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对26期蝌蚪进行了0、50μg/L和100μg/L三氯生的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蝌蚪发育至变态高峰期(42期);暴露结束后,以对照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单因素试验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DNA聚合酶用量、d 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模板用量进行了优化,并采用该技术评估了三氯生暴露对蝌蚪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25μL RAPD反应体系中各因子的适宜用量或浓度分别为:模板DNA 25 ng,d NTPs 200μmol/L,Taq DNA 1.0 U,引物0.4μmol/L。与对照相比,三氯生暴露处理蝌蚪的RAPD图谱出现了明显的扩增谱带的变化;50μg/L和100μg/L的三氯生慢性暴露可导致模板稳定性分别下降至58.4%和49.3%。研究表明,RAPD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检测三氯生胁迫所造成的DNA损伤。三氯生污染所引发的毒理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硫酸铜和氰戊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重金属和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选用硫酸铜、氰戊菊酯对斑马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24~96h半致死浓度(LC50)判定斑马鱼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硫酸铜24 hLC50、48h LC50、72 h LC50、96h LC50分别为12mg/L、7.9 mg/L、6.8mg/L、5.4 mg/L;氰戊菊酯24 h LC50、48h LC50、72h LC50、96h LC50分别为1.2×10-4 mg/L、0.9×10-4 mg/L、0.9×10-4 mg/L、0.9×10-4 mg/L; 硫酸铜安全质量浓度为1.03mg/L,氰戊菊酯为1.52×1O-5 mg/L.参照我国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判定硫酸铜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Ⅱ级,氰戊菊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Ⅰ级.  相似文献   

3.
锌离子胁迫下溴氰菊酯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锌离子的胁迫对溴氰菊酯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28.5±0.5) ℃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 h 的LC50值为3.2~13.4 mg/L,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 h 的LC50值为7.2~13.4 μg/L;而水温为(15.5±0.5) ℃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 h 的LC50值为18.0 mg/L以上,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 h的LC50值为5.6~10.0 μg/L.水温的升高将明显地提高锌离子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并降低溴氰菊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同时发现,锌离子在酸性水质中对溴氰菊酯的急性毒性有增强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效果随着水温和锌离子质量浓度的上升而更为显著.但在中性及碱性水体中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毒性试验96 h后,锌离子在中、酸性水质中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在碱性水质中有一部分损失,表明水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变化比较稳定,主要受水质pH值影响,与温度无关.而溴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高温高pH值条件下的降解幅度尤为显著,说明水中溴氰菊酯的降解主要受水质pH值与温度的影响.研究显示,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增强溴氰菊酯的毒性作用,必须在实际生产中注意其联合污染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偶氮染料颜料红23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将锦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于5个质量浓度的颜料红23溶液中,设1个对照组,进行96 h-LC_(50)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其半致死质量浓度(96h-LC_(50))为255.38 mg/L。测定了颜料红23对锦鲤鳃、肝脏及肌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颜料红23对锦鲤鳃中AKP和ACP活性的影响趋势相反,AKP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诱导效应,ACP则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效应;颜料红23对锦鲤肝脏组织中AKP、ACP活性的影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在锦鲤肌肉组织中,AKP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ACP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效应。AKP和ACP在鱼体抵御偶氮染料毒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定丁草胺和泥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实验研究出除草剂丁草胺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表明:60%丁草胺乳油商品剂对泥鳅的24h LC50为0.74 mg/L;48h LC50为0.61mg/L,安全浓度(SC)为0.33mg/L。60%丁草胺乳油商品剂可以直接杀死泥鳅外,对泥鳅的行为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是一种高毒农药。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5种不同类型杀虫剂(毒死蜱(Chlorpyrifos)、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阿维菌素(Abamectin)和锐劲特(Fpronil))对3种淡水浮游动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和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的急性毒性作用。