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为苏联粮仓的哈萨克斯坦是粮食生产大国,对于粮食生产效率问题的研究可以评价其未来粮食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水平,为推进中哈粮食合作提供参考。基于2005—2017年哈萨克斯坦州际数据,采用三阶段DEA-Windows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基础上测算了该国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了其动态演变和区域差异。结果发现:剔除外生环境因素后,除北部地区,哈萨克斯坦其他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全国效率均值从0.755下降到0.286;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效率地区分异显著,北部为0.857,西部仅有0.112,粮食生产效率提升空间很大;调整后全国和各地区的粮食生产效率都呈上升趋势,但与北部的效率差距不断增大,地区内各州粮食效率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亚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及发展潜力分析——基于GAEZ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粮食生产能力,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发掘中亚地区粮食生产潜力有助于全球粮食危机缓解。采用GAEZ方法,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定量分析了中亚地区5个国家、9种粮食作物的潜在单产及潜在面积,并通过控制粮食单产和生产面积的变化提出三种假设,测算出不同假设下中亚地区的粮食生产潜力、发展潜力和发展潜力幅度。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潜力和发展潜力大;小麦、大麦产量有较大提升空间,高粱、黑麦、谷子、燕麦、荞麦产量提升空间小且潜力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但高粱的发展潜力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30个单位的500名代表,其中有知名学者,国家地质部门的领导人以及苏联由亚细亚,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远东、乌拉尔、高加索和乌克兰等地区矿床成因研究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称"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战略突破口。鉴于现有研究对经济带内的石油资源储、产、消、贸情况少有系统分析,文章采用箱线图分析法,探讨经济带内主要产油国的相对供给位序及其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与演变,并结合各国石油供需平衡状况的变化,提出我国与带内主要国家开展石油合作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经济带无论是在石油储量、产量、储采比还是出口量上,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石油供给增长的主源地;2)经济带内以大中型以上石油供给国居多,且呈高度集聚态势,形成波斯湾沿岸供给极核和环里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供给金三角,特别是环里海地区增长势头强劲,与波斯湾地区的供给差距有所缩小;3)经济带内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波动非常明显,主要是受地区局势变化、OPEC产量调控以及供给国内部需求波动的影响;4)未来我国仍应以波斯湾沿岸国家作为带内石油合作的主要对象,并在该地区进一步推进来源地多元化战略;环里海地区是我国另一大战略合作地区,近期应以石油运输基础设施合作为基石,并逐步构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合作金三角,对冲合作风险;5)中印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增强地区石油议价话语权,提高地区石油运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推进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称“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战略突破口。鉴于现有研究对经济带内的石油资源储、产、消、贸情况少有系统分析,文章采用箱线图分析法,探讨经济带内主要产油国的相对供给位序及其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与演变,并结合各国石油供需平衡状况的变化,提出我国与带内主要国家开展石油合作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经济带无论是在石油储量、产量、储采比还是出口量上,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石油供给增长的主源地;2)经济带内以大中型以上石油供给国居多,且呈高度集聚态势,形成波斯湾沿岸供给极核和环里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供给金三角,特别是环里海地区增长势头强劲,与波斯湾地区的供给差距有所缩小;3)经济带内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波动非常明显,主要是受地区局势变化、OPEC产量调控以及供给国内部需求波动的影响;4)未来我国仍应以波斯湾沿岸国家作为带内石油合作的主要对象,并在该地区进一步推进来源地多元化战略;环里海地区是我国另一大战略合作地区,近期应以石油运输基础设施合作为基石,并逐步构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合作金三角,对冲合作风险;5)中印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增强地区石油议价话语权,提高地区石油运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正> 唐巴勒蛇绿岩是西准噶尔地区出露最好、层序保留最完整的蛇绿岩。本文在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对该蛇绿岩的成因、原始生成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唐巴勒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该地区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唐巴勒蛇绿岩出露于该地区的西南缘,其原始层序自下而上大致为:变质橄榄岩→堆积杂岩→辉绿杂岩及浅色杂岩→基性熔岩及放射虫硅质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在哈萨克斯坦,东西伯利亚,乌克兰以及苏联其他地区小范围内,普查金属矿床的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已有实际应用。科学论文迅速增长可以反映出入们对这个方法的兴趣在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8.
