石所占的比例从一个矿到另一个矿、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变化相当大。特别是与还原碳的化学行为有关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两个主要因素已经确定,这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即:(a)流体集中通过结晶程度差的含碳单元:(b)高含量金(通常可见)分布在矿脉-围岩接触带内。  相似文献   

4.
卡尔福克矿山富金矿化作为铜-金矽卡岩的叠加矿产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和金在铜-金矽卡岩与富金矿化中的分布的地质统计学比较结果说明,金是在两个分别进行的、不同的地质事件中沉淀成矿的:1.沉淀事件,在多种因素控制下与铜一起沉淀在矽卡岩矿石中;2.富金矿化事件,在以帕内尔石灰岩为围岩的矽卡岩中形成富金矿体。此阶段的成矿物质的金含量远远高于矽卡岩矿石中的金含量。富金矿伴随有明显的蚀变作用,这种蚀变作用的特点是含有粘土黄铁矿和石英-黄铁矿(-砷黝铜矿),Au、As、Sb、Hg、Si、S和Tl异常以及Pd、Ca和Se亏损。据岩相学和电子探针研究,富金矿化至少有三幕;富金矿化早于石英钼矿脉的生成。富金矿石的统计学特征在直方图、散布图和方差图上不同于铜-金矿化。富金矿组合样的金品位平均值为0.3盎司/短吨(约10.29ppm——编者)。矽卡岩矿石的定向方差图表明,N20°E走向的弥散型断层组和距宾厄姆岩株接触带的距离控制了金和铜的品位。矿体的高程似乎是矽卡岩中金品位的一个附加控制因素。帕内尔石灰岩中富金矿化的富矿体具有已贫化的钻探储量1.2Mt。有证据表明,在现有钻探控制范围以外,矿体还延伸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5.
<正> 我所于1986年开始从事粤西、海南地区金及伴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波谱、影象特征及探矿应用研究,研究表明,金矿区马尾松叶中的金含量(0.005—0.025ppm)比背景值高10—20倍,且色素含量也偏高;其叶面温度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侧视雷达图象对海南抱板—布磨地区进行了解译,判译出一些线性体(主要是断裂、裂隙及节理构造)和环形影象特征,并结合有关已知的金矿资料,圈出了这一地区金的遥感异常区。实地考察结果表明,这些遥感异常区与地质(特别是化探)异常非常吻合,大多数遥感异常区均有金矿化显示。侧视雷达图象上的线性体和环形影象与金的成矿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认为,利用侧视雷达航片等遥感资料能快速而有效地查明植被和土壤覆盖的金矿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 自从1977年贵州省区调队(108队)发现板其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点以来,在滇桂黔接壤地区的找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相继找到该类型金矿床(点)不下30个,它们多集中在北至晴隆、南至开远-田阳一线的三角形地区内,即所谓的“金三角”成矿区。前人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该成矿区主要受矿源层、几组交叉大断裂和深部热水或岩浆热液所控制,其代表性作者有李文亢、陶长贵、刘觉生、郭振春等。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0年以来,世界的金矿产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在1985年明显加快。其总产量比1984年增加64吨,达到1213吨,是197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金的市场坚挺,足以容纳这种增长,因为对珠宝的需求(加工金的主要用途,占总产量的60%)在增长;这有助于弥补商店贮备的轻微下降和工业需求量的14%的减少(主要由于电子工业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对于勘查被厚达几英尺的覆盖层掩埋的金矿床来说,生物地球化学法提供了一种实用技术(Warren和Barakso,1982)。Brooks(1985)指出,就分析而论,Tl和Au行为相似,测定Au的同时可测定Tl,因此,在用生物地球化学法勘查金时Tl可起重要作用。大多数重要的矿床都与一条或更多的大断层有关。在许多地区,这些断层的地面出露都被表土盖层遮住了。特别是冰川作用地区确实如此,就象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情况那样。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球化学性质来看,金的电离势、电负性、氧化还原电位均较高,而决定了金的惰性,常呈原子态存在于自然界。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金在表生带仅仅是机械迁移。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产生了传统的砂金矿床的河流中刷成矿模式。但是一些事实令人产生疑问:(1)在砂金地区常发现重达数kg的块金(nugget),但是在原生金矿中却极其少见;(2)砂金的成色常常高于相关的原生金矿;(3)砂金中常可见到外形完整的八面体或十二面体的金晶体并无任何擦痕;(4)在一些砂金地区上游一直未找到原生金砂。显然块金和晶体金是在原地形成并非机械搬运而来,传统的成矿模式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表生带,金也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可以由化学作用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11.