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5种常用杀虫剂对3种淡水浮游动物的24 h(大型溞和萼花臂尾轮虫)和1 h(尾草履虫)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随杀虫剂质量浓度增加,5种杀虫剂的毒性均明显增强,3种浮游动物的死亡率上升,呈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5种杀虫剂对大型溞的24 h-LC50依次为0.001 mg/L、0.000 001 mg/L、0.078 mg/L、0.001 mg/L、0.098 mg/L,毒性均为剧毒;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 h-LC50依次为0.081 mg/L、0.003 mg/L、0.062 mg/L、0.005 mg/L、0.476 mg/L,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为剧毒,锐劲特为高毒;对尾草履虫的1 h-LC50依次为0.434 mg/L、1.904 mg/L、4.851 mg/L、4.024 mg/L、33.393 mg/L,毒死蜱表现为高毒,三氟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为中毒,锐劲特为低毒。3种淡水浮游动物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型溞、萼花臂尾轮虫、尾草履虫。从敏感性来说,大型溞和萼花臂尾轮虫均为较好的进行杀虫剂水环境生态效应评价的受试动物;尾草履虫由于时效快,在毒死蜱的检测中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受试动物。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对几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静水式条件下,苯乙烯对小新月菱形藻和扁藻的96 hEC50分别为8.96 mg/L和5.94 mg/L.苯乙烯对甲壳动物和鱼类的实验采取开放静水式方法.中国对虾仔虾和中华绒螯蟹幼蟹的96 hLC50 分别为7.96 mg/L和72.27 mg/L,牙鲆的96 h LC50为18.55 mg/L.按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中的分级标准,苯乙烯对两种实验藻和中国对虾的毒性属高毒性,对中华绒螯蟹和牙鲆具有中毒性.计算出苯乙烯的无影响阈值(ENEV)为0.594 mg/L,可以为制定苯乙烯的水生生物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抗生素药物诺氟沙星对锦鲤的毒性效应,采用鱼类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锦鲤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NFLX暴露质量浓度达到1 000 mg/L时,NFLX对锦鲤无急性毒性.NFLK暴露15 d,在1 mg/L、5 mg/L、25mg/L和125 mg/L 4个组中,5 mg/L组锦鲤肝脏SOD活性在6d时达到最大(p<0.01);125 mg./L组MDA含量在15 d时达到最大值(p<0.01);25 mg/L、125 mg/L组锦鲤肝脏中MDA含量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1、0.953 5.各组GST活性和GSH质量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1 mg/L组NFLX可使鱼肝GST与GSH产生适应性反应;5 mg/L组诱导GST与GSH效应最为显著,呈现“钟形”变化趋势,5 mg/L很可能是NFLX对GST活性和GSH质量比影响的一个阈值或转折点.鱼肝GPT与GOT活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5 mg/L组被诱导效应最为显著(p<0.01).5 mg/L很可能是锦鲤适应NFLX暴露和机体中生物酶发挥作用的一个转折点.比较上述抗氧化和转氨酶指标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发现,在NFLX作用下,锦鲤肝脏中GST、GSH两个指标对NFLX的反应比SOD、MDA、GPT、GOT灵敏,变化规律稳定,更适合评价水环境中NFLX暴露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培养的大型潘为受试生物,参照OECD推荐的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普萘洛尔(PRO)母液及其光解产物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综合评价二者对大型溞的生长繁殖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RO母液对大型溞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5.88 mg/L和4.91 mg/L,属高毒物质.PRO对大型溞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86 mg/L.21 d慢性毒性结果显示,PRO母液对母潘的产溞时间、产溞量、产溞胎数都有显著影响,且效果随PRO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大型溞F1 (1st)和F1 (3rd)代在恢复条件下的产溞时间无明显影响,但产溞量显著下降.通过GC/MS鉴定,PRO在光解过程中产生5种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包括萘、萘酚及邻苯二甲酸酐等.随光解时间延长,PRO光解溶液的毒性下降,其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是PRO母液及其光解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在甘蓝中残留的仪器检测方法,并在天津、山东和江苏连续开展了2 a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在甘蓝中残留状况和消解动态规律研究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添加质量比分别为0.025~0.5 mg/kg和0.025~1 mg/kg的水平下,甘蓝中溴氰菊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2.19%~102.48%,变异系数为2.98%~9.46%;吡虫啉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4.58%~100.30%,变异系数为0.85%~4.10%。甘蓝中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1 ng和0.5 ng,甘蓝中溴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最低检出质量比均为0.025 mg/kg。田间试验表明,在甘蓝莲座期施用20%溴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1次,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在甘蓝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在甘蓝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4~8.8 d和5.9~8.6 d。按照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在甘蓝中施用20%溴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3~4次,2次施药间隔7 d,距最后一次施药10 d时,溴氰菊酯在甘蓝中的最高残留量低于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溴氰菊酯在甘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以及NY 1500.5.6—2007《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吡虫啉在甘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1 mg/kg)。  相似文献   

11.
