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论述在现阶段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下,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事故责任者的安全意识差。为此,要降低事故的频率,必须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放在首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达到"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从而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陈旭 《劳动保护》2000,(2):10-10
鲁抗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全国三大抗生素生产基地,职工7000多人,公司历来重视安全工作,20多年未发生大的事故。及时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要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一个提高,每年必须搞几次大的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黑板报比赛等,这种活动需要由下而上选拔、发动、组织,大量的员工参与,活动过程本身就是员工接受安全教育的过程,往往能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搞一些这样的大型活动,以引导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举办“三违”学习班据统计,80%以上的事故都是违章…  相似文献   

3.
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灵魂。企业要想保证安全生产,就需要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在诸多因素中,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因素。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安全责任心和安全行为的制约作用又是直接的。在这里我提出"我要安全"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构建一个人人参与的HSE管理体系,无论中方还是外方、甲方还是乙方、前方还是后方,人人都有很高的安全意识,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监督员。要想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就必须要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金素 《劳动保护》2012,(1):106-108
"预防有限空间事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有先进科技设备作为支撑,又要不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北京市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干银辉就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近年来,北京市电力公司为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和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开展了"抓执行、抓过程、建机制"的安全风险管控活动,并针对专项活动中排查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各类事故隐患,加大安全投入,确保科技设备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发挥作用,强化员工学习培训以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及实操能力,全方位地保证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有效地管理煤矿险兆事件可以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研究了煤矿险兆事件的致因,分析了安全氛围与煤矿险兆事件的关系,并利用SPSS 16.0和AMOS 7.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矿的安全氛围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员工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煤矿险兆事件的发生.其中,安全沟通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安全行为影响最大.煤矿企业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沟通能力和安全意识,以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从而预防煤矿险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目前我国安全现状出发.阐述了心理与安全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企业员工心理的体系层次.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总结了如何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向鞍山某企业员工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6.0分析和校验所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研究该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揭示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和员工的安全意识现状。结果发现该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总体得分指数为77.8,表明其安全意识水平总体状况相对不错。此外,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建设有待加强,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员工"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员工是班组的基本组成细胞,同时也是企业的基本组成细胞,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措施都是通过生产一线的员工来得以实现和落实到位的。一线员工直接从事现场作业,如果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于各项制度领会认知能力差,不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违章作业,往往将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并成为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企业生产现场各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设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预防企业的事故发生,而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根基,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建立员工安全文化层次渐近模型,分析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5个层次,即安全的无意识、体制约束下的安全意识、自我的安全意识、自我的可控安全意识、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从中得出,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相互协作的结果。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标志,它需要良好的氛围,并且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本质。因此,培养员工安全文化意识对解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保证企业安全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各企业逐步进入节昏后复工复产阶段,大量员工陆续上岗,而这一时期也是各类事故高发期,特别是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农历新年后开工较晚,要防止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为赶工期追求经营业绩“开门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也要防止部分员工因长期离岗休息,造成安全意识麻痹懈怠。因此,企业负责人和员工都要提高警惕,谨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过去是要我安全,现在是我要安全,这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几乎每起事故都与安全意识淡薄有关,我们必须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监管人员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油田以安全文化为主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追求"零伤害"目标,连续5年杜绝亡人事故、井喷失控等较大以上事故,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油田初步具备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能力,安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告诉我们: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一是需要“技防”——安全技术保障;二是要求“管防”——安全管理防范;三是依靠“人防”——安全文化基础。企业是安全生产系统的机体,班组则是这一机体的细胞。班组的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班组长要带领员工去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班组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员工的生命安全,班组安全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安全是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正镍冶炼厂作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产品的最终生产单位,有职工近4 000人,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融火法与湿法生产为一体,生产过程既有冶金工艺所决定的高热能、高势能的危害,又有化工生产具有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和高温高压等危险危害因素,安全风险高,安全管理难度大。镍冶炼厂通过统计分析历年来的事故,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故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员工安全意识与规则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低。员工安全意识的强  相似文献   

15.
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关键。要想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就必须持续、深入的强化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增强企业员工"要我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和我管安全"的工作影响力和生产安全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14,(1):96-97
<正>要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安全文化建设。中国安科院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研究的"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划"项目,为企业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执行力,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一些企业员工整体安全意识薄弱、"三违"现象比较普遍、安全执行力不足,出现这些问题,企业安全文化匮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无论是设备设施先进、复杂的高科技企业,还是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的低风险企业,由于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员工安全执行力不强,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并不少  相似文献   

17.
郭魁建  赵楠 《安全》2006,27(1):40-42
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控股公司)大力宏扬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真抓实干、常抓不懈,逐步改变安全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好转.控股公司的基本做法是以抓基础工作为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下功夫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广泛的群众性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世间万物,生命最宝贵;百业兴旺,安全最重要。安全生产关系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是一项必须人人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每一个人都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受益者,也可能会成为事故的肇事者、受害者。因此,要从每一个"我"抓起,从"我"的安全意识抓起。  相似文献   

19.
<正>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对自己或他人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同样的设备工具、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等条件下,有些员工不出事故或很少出事故,而有些操作人员却会发生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事故。众所周  相似文献   

20.
王国巍 《安全》2015,(8):56-58
石油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要想安全生产就得依靠细致的安全监督管理和员工自主安全意识提高来实现,而油田企业的现状是点多、面广、线长,安全监督管理形势严峻,切实开展生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