1哈萨克斯坦高压输气管道爆炸5人死亡2人受伤2003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南部一条高压天然气输送管道发生爆炸 ,造成5名工人死亡 ,2人受伤。当时 ,这些工人正在铺设光缆 ,不慎损坏了这条从乌兹别克向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输送天然气的管道 ,引起了爆炸。2保加利亚一食用油厂发生爆炸4人死亡2人受伤2002年11月1日下午 ,保加利亚北部普列文区下米特罗波里亚市一座生产食用油的工厂发生剧烈爆炸 ,造成4名工人死亡 ,两名受重伤。爆炸导致一座约6层楼高的厂房倒塌 ,机器设备毁坏。一名工人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抛出30多米 ,当场死亡。其他3人被倒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值的哈萨克斯坦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2014—2018年哈萨克斯坦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的总能值使用量约有89.94%依赖于本土不可更新资源,且直接出口大量粗加工原材料(如石油、矿产、金属等)。该国能值货币比率较低(9.50×1011~1.22×1012 sej/$),单位货币所购买能值量较小;能值产出率在16.87~26.11范围内波动,从基于能值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来看,2014年该指数为0.90,系统发展缺乏可持续性;2015—2018年,该指数高于1,系统发展是可持续的。此外,哈萨克斯坦环境负荷较高,主要由于对本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采及利用效率较低。对此,提出了加强可再生资源开发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对外贸易结构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专门讨论了主要是外贝加尔以及哈萨克斯坦、中亚和楚克奇的不同建造和成因类型钨矿床黑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哈萨克斯坦环保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15年2月4~6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举行.环委会中方主席、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和哈方主席、哈能源部副部长阿赫萨姆耶夫分别率团参会.会议由阿赫萨姆耶夫主持.会议在友好、坦诚、互信、务实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回顾并总结了环委会第三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亚五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溶胶时空变化是影响气溶胶气候效应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对中亚地区及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2019年MODIS 04_...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处世界三个巨型银成矿带中两个成矿带的文汇部位,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以及伊犁微板块碰任产生的三条碰撞带都经过北疆地区,因而,该区火山-侵入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银的区域背景值高,这些对银成矿均有利。近几年发现了一批银矿点和矿化带,构成数个银矿化密集区。这些密集区与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北疆地区有很好的银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朱士华  艳燕  邵华  李超凡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844-1856
中亚干旱区分布着世界80%以上的温带荒漠,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论文首先收集实验观测数据验证了干旱区生态系统模型(AEM),然后运用AEM开展数值模拟实验量化研究了1980—2014年中亚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格局,评估了不同环境因子(降水、温度、CO2)的相对贡献率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过去35 a中亚干旱区年均NPP总量为1 125±129 Tg C(1 T=1012)或218±25 g C/m2。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年NPP值较高(349±39 g C/m2),而南疆地区年NPP值较低(123±45 g C/m2)。1980—2014年间,中亚NPP总体呈减少趋势 [-0.71 g C/(m2·a)],南疆极端干旱区的NPP降低最为显著 [-2.05 g C/(m2·a)]。相较于1980—1984年NPP均值,在1985—2014年中亚区域NPP总体降低了118 Tg(-10%)。其中CO2施肥效应促进NPP增加了99.7 Tg (+8%),气温升高的正效应促进NPP增加了35.4 Tg(+2%),而降水减少导致NPP降低了221 Tg(-18%)。研究区内9%的地区的NPP主要控制因子为温度,主要分布在天山和哈萨克斯坦北部等高纬高寒地区。降水主控区面积占整个研究区的69%,主要分布在荒漠平原特别是南疆等植被受水分限制的区域。CO2主控区占研究区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天山中山带森林区和低海拔地区等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研究表明新疆南部地区是中亚的关键生态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但21世纪的升温不大可能因刺激自养呼吸而对中亚区域NPP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数据与2018年1月野外实测的28个雪样,综合分析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浓度(BC)分布特征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获取釆样点逐日的后向轨迹,分析BC的可能传输路径.