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X5912(X) 101509铀矿区附近牛对放射性核素环境转移的指示/陈迪云…(广州师范学院环境应用化学研究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000)//中0(5).一465一468环图X一58 对武夷火山岩铀成矿带的570和6722矿附近生长的牛的肝、肺、肌肉和骨骼等组织中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牛生长区的土壤、饮用水、牧草等样品的放射性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矿区土壤的放射性平均强度相当,具有近似放射性地质本底条件,而570矿区的饮用水以及生长在该区的牛的组织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比6722矿区的高。次Ra和Z10Pb在肝、肺等组织中明显富集。在铀矿床的勘探开…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滤作为预处理工艺,纳滤和离子交换柱作为核心单元的膜分离与组合技术,对模拟核爆后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水体进行了处理净化,对不同核素的去污系数和出水水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装置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有关应急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于放射性废水的核素净化率达到了99.3%.实验表明,膜技术对于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的处理可以弥补一般放射性污染水体处理技术的不足,经过应急处理后,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水体,有可能成为安全饮水.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某退役稀土厂场地为例,开展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为后期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用高纯锗γ能谱仪和ICP-MS分别测量厂区土壤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含量,同时在采样点测量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厂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范围为113~4004 nGy/h,废渣堆放区明显偏高;土壤样品的238U、232Th、226Ra和40K含量分别是80.8~1990.2、78.4~14372.4、68.2~6935.0和625.4~2698.4 Bq/kg;测量的8种重金属中,As超土壤修复标准较严重,最高达263.83 mg/kg,Zn和Pb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厂区土壤和废渣的pH值均符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要求,而土壤中放射性和重金属复合污染较严重,在开发再利用前要进行详细场地调查和土壤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分辨半导体能谱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镭226、钍232、钾40和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的含量,共选取8个采样点16个土壤样品及4个煤炭及废旧金属样点。结果表明:进口货物道路各采样点其铀238、钾40及铯137均比非进口货物道路各点高,镭226、钍232含量则相反,而煤炭和废金属的各样品的铀238、镭226、钍232、钾40都高于进出口道路和非进口道路,Cs137则相反,表明进口煤炭和非金属对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对人工放射性核素影响较小。和新疆及全国背景值比,进口道路和非进口道路土壤中各放射性核素含量均未超过天然本底值范围,进口煤炭和废金属虽然各放射性核素含量则略高于背景值,表明试验点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对当地居民和进出境人员不会产生辐射伤害。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β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四川省土壤中放射性水平全面调查所取得的结果。结果表明:四川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都在正常水平内。同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β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由此对土壤进行了聚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云南西南部一锗矿开采和冶炼对环境的辐射影响,在矿区及其外围环境开展了航空和地面联合调查测量,在重点地区和热点区域开展详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原矿石、冶炼废渣放射性活度大于1Bq/g,中间产品核素活度达到104Bq/kg;企业排放废水总α>1Bq/L,总β>1Bq/L.矿产开发利用对周围环境影响明显,局部区域受污染农田土壤、地表水系局部地段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背景值,在受污染区域生长的农作物放射性水平较高.室内氡浓度年平均值与全国水平比较总体上明显偏高,且研究区域居民受照剂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球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天然放射性来源和人为放射性来源,其迁移研究对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与迁移行为,着重分析了影响土壤放射性核素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核素理化性质和生物等方面),并对今后核素迁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某富船226Ra温泉水中生长的水生食用生物和某些用温泉水灌溉的农产品的226Ra、210Pb和210Po含量及其分布和转移。这些食品包括鲫鱼、螺蛳、大米、某些蔬菜、鸭子及鸭蛋。还测定了船226Ra、210Pb和210Po在该泉水,稻田和菜地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文中着重估算了这些放射性核素从这些环境介质向这些食用生物的转移系数(TF)和甄别因数(DF)。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铀矿区周边水体中典型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对该地区周边浅层地下水及河水中放射性活度浓度进行分析测定.运用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放射性污染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下水与河水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活度浓度(地下水:0.012~0.102,0.013~0.036,0.002~0.033Bq/L,河水:0.001~0.066,0.013~0.034,0.001~0.013Bq/L)均未超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规定的标准限值,但远远高于江西省水体背景值.河水中各核素活度浓度随水流流向呈递减趋势,地下水中各核素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特征.