<正> 二十四年的调查研究工作使笔者逐渐认识到:超基性岩内普遍均匀分布的数量不多的金,可借助正常的红土化作用,经化学溶解并重新沉淀成可能具工业意义的砂矿床。 这一假设的提出可追溯至1955年,自从那时对圭亚那(法)的一个砂金矿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某些想法就一直萦回脑际。当时所得的结论是:该砂金矿的唯一可能来源是被河道切割的红色厚层砖红壤性土。河道内的一些金显然是从溶液中再沉淀下来的,这一事实尤其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正> 引言虽然从殖民地早期起就已经从冲积层中回收金了,但是直到18世纪发现最重要的太古代金矿区之一——米纳斯吉拉斯铁四角矿区之前(图1),可能在巴西还没有有组织的开采原生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铁帽金矿矿石分为四种类型:蜂窝状矿石、松散土状矿石、胶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前三者金含量较高.主要载金矿物为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铜的次生矿物(铜蓝、蓝铜矿、辉铜矿、孔雀石)、石英以及残留的原生硫化物等.表生金、银矿物以然自金、银金矿为主,多呈显微金,个别为细粒、中粒金.粒度从原生矿石带→次生金富集带下部→次生金富集带上部有增大的趋势.表生金的成色为828-982,一般为921.大大高于原生带中的金,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吸附状态及以独立的金、银矿物两种形式存在.自然金一般呈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等形式嵌布于载体矿物中.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金-锡矿床、金-锡-钨矿床。在苏联东北部,锡矿带和金矿带在空间上的掩覆是有规律的。在锡石-硫化物建造的矿石中经常有银存在,这就使我们可以提出关于这种锡-银矿床具有独立建造以及这种矿床在空间上与金-银建造矿床相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芦苇叶片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金矿开采区周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汞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它环境要素的相关性,2016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内采集芦苇叶片、土壤、水体样本测定汞含量,同步测定大气汞浓度,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芦苇叶片汞污染等级,分析芦苇叶片汞含量与环境要素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含量以及土壤、水体汞含量均随离夹皮沟金矿距离的加大而逐渐衰减,大气汞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在时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重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低于秋季,芦苇叶片汞轻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略高于秋季,而大气汞、土壤汞含量均为夏季高于秋季;各环境要素对芦苇叶片汞含量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土壤大气水体;此外,停止混汞法采金多年后,夹皮沟金矿开采区汞源主要为土壤.  相似文献   

16.
东溪—南关岭金矿是在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对矿石中钾长石的形态、成分和结构标型等进行分析,发现该金矿中钾长石主要为冰长石,是部分有序的单斜晶系低温钾长石,说明该矿床不仅成矿温度低,且初始成矿流体富K,成矿过程中存在石英—冰长石—金(银)矿化阶段,钾长石蚀变与金成矿作用同期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石银 (金 )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 (金 )矿床 ,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夕卡岩阶段、氧化物 -硫化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 ,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 ;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浓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 ,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 ;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反映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为主的成因标志 ;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 ,但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和地层成分加入 ;成矿流体为NaCl-KCl -H2 O体系 ;矿床成因属夕卡岩 -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湘西南是湖南重要的产金区,该区金矿以脉型金矿为主。按其成矿元素组合,该区脉型金矿可划分为单金石英脉型和金-锑石英脉型;按其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顺层式和切层式脉型金矿两种。该区脉型金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矿物组合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产出。该区脉型金矿形成主要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雪峰山一带加里东期的剪切作用,使该区的浅变质岩发生变形,并促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最终富集形成金矿床,因此,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与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金矿化与蛇绿岩杂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共生关系,对三个地区(利古里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产出的滑石菱镁片岩(碳酸盐化超镁铁岩)进行评述。滑石菱镁片岩的金含量一般是伴生超镁铁岩(5 ppb Au)的5—20倍,虽然也发育有含金量为1—10ppm的富金带。较高的金含量与硫化物或钴砷化物的矿化有关,或者与晚期含黄铁矿或毒砂的石英脉有关。与蛇纹岩的形成一样,形成滑石菱镁片岩的超镁铁岩碳酸盐化作用,似乎是在中温条件下(150—300℃)Na、Cl卤水的热液蚀变结果,这些卤水起源于地幔物质与海水的相互作用。金是从蛇纹石化超镁铁岩的不透明矿物中析出的。在热液系统演化过程中,金随富含CO_2、S、As、Cl、Na、K和B的流体沿构造接触带迁移,当该流体运移到还原和碱性环境时,金与石英,硫化物和砷化物一起沉淀。因此,滑石菱镁片岩应成为金矿勘探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地区的太古代金矿床有时空关系的长英质侵入体,由于磁铁矿含量高,因而其磁性均比太古界地带大部分地区所分布的长英质火成岩的磁性高。所见到的例子有赫姆洛、雷德莱克、哈克-霍洛韦、米希比舒湖、沃瓦-米萨纳比、杰拉尔顷、马塔奇文和布斯凯-东马拉蒂克金矿区。这些太古代侵入体可与伴有金属矿化的显生宙磁铁矿系列深成岩体和产有富金斑岩型矿床且富含磁铁矿的侵入体相比。有证据表明,涉及特殊岩浆生成的金矿化发生在一特殊的构造环境中。两者的关系不是表明成矿组分来自这些侵入体,就是表明岩浆是沿扩容带(扩容带也提供了来自深部的流体)侵位的。鉴别富含磁铁矿的长英质侵入体可能有助于确定有利的太古代金矿床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