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武汉东湖水环境污染状况及控制和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湖水环境污染的来源、水环境污染状况,结合国内外有关湖泊治理、水生生态系统恢复及再发展研究和应用的方法、技术及其进展,提出了东湖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恢复的措施及对策,为其工程实施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汇区环境监测站对区域内8条主要河流中2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2001-2005年),分析了南汇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并利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水质年际变化进行了评价。从主要污染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工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南汇区域内水环境污染的成因,结合第3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水环境污染成因,探讨了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加快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推广分散式的污水处理工艺、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和工业结构、抓好污染达标排放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垃圾的清运和管理、治理和预防水土流失等。  相似文献   

4.
赵晶 《环境科技》2007,20(A01):72-73
根据基层工作实践,从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水环境突发事故的类型,着重剖析了环境监测布控的特点和技术环节,对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布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分析了滇中城市群的环境脆弱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中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的一般规范及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广大中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是开发利用率不高,水环境污染不轻;预测到2000年,需水量增加较大,水污染将更加严重。通过对云南水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分析,认为现状和2000年均达不到“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此提出了六条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解释论视野下跨区域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体制,分析解释论视野下环境污染罪定义,了解环境污染罪定罪条件;采用生产率评估法评估跨区域水环境污染损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程度;构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结合的解释论视野下跨区域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体制,在不同形式责任中,基于水环境污染损害导致评估结果,承担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为改善中国跨区域水环境污染损害现状,提出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强制公开为基础的跨区域水环境污染损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秋铭  徐炜等 《城市环境》2002,16(6):29-32,46
通过对道观河水库的水环境污染分析,结合其水参数模型构建过程,参考国内外有产经验,提出了相应地防治对策,用于环境管理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如今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农村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也随之提出相比以往的更高的要求.农村的水污染成为了目前需要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且就如何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以期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推动我国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34-P、SiO23-Si、NH4 4 -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p,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The emergence and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 and pathogen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serious global health concern. Howev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ARGs and pathogens in recreational water is still limited. Accordingly, we investigated the occurrence of six ARGs and human pathogens in three recreational lake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RGs and one mobile genetic element(intI1) were analyzed. Th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RGs ranged from 4.58 × 10~0 to 5.0 × 10~5 copies/mL in water and from 5.78 × 10~3 to 5.89 × 10~8 copies/g dry weight(dw)in sediment. Sul1 exhibited the highest level among the five quantifiable ARG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1, bla_(-TEM), and tetX exhibi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intI1(p 0.05), indicating that intI1 may be involved in their proliferation. The detection frequencies of ARGs ranged from 75%–10~0%, indicating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risks in this reg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eromonas spp., Mycobacterium avium,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almonella enterica ranged from 10~3 to 10~5 copies/10~0 mL in water and 10~4–10~6 copies/g dw in sediment. In total, 25% of the samples harbored all pathogen genes, indicating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pathogens in recreational lakes.Furthermore, 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68 genera of pathogens were present, among which Aeromonas, Mycobacterium, and Pseudomonas were the dominant ones in this region, posing a considerable potential health risk to public health. Overall,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ARGs and pathogens underscores the need to better monitor and mitigate their propagation in recreational lake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s to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地下水特征及其应急水源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组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等方面介绍了南昌地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以城市规划为基础,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扬子洲—南新一带和广福—向塘一带作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并阐述了各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导向问题、水资源利用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问题、以及水权不明和水价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我国很多地方在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水环境的保护方面的研究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很多研究并没有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起到什么作用,也没有为当地的水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措施和方案提供很好的帮助,结果就导致了我国水环境保护一直到现在还不能摆脱“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土壤水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水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在不同作物种植区、不同灌期等情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水平衡特征,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为典型作物,在河套灌区选取4块2亩的试验田,于2009年4-11月采集田间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地块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别主要集中在5-9月的作物生长期.夏灌灌水量不足,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属于“蒸腾蒸发消耗型”;秋浇期内水量充足,各地块各土层含水率均明显增加,田间土壤水分呈“入渗补给型”.各地块地下水埋深月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优先流的存在,地下水对灌溉降水响应快.本文定量研究了区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灌区水平衡要素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保护水库的水质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EFDC模型模拟了2010-2014年三峡库区及主要支流的水动力水质过程,重点研究上游来水和重点支流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及水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模型可定量研究重点支流输入对库区水质的影响,17条支流中仅...  相似文献   

17.
