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8,(6):86-87
心脏,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像是人体的'发动机',所以,平时选择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平衡膳食、远离烟草,共创绿色且有益于心脏健康的居家、职场、公共场所环境,会使您的心脏跳动的更持久。一、对心脏有益的运动方式1.快步走:步行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推荐运动频率:每天步行约4.5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2.游泳: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防化服     
《民防苑》2011,(6)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老百姓愈发关心核、化、生事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那么,您知道吗?在上海活跃着一支民防特救队伍,他们守卫着这座城市的核、化、生安全,一旦遇到突发核、化、生事故,他们永远是最早赶到现场进行救助的。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民防特救队伍的特救技能与各类防护设备、防护服装的使用特点、方法,让老百姓通过案例了解特救队员的救援方式和普通市民在遭遇核、化、生事故时应如何逃生。  相似文献   

3.
军用辐射仪     
《民防苑》2011,(7)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老百姓愈发关心核、化、生事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那么,您知道吗?在上海活跃着一支民防特救队伍,他们守卫着这座城市的核、化、生安全,一旦遇到突发核、化、生事故,他们永远是最早赶到现场进行救助的。我们连载民防特救队伍的特救技能  相似文献   

4.
旅游小贴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已经开始计划甚至在打点行装,准备外出游玩。出门旅游,有很多事项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都关乎您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21,(4):3-3
《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6.
正《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6,(2)
1.地球最终能养活多少人经济学家通常用粮食的多少来推测。现在世界粮食产量大约每年20亿吨,这足以满足100亿印度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个数字只有25亿。如果人人都成为素食者,那么地球上现有的14亿公顷耕地可以维持100亿人的生存;如果人类能利用所有陆地和海洋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地球能支撑170亿人口。2.人失去的器官可以再生吗自然界的许多生物均具有组织器官再生的能力,人类也存在这种潜能,如血液的不断更新,肝脏切除后的再生、皮肤损伤后的  相似文献   

8.
月亮圆了     
妈妈,自您那年在地震中离我而去,至今我们已经26年未曾见面了。26年生死,把我们相隔得好远!眼前虽不见了您的踪影,然而我却时时能感觉到您的存在,您和蔼的面容、轻柔的笑语,仿佛依然在眼前和耳边。 呵,今天是您的生日——五月十五,月亮好圆!月圆之夜,本是家人相聚的日子,就请您也来吧,生日蛋糕尚等您来享用,生日烛火尚等您来吹灭。妈妈,回来吧,和我一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 哦,可是,您也许不认识回家的路了!26年中,每一天都在建设,每分钟都在变化,日新月异,沧海桑田呀! 您还记得那个名闻遐迩的风凰山公  相似文献   

9.
胡乐 《防灾博览》2005,(6):42-42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餐桌上应该经常有大鱼大肉,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其实不然,现代社会营养好的标准.关键在于营养平衡。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特、蛋白质,则极易导致营养过剩的肥胖,特别是造成体内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天,12岁的张立在家玩。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家里只剩他一个人。突然门铃响了,小张立打开防盗内门看到一个穿着警服、目光锐利的人。"你是张立吧,我是你爸爸的一个同事。"来人脸上的表情很亲切。"噢,对不起,我不认识您。"张立本想打开铁栅子门让这个人进屋,隔门说话不太礼貌。但最终他没那样做。"您有什么事吗?我爸爸不在家。"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     
正《防灾博览》是一本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     
正《防灾博览》是一本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防灾博览》面向社会大众,是一份报道各种灾害信息和动态,传播减灾文化,弘扬抗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性科普期刊杂志。《防灾博览》全彩铜版纸印刷,更具可读性。设置栏目主要有:本期视点、科学探索、减灾综述、专家论坛、科普园地、生态环保、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等,是一本让您丰富科普知识,学会战胜灾难的杂志。  相似文献   

13.
话说过劳死     
随着著名企业家王均瑶、著名画家陈逸飞的英年早逝,过劳死成了热门话题。今年10月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不久前其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条信息:目前我国貌似健康的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仅占15%,而85%左右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我国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这也就是说,其中将近一半的人只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就可避免致命的疾病。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完全可以避免罹患疾病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由王子平、陈非比、王绍玉三同志执笔,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社会学初探》一书,是对地震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而写成的。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是如何成为灾害的,它对人类社会生活会带来什么后果,人们在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心理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异、各种社会组织怎样才能更好地防御震灾等一些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因此,很值得关心防御地震灾害的人们以及地震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同志们一读。地震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是为时不久的事情。地震社会学这一名辞是1977年在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的新年来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会乘着节假日合家团圆、走亲访友,免不了会多一点饭局,品尝美酒佳肴。但在开心之余,千万别忽视了吃的安全。编者特意为您罗列过年饮食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3,(3)
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现今,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关注环境质量。即讲卫生成了日常行为,“药物消毒”这个以往主要为卫生防疫部门重视的工作,眼下也成了普通家庭的生活所需。不少人问及“怎样选用消毒药”、“怎样配制消毒药”、“怎样进行药物消毒”等医学界统归为化学消毒法的事项。为此,笔者特将这方面的科普  相似文献   

17.
春节越来越近了,出门在外的您一定已经买好了车、船、机票准备回家了,家在本地的您一定也已备足了年货准备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本期我们特别为您准备了出行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方面的小知识,为您提个醒,支个招,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6,(2)
朋友,在您紧张工作和愉快生活的时候,可曾想到,有些无形“纵火犯”就隐藏在你身边。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将会给单位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灾难。下面我们先揭露一批“纵火犯”,以期敲响警钟。衣服、鞋子沈阳某厂两位工人正在绝缘地板面的车间内拆卸“308”雷管捆,身穿化纤衣裤的工长从室外进来,刚刚接近雷管,即发生爆炸……某厂为清除车间水泥地面上的油污,在地面上撒上了一些搀有汽油的锯末。清扫时,一女工脚穿的泡沫塑料鞋不慎碰到露出地面的电线铁管弯头,车间顿时起火。谁是造成爆炸起火的祸首呢?是静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伴随着对自然灾害的斗争和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全球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