氯苯对球形红细菌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氯苯对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生长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氯苯质量浓度达到80 mg/L时,即可抑制球形红细菌的生长;当氯苯质量浓度增加到1 000 mg/L时,球形红细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球形红细菌脱氢酶活性随氯苯质量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标准方法研究了氯苯对球形红细菌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氯苯对球形红细菌生长的安全质量浓度(最低可见效应质量浓度LOEC)为40 mg/L.抑制球形红细菌生长的96 h-EC50为346.7 mg/L.氯苯与球形红细菌的质量浓度-效应方程为y=11.1459-2.416x,R2=0.989 7.对该质量浓度-效应方程进行χ2检验表明,结果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 h-EC50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DEP、DOP暴露对鲤鱼的酸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酞酸酯类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将鲤鱼暴露于DEP与DOP的6个质量浓度组中进行96h-LC50急性毒性试验,测得其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LC50)分别为41.50mg/L与7.95 mg/L。分别设置3个质量浓度和1个对照组,测定DEP与DOP对鲤鱼肝脏及肌肉组织酸性磷酸酶(ACP)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EP与DOP对鲤鱼肝脏及肌肉组织ACP活性的影响趋势均表现为低质量浓度诱导,高质量浓度抑制;DEP对鲤鱼肝脏及肌肉组织ALP活性的影响亦表现为低质量浓度诱导,高质量浓度抑制;而DOP对鲤鱼肝脏ALP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活性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可能在鱼体抵御酞酸酯毒性作用中有重要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是一种重要的水生昆虫,经常用于水体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测定的影响.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明确了测定摇蚊AChE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是酶浓度为5头/mL、底物浓度为6 mmol/L、pH值为8.0、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0 min.DDVP、马拉硫磷和甲胺磷对花翅摇蚊的LC50值分别为8.93 mg/L、16.74 mg/L和47.65 mg/L.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进一步研究了花翅摇蚊接触上述3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后对其体内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时间效应还是剂量效应,3种药剂对花翅摇蚊幼虫体内AChE影响的趋势与生物测定结果是一致的,其对花翅摇蚊幼虫体内AChE的抑制能力依次为DDVP、马拉硫磷和甲胺磷.  相似文献   

14.
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为研究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采用斑马鱼胚胎发育技术,观察这两类化合物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卵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受精卵产出后立即染毒,胚胎对这些化合物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分别为: 五氯酚--48 h心律、色素和水肿的EC50值均为0.2 mg/L; 对-壬基酚--72 h孵化EC50为0.5 mg/L; 对-辛基酚--72 h畸形EC50为0.5 mg/L; 对-氯酚--48 h色素EC50为1.5 mg/L; 染毒时刻的不同对胚胎所造成的毒性效应也不同.几种氯代酚和烷基酚对发育24 h胚胎染毒,五氯酚毒性最大,对-辛基酚和对-壬基酚次之,对-氯酚毒性最小.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的最敏感毒理学终点.  相似文献   

15.