绥化市水源地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启龙  车丽娜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528-3534
根据2018年绥化市第一水源地13口监测井水质检测结果分析地下水污染特征,并对地下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绥化市第一水源地取水井主要超标因子为铁、锰、氨氮,第一水源地补给区内其他取水井监测指标中铁、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超标.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氟化物和磷酸盐浓度高值区均出现在垃圾填埋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高值区出现在太平岗村屯地下水井,硝酸盐高值区出现在兴发村屯地下水井.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指标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和氨氮,分别为中污染和极重污染,主要集中有B5、B7、B8、B9、E和X1.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和总硬度空间分布呈相似趋势,高值区均出现在E、 X1、 B7、 B8和B9.氨氮高值区出现在X1,这可能与该处为垃圾填埋场有关.高锰酸盐指数高值区出现在E,硝酸盐氮高值区出现在B8,砷浓度的空间分布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8.
纳滤在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滤(nanofiltration,NF)作为一种分离效果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膜过滤技术,在过滤过程中同时兼具物理孔隙产生的筛分效应和膜面电荷产生的道南效应作用.纳滤对水中的大多数有机物和多价盐离子具有很高的截留率,而对单价离子截留率较低,因而对单价多价盐具有良好的选择分离特性,近年来在饮用水软化、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业过程浓缩分离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据估计,到2019年纳滤膜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4.451亿美元,同时在2015—2019年间将保持高达15.6%的年复合增长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本文总结了目前市场上的纳滤膜品种、产品性能以及纳滤膜在水处理与回用中应用情况,并针对纳滤膜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最后对纳滤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间隙水及上覆水中N、P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7年8月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N、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并对表层沉积物与间隙水、间隙水与上覆水中N、P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含量的分布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而TP的分布则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P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P、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6.20、4.83、15.33、4.13μmol/(m2.d)。统计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TN、TP含量分别与间隙水中N、P的含量大约呈负的线性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这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速率缓慢有关;而N、P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却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N、P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N、P含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兼备水质净化及应急蓄水功能的两种不同微污染饮用水源预处理工程夏季高温期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植物水华爆发风险,于2019年高温期(7—8月)对盐龙湖工程(由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及深度净化单元构成)和通榆河工程(由生物接触氧化池,高密度沉淀池及蓄水库构成)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夏季蟒蛇河及通榆河水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浊度、营养盐和有机物浓度高,DO含量低.两种预处理工程都具有较高的除浊、降低营养盐和提升DO效率,其中,通榆河工程中分别高达89.01%、95.13%和227.00%,净化效能优于盐龙湖工程(分别高达50.55%、38.33%和144.00%);②夏季高温期间,盐龙湖工程及通榆河工程蓄水单元总浮游植物及蓝藻细胞密度分别为1.71×106 ind·L-1和1.28×106 ind·L-1,2.23×106 ind·L-1和0.96×106 cells·L-1.两预处理工程蓄水单元藻类构成都以蓝藻为主,其中通榆河蓄水单元藻细胞密度较高,盐龙湖蓄水单元蓝藻细胞密度所占比例较高,结合蓄水单元水质变化(浊度降低,水下光照强度的增加),两预处理工程蓄水单元仍都具有蓝藻水华的风险;③两种预处理工程中都划分出17个FG和6个MBFG.盐龙湖工程中优势FG为:B、D、P、TC、J、Lo、W1和W2;优势MBFG为:GroupⅢ、GroupⅣ、GroupⅤ、GroupⅥ和GroupⅦ;通榆河工程中优势FG为:B、D、P、Lo、M和W1;优势MBFG为:GroupⅣ、GroupⅤ、GroupⅥ和GroupⅦ.两种功能群都能很好地响应预处理工程中水环境的变化,而MBFG的生境响应性更强,影响优势MBFG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浊度、电导率、营养盐和CODMn.因此,在夏季高温期,需优化预处理工程的工艺与运行,调控关键环境因子,以期能够控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和维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