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力把生物质直燃作为主要占线。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从理论上看,这项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大型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从实际生活中看剖析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的清洁生产中遇到的不易处理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可以电力事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浩  韩秋喜  贺悦科  张建民 《环境工程》2012,(Z2):461-464,469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加剧,使得人类需要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数量巨大,环境污染小,并具有可再生性,成为目前比较好的选择之一。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介绍了生物质能的特点及利用转化方式,重点讲述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气化发电技术以及生物质燃料电池技术,最后根据我国国情指出了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对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生物质发电工程环保设计的重点,确保环保达标;并总结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给出优化设计结果,以促进生物质发电工程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某电厂利用生物质发电为例,从原燃料的用量、污染物排放情况及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利用生物质发电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秸秆发电是实践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途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然而,达到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还面临许多问题。在对五河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发电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发电设备既能对生物质燃料作前期处理,又能适应其燃烧状态。此项技术已在国外特别是北美得到应用,在美国已形成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云南省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和强烈的电力需求,已进行过有关科学研究和国外招商研讨活动,具有发展这一技术的极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秸秆发电技术及国内外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秸秆与煤炭对比研究,阐明了秸秆发电的环保性能,结果显示,CO2、SO2、烟尘减排量可观.同时结合国内秸秆电厂运行情况,总结了秸秆发电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进行面源生物质废弃物调研的基础上详细比较了生物质废弃物发酵制备燃料乙醇技术、生物质废弃物发酵制沼气技术、生物质废弃物气化炉技术以及生物质废弃物焚烧发电技术,从技术、经济、应用前景等多方面考量并最终筛选出适合于礼嘉镇试点区域的生物质废弃物利用技术。在对所选技术的应用实例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太湖流域废弃生物质能源资源化的总体方案:本方案拟定在试点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将部分不适宜用于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的农作物秸秆以及禽畜粪便、生活污水污泥等各类生物质废弃物用于生物质发酵制沼气项目,以满足当地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同时收集剩余适宜制备燃料乙醇的生物质秸秆用于建设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质发酵制备乙醇项目,对体系中产生的污水污泥等废弃物以污泥亚临界水热处理技术予以预处理后用于发酵制备沼气项目。总体方案每年生产燃料乙醇1 875.7 t,生产沼气259.2万m3,副产有机肥1 874.8 t,产生经济效益1 608万元,10年运行期的净收益现值为12 555.4万元,是具有广阔前景且行之有效的循环经济方案,是推动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绿色经济方案。  相似文献   

9.
沈磊  庄惠生 《环境工程》2015,33(4):137-141,96
针对我国生物质气化发电行业的现状,总结诸多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我国生物质气化发电行业综合风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5个一级风险影响因素: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每个一级影响因素包括4个二级风险影响因素。由层次分析法获得各个一级影响因素和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值,根据所构建的评价集和评分标准,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生物质气化发电行业现状的综合风险等级做定量定性分析。综合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发电行业处于"较高"的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综合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合理,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应对策分析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开发和利用秸秆生物质能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内蒙古是农作物秸秆资源蕴含丰富的省区,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秸秆生物质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生物质热电产业状况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探讨内蒙古发展秸秆生物质热电产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环境工作通讯》2008,(10):I0029-I003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和发展改革委,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自2006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82号)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不断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现对有关内容调整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平衡测试是企业开展计划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某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进行了水平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全厂进行了用水合理化分析,并提出了节水对策,对提高其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同类型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提高秸秆类生物质利用效率与利用价值、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减少污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延缓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等,阐明推广应用秸秆类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重要意义;介绍气化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秸秆类生物质粉碎后通过干燥、裂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即可完成气化全过程;气化工程由燃气发生炉机组、储气柜、输气管网和用户燃气设备4部分组成;秸秆类生物质燃气与城市管道煤气具有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原料的生物质炭DOM含量和组分存在差异,选取水稻秸秆(RS)、小麦秸秆(WS)、大豆秸秆(SS)、油菜秸秆(YS)、花生壳(PH)、松木屑(PW)和竹粉(BS)7种生物质原料在450 ℃下制备的生物质炭,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对生物质炭中DOM的光谱特征和荧光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木本类生物质炭的DOM含量较秸秆类生物质炭低,分子量较高.从生物质炭DOM中鉴定分离可见区类富里酸组分(C1)、较短波长类腐殖酸组分(C2)、较长波长类腐殖酸组分(C3)和类蛋白质组分(C4)等4种组分.不同原料生物质炭DOM各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Fmax)值表现为C1 > C2 > C3 、C4,秸秆类炭DOM各组分的Fmax值显著高于木本类.生物质炭DOM中以C1组分占主导地位,占比达48.87% ~ 79.97%.C2、C3组分在YSB、SSB-DOM中占比最高,分别达32.71%和23.25% ,仅在YSB和PHB-DOM中发现少量C4组分.木本类原料的有机和无机矿物含量远低于秸秆类,原料中纤维素含量与生物质炭DOM总量及其C3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Ca含量与生物质炭的DOM含量及其Fmax值和C3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组成对生物质炭DOM组成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估不同原料生物质炭DOM的环境效应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技术利用农村的秸秆,杂草及木屑等生物质,经过一系列干馏热解过程。可产出优质的可供居民生活用气的可燃气、工业用的优质碳、焦油及化工产品。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带来了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和秸秆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碳构成和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单施生物质炭、秸秆及两者配合施入下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碳和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矿化率为21.50%(2%添加水平),远大于等量生物质炭的矿化率(8.09%);施用等量(占4%土重)生物质炭和秸秆,培养200 d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4.40 g·kg~(-1)、17.40 g·kg~(-1),表明生物质炭对有机碳的提升作用大于秸秆的.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固有有机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生物质炭与秸秆配合施用促进了秸秆的矿化,对有机碳矿化影响的交互效应为正值.施用秸秆能大幅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碳,而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碳影响小;秸秆和生物质炭配合也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但其交互效应与培养时间、施用量等有关,可正可负.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随着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生物质废弃物具有较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文章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Material Flow Analysis)建立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清查模型,预测出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潜力,结果显示2010-2014年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产生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量可达10780.23万t,折合能量1955.28 PJ。通过生物质利用能源分析及排放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京津冀地区生物质废弃物可发电量1820.2亿kW·h,可替代该地区电力消费总量的35.9%,相较传统发电方式,同等发电量前提下生物质发电可减少SO_2排放量25.04万t,NO_x排放量39.93万t,PM_(10)排放量4.97万t。减少直接经济损失7.12亿元。因此,推进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快生物质能源化产业发展对于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及缓解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物质废弃物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稀缺的国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中国现有能源资源,显得十分重要.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中国的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森林能源、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等,这些废弃物资源若能很好的利用,不但能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问题,还将会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中国的生物质废弃物利用技术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主要有沼气技术、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的优点,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江市生物质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发展生物质循环经济产业带来了便利条件。探讨了秸秆的燃烧、发酵生产乙醇和综合利用,以及玉米芯生产糠醛、米糠生产米糠油、禽畜粪便生产沼气等生物质利用方式。为同江市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述农村秸秆的利用现状,对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运营成本、环境效益、经济可行性分析、发展前景进行研究,说明农村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