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靳之更  王敏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5):150-153,166
生态足迹从具体的生物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耗的空间,为核算地区资本利用状况提供框架,进而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文章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北京市、沈阳市、哈尔滨市等三城市2003年-2006年4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根据计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类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生态承载均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社会经济处于一种不同程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为使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的发展提出生态恢复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沈阳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而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可以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来衡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沈阳市2002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2002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21hm^2,其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城市发展正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农业生态足迹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对沈阳2005年农业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农业生态足迹为1.6797hm^2/人,可利用的生态承栽力为0.20289hm^2/人,人均赤字达1.47689hm^2/人,说明沈阳市的经济是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基于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就妨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评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2014年自然资源、能源消费、人口等数据,计算得出的生态足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赤字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均衡,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不是处于最佳可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1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37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579 hm2,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发展,表明2013年哈尔滨市生态足迹超出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不断输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同时又不断向自然界抛弃废弃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哈尔滨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对模型的完善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吉安市2006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吉安市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126 hm2,显示目前吉安市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后分析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1995~2005年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根子镇1995~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旨在为制定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11a来,根子镇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其中耕地是生态足迹占用最大的土地类型,平均占用达57.41%,其次是化石能源地和林地;人均生态赤字从1995年1.3795hm^2增加至1.5931hm^2后降至2005年1.2399hm^2,表明根子镇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较高。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并结合根子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利于根子镇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枣庄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山东省枣庄市1995-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市14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枣庄市生态足迹消费从1995年的2.926 4 hm2/人增加到2008年的6.880 1 hm2/人,增加了2.25倍;生态足迹消费大于土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表现为生态赤字,赤字水平由1995年的2.630 4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6.529 0 hm2/人,增加了2.48倍,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表明该市的资源利用方式仍处于消耗型、粗放型阶段,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生态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黑龙江省生态可持续性状态,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构建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核算黑龙江省2000—202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揭示生态足迹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均衡因子为林地>草地>耕地>水域;产量因子为水域>草地>林地>耕地。黑龙江省21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速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致使人均生态赤字状况日益严重;但考虑到国内贸易后,人均生态足迹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状态,仅在2005—2010年为生态赤字状态,2010年后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黑龙江省一直处于轻度消耗资产存量发展状态;耕地、草地资本流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化石燃料生态足迹深度增长迅速,且表现为高生态赤字。黑龙江省总体呈现区域发展稍不安全、弱可持续发展状态;草地长期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近年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但土地资源利用不均的问题突出,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市扩张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提供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开展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依据沈阳市与抚顺市的区位关系,文中总结了沈阳城市东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的小尺度空间规划方法,并讨论了对抚顺市的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沈阳市的环境质量现状,利用生态学原理,阐述了创建生态城市是沈阳市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并针对沈阳市的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别以全国和辽宁省为参照区,对2000—2010年沈阳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并揭示了它们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沈阳市综合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短缺仍然是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从生态学的角度建立了较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沈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表明 ,本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行的 ,可以用于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在着重论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和基本原则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燃油动力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燃油动力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对沈阳市在一定环境质量标准下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估算出沈阳市可承载的燃油动力机动车数量,为沈阳市控制燃油动力机动车保有量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研究,建立城市发展、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及采矿废弃地的恢复工程技术,并对矿山生态恢复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安全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