结果表明:①北疆地区积雪覆盖率从11月份到次年1月份逐渐增加,冬季积雪覆盖率可达到97.5%,冬季AOD平均值为0.173,高值出现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与东部区域(0.2~0.35),低值区域主要在阿勒泰地区(0.06~0.1).②表层积雪的BC浓度范围为44.08~1949.9ng/g,平均值为536.71ng/g,BC浓度分布特征为:天山北坡经济带BC浓度(913.24ng/g) > 艾比湖东南部区域(816.56ng/g) > 艾比湖北部区域(421.94ng/g) > 艾比湖西部区域(407.97ng/g) > 克拉玛依区域(162.28ng/g)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124.89ng/g) > 阿勒泰地区(98.51ng/g).随着海拔升高积雪中BC浓度有微弱上升,相关系数R2为0.03,随着纬度增加积雪中BC浓度均呈下降趋势,R2为0.255.③艾比湖流域后向轨迹中以博乐-精河-艾比湖向东北方向输送路径为主,对采样点的BC浓度影响较大;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主要以精河-石河子-乌鲁木齐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向东北输送路径为主,局地污染较为严重;阿勒泰地区的后向轨迹以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北部-东哈萨克斯坦输送路径为主,局地污染贡献较少;克拉玛依区域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东部和西部向东方向的输送,局地污染不明显;沙漠区域主要以西南方向输送路径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麟 《环境》2004,(5):12-13
不久前,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宣布向水母开战。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跨国界河流管理国家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4月,哈萨克斯坦颁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14—2040年国家水资源管理纲要》,作为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第一份重要水资源国家战略文件,该纲要将跨界河流管理列为了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跨界水在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战略地位,分析哈萨克斯坦政府对跨国界河流国际合作的重要观点、认识和采取的策略。本研究指出,哈萨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跨国界水问题在哈国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拓宽环保合作内涵,《水资源管理纲要》执行机构变更对哈水资源管理的产生重要影响。哈萨克斯坦政府对跨国界河流国际合作的重要观点、认识和采取的策略,对于处理好我国跨界河流环保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山东部雪冰中硝酸根浓度对中亚生物质燃烧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天山东部雪冰中NO3-浓度对中亚哈萨克斯坦生物质燃烧的响应情况.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持续采集了52组表层雪与雪坑样本,分析了雪样中NO3-等成分的浓度,运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空气轨迹,目的是考察雪冰中NO3-与2002年哈萨克斯坦草原大火的关系,探讨由生物质燃烧产生的NO3-在高海拔山岳冰川雪层中的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地质概况 东天山在古生代分别属于塔里木板块及其南缘活动带(南天山弧后盆地、中天山岛弧带、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洋壳板块(哈尔里克岛弧带)、西伯利亚板块及其南缘活动带(麦钦乌拉岛弧海沟系)。研究区花岗岩类从北向南分别属于哈尔里克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地表82个采样点土壤样品进行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分析,探讨了表层土壤元素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影响因素。首先对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变异系数等特征进行了计算,比较了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表层土壤样品中Co、Be、K、Mg、Na、Ca、Zn等元素的含量偏高,而Al、Fe等其余元素含量偏低。使用SPSS 20.0对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0种元素分成2大类,每一类又分为两组。第一大类为Ca、Sr、K、Na、Be、Ba,为表生环境下活泼性较强的元素,其中Ca、Sr为一组,K、Na、Be、Ba 为一组。另外一类为Pb、Zn、P、Fe、V、Al、Co、Ti、Mn、Cr、Ni、Cu、Li、Mg,为活动性相对较差的元素,其中Pb、Zn、P为一组,其他元素为另一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这些土壤元素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分维数,其大小依次为:Zn>Al>Mg>Li>Be>Ca>P> Pb>Sr>Na>Ti>Co>Cr>Cu(Fe)>Ni>V>Mn>K。Co、Cr、Cu、Fe、K、Mn、Ni、Ti、V在采样尺度下均具有空间相关性,相关程度中等或较强,虽然受到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区域人类活动等),但其结构特征并未被破坏。Pb、P空间结构特征不明显,Zn已无空间结构特征,该类元素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污染影响,随机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如耕作、采矿等方面对其空间分布特征造成破坏。而Al、Li、Na、Be、Mg这些元素在研究尺度上空间结构性差或不存在,影响因素复杂。活动性元素Ca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存在相关关系,Sr空间相关性较差。最后通过对该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评价,发现Zn污染程度为轻度-偏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