河水中综合污染指数高于地下水,最高值分别为9.21和6.83,属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幼儿和少儿致癌风险要高于成人,幼儿终身致癌风险均超过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10-5,少儿和成年超标率为33.3%和16.7%,即使未超标但也高于USEPA推荐可忽略风险水平10-6,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各核素致癌风险水平呈现为226Ra > 232Th > 238U,因而对于铀矿区周边饮用水中226Ra和232Th要更加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锦州地区20种食品,2种饮用水、温泉水和海水中总α、总β、134U、238U、232Th226Ra、90Sr、137Cs含量进行了测量。估算了该地区居民对6种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和有效剂量当量。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总年摄入量,城市居民为417.8Bq,a-1,农村居民为12.57×102Bq·a-1;居民总有效剂量当量,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别为26.5和37.9μSv,这与居民膳食组成有关。此外,讨论了各类食品或放射性核素对总剂量的相对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煤矿区及周边有机污染物研究正逐渐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含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8种多环芳烃的总含量均值为2 054ng/g。尤其发现,土壤样品中烷基多环芳烃含量显著高于母体多环芳烃。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多环芳烃含量较高的位置集中在研究区西南方位,以8号水泥厂采样点和9号工业园采样点为中心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母体多环芳烃和烷基取代多环芳烃相关性较好,且环数越高,相关性越强,而多环芳烃与重金属汞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研究乌达矿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煤矿开采及煤火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煤矿区周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及其上游水环境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及长寿命的裂变核素~(137)Cs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于样品数目较多的河底泥和河水,主要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频数分布,用各种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获得频数分布的规律,并由这些频数分布函数求得各种核素的平均浓度。其它环境介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赣州市稀土矿开采导致的水土保持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矿的无序开采既造成了稀土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论文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利用江西省赣州市的稀土矿调查点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分别测算了基准参考区(未受稀土开采干扰的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与稀土矿开采所导致的植被破坏区内的土壤侵蚀量,通过对二者的横向对比估算由稀土开采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并进一步对稀土开采所导致的水土保持实物量及价值量损失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1)赣州市稀土开采所导致的土壤侵蚀极为严重,相较于基准参考区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 [平均为2 345.9 t/(km2·a)],矿区及其周边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了8 487.5 t/(km2·a),土壤侵蚀严重区甚至高达70 000 t/(km2·a)以上,总体上,赣州市2013年稀土矿开采所导致的土壤侵蚀量为646 917 t;2)赣州市稀土开采所导致的水土保持实物量及价值量损失巨大,2013年,赣州市稀土开采所导致的水土保持价值损失量为461 921.3万元,占到了其当年总产值的12.35%。论文构建的水土保持价值损失评估方法可为其他类似矿区的评估提供解决思路,研究结果可为稀土矿区生态评估、稀土资源定价以及矿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3  
王锐  邓海  贾中民  王佳彬  余飞  曾琴琴 《环境科学》2021,42(6):3018-3027
为探明汞矿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重庆市酉阳县某汞矿聚集区周边采集表层土壤组合样42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含量及pH,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表层富集明显,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发现,土壤Cd、Hg、Pb、As和Zn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中度-重度污染和强生态风险区均分布在矿点周围,说明矿业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Cr、Cu和Ni含量可能受到母岩的风化和成土作用的影响,土壤Hg、Pb和Zn可能受到矿产开采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Cd和As同时受到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对成人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儿童造成健康风险的概率较大,土壤As是造成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8种重金属均以经口摄入途径的贡献率最高.汞矿的开采是造成研究区土壤污染及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芦苇叶片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金矿开采区周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汞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它环境要素的相关性,2016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内采集芦苇叶片、土壤、水体样本测定汞含量,同步测定大气汞浓度,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芦苇叶片汞污染等级,分析芦苇叶片汞含量与环境要素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含量以及土壤、水体汞含量均随离夹皮沟金矿距离的加大而逐渐衰减,大气汞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在时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重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低于秋季,芦苇叶片汞轻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略高于秋季,而大气汞、土壤汞含量均为夏季高于秋季;各环境要素对芦苇叶片汞含量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土壤大气水体;此外,停止混汞法采金多年后,夹皮沟金矿开采区汞源主要为土壤.  相似文献   

16.