鳊肌肉中有机磷农药GPC净化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鳊肌肉中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GPC(凝胶渗透色谱)的最佳净化条件,运用“完全随机设计2因素折因设计”编辑不同的GPC单浓缩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浓缩后农药溶液的浓度.比较样品浓度的标准偏差来确定GPC和气相色谱的精密度.比较有机磷农药加标回收率,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中的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适宜浓缩条件.通过持续分段收集法确定有机磷农药的适宜收集时间.采用确定的适宜收集时间和单浓缩条件对鳊肌肉中提取的有机磷农药进行净化.结果表明,在0.01~ 1.0 mg/L范围内3种农药组分含量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0.998).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的定性检出限分别为7.27 ng/ks、7.15 ng/kg、7.15 ng/ks,定量检出限分别为40.3ng/kg、37.3 ng/kg、38.0ng/kg.GPC净化的适宜条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体积比)为溶剂;柱流速为5.0 mL/min;定量进样环进样量为5.0 mL;除杂质时间为1 080s,收集目标物时间为480 s,洗柱时间为300 s;浓缩温度为40℃;第1阶段真空泵压力为18 000 Pa或19000Pa,第2阶段真空泵压力为20 000 Pa或21 000 Pa.适宜净化条件下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的回收率为83.59%~ 95.19%.在气相色谱仪和GPC精密度较好、标准工作曲线良好的情况下,确定了GPC对鳊肌肉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适宜净化条件,回收率较好,检出限低于国家标准,符合淡水鱼类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去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用于赤潮应急治理的高效、低毒除藻剂,研究了不同链长的季鏻盐改性黏土以及相同链长不同取代基团的季铵(鏻)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作用,同时以斑马鱼和蒙古裸腹溞为对象,评价了筛选的改性黏土的毒性.结果表明,链长为十四烷基的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其次为十二烷基和十烷基,而十六烷基较差; 季铵(鏻)盐取代基团对改性黏土除藻效果的影响不大.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和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对海洋卡盾藻的120 h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6.11 mg/L和6.13 mg/L.毒性试验表明,这2种改性黏土对斑马鱼的毒性均较低,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96 h后斑马鱼的存活率均为100%.改性黏土对蒙古裸腹溞有一定毒性,其中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24 h的LC50远超过100 mg/L,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土的LC50为9.37 mg/L.因此,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的毒性更低,可作为赤潮治理的潜在除藻剂.  相似文献   

17.
以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测定Cd2+对食蚊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及组织结构变化,检测镉对食蚊鱼的毒性作用,以探讨Cd2+在水环境中的毒性及食蚊鱼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d2+对食蚊鱼96 h的LC50为22.55 mg/L,属于高毒物质.相同Cd2+暴露质量浓度下,随暴露时间延长,SOD和CA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ST活性则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趋于稳定的趋势.Cd2+暴露后食蚊鱼肝和鳃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研究表明,Cd2+对食蚊鱼属于高毒物质,验证了食蚊鱼对化学品Cd2+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的急性毒性和对锦鲤肝脏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PFX对锦鲤不产生急性毒性;SOD活性在暴露前中期(3~9 d)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后期(12~15d)受到显著抑制(p0.05);MDA含量在暴露前中期显著增加(p0.05);GSH含量与GS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0.05 mg/L、0.5 mg/L处理组表现出持续性诱导状态,5 mg/L、50 mg/L处理组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中期(9 d)达到顶峰,GST与GSH在诱导程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CPFX暴露对锦鲤造成的氧化损伤是可逆的,机体抗氧化系统并未遭受破坏;GSH和GST响应敏感,适合作为CPF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浸泡4月龄金鱼( Carassius auratus ),急性染毒后测定金鱼外周血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研究离子液体对金鱼的遗传毒性.通过预试验获得[C8mim]Br对金鱼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295 mg/L,根据LC50设计6个试验组,包括2个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其中处理组离子液体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14.8 mg/L、29.5 mg/L、59 mg/L和147.5 mg/L.每组5只金鱼,暴露试验共持续96 h,分别在12 h、24 h、48 h、72 h和96 h取样,测定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结果表明,[C8mim]Br能诱发金鱼外周血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和核异常.[C8mim]Br对外周血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导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着离子液体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此外,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处理48~72 h时达到最高峰;继续处理,96 h后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降低.研究表明,离子液体[C8mim]Br对金鱼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0.
二元含汞重金属混合物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费氏弧菌(Vibrio fucheri)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Hg2+、pb2+、Cu2+、Cd2+、Zn2、Cr6+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采用等毒性配比法研究了Hg2+/pb2+、Hg2+/Cr6+、Hg2+/Cu2+、Hg2+/Zn2+、Hs+/Cd2+5种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单独存在时均会对费氏弧菌产生毒性作用,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强度均与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876 4~0.973 0.Hg2+、Pb2+、Cu2+、Cd2+、Zn2+、Cr6+单独存在时对费氏弧菌的EC50分别为0.045 mg/L、0.181 mg/L、0.300mg/L、0.117 mg/L、0.614 mg/L、23.000mg/L,重金属离子毒性从大到小为Hg2+、Cd2+、pb2+、Cu2+、Zn2+、Cr6+.而与单一重金属相比,其二元混合物对费氏弧菌的生物毒性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Hg2+/pb2+、Hg2+/Cr6+二元混合体系表现为拮抗作用,Hg2+/Cu2+、Hg2+/Zn2+均表现为协同作用,Hg2+/Cd2+表现为加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