神府东胜煤田采煤对生态脆弱带环境灾害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雄 《环境科学》1996,17(6):77-80
神府东胜煤田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根据矿区考察研究,分析采煤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87年采矿以来,沙暴,土壤侵蚀,洪水泥沙,河道淤积,水污染,滑坡和泥石流等人为环境灾害显著增加,矿区生态环境恶化,并提出煤田开发与环境整治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煤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土壤水和溶质运移过程.土壤水是溶质运移的主要载体,溶质运移受土壤水文性质与植被状况影响.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区山西古交矿区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不同生态修复区和撂荒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水文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乔灌草地灌草地草地撂荒地,草本、灌草和乔灌草3种植被修复区的土壤持水量相对于撂荒地分别增加了33.79%、59.19%和62.71%,植被修复有助于增加土壤层蓄水能力.土壤饱和导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1.736 mm·min~(-1))灌草地(1.678 mm·min~(-1))乔灌草地(1.564 mm·min~(-1))撂荒地(1.012 mm·min~(-1)),非饱和导水率随吸力增大而呈指数下降,植被修复过程中降低容重的同时提高了土壤持水性,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不同生态修复区土壤中溶质穿透时间呈草地灌草地乔灌草地撂荒地的趋势.CDE、SC和TRM模型均可对矿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的溶质运移过程进行较好的表达,其中CDE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研究区溶质运移方式以对流为主,而且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是影响溶质运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神府矿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气象等生态环境与统计数据指标,利用RS和GIS技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神府矿区不同开采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0年、2015年研究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分别为1.598×1010元、1.905×1010元、2.134×1010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例最大,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耕地、草地生态系统为该地区贡献了最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开采强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增长变化较为相似,煤炭开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未显著下降,整体较为平稳。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分析表明在近年来相对改善的气候环境与人工修复共同作用下,神府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未发生明显的缩减。此类半干旱生态脆弱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宜通过主动的“保护性开发”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避免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水土扰动型治理,通过适度的人为干预保证与维持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研究成果不但揭示高强度煤矿开采下的生态环境变化,也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做了定量评估;同时,为将来的矿区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查清某铀矿区周边土壤污染源项的污染强度及范围,对需要治理的污染源进行量化,对该铀矿周边土壤0.0~0.2,0.2~0.4,0.4~0.6,0.6~0.8,0.8~1.0m土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和226Ra活度进行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水平土壤正态分布、箱型图、Q-Q图),其表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有效性影响,利用226Ra/238U反映风化程度.结果表明:在0.0~0.2m土壤深度,238U和226Ra浓度最高,分别为813.44~5059.20,737~4536Bq/kg,随深度增加226Ra和238U浓度呈减小趋势,0.6~1.0m深度238U和226Ra浓度均超美国核管会(NRC)铀矿和水冶设施退役中残存放射性核素的土壤去污标准浓度(370Bq/kg),因此,针对研究区的土壤治理,厚度选取应不小于1m.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属重度-极重度污染、强生态风险危害的土壤面积占比最高,随距铀矿区距离增加,226Ra和238U污染程度降低,潜在生态危害减小.  相似文献   

20.
南阳盆地东部山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赖书雅  董秋瑶  宋超  杨振京 《环境科学》2021,42(11):5500-5509
通过分析南阳盆地东部山区表层土壤(0~20 cm)样品的As、Hg、Cd、Cr、Pb、Zn、Ni和Cu等8种重金属含量和pH值,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Cd、Cu、Cr、Ni、Pb、Zn和As含量相比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呈面状和岛状分布.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且与矿区分布相吻合.除了少数样点的土壤以外,大部分样点未受到污染,Cd的污染最为严重.As、Cr、Pb、Zn、Ni和Cu在几乎全部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轻微风险等级,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中等风险等级占比最高.研究区综合土壤重金属潜在很强和强生态风险指数占比较高,分别为58.93%和37.66%.土壤Hg、Cd和Pb主要受到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As主要受到研究区地质背景的影响,Zn、Ni、Cr和Cu同时受到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的影响.研究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是造成土壤污染及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