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自然灾害区划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然灾害区划是对灾害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和分类评估并按一定标准在空间上进行划分的过程,是进行灾害宏观研究和预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灾害区划的理论基础、原则、指标、方法与程序,并论述了灾害区划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玉琼 《灾害学》1990,(2):19-22
本文从分析自然灾害的定义、种类入手,论述了灾害链、灾害的群发性及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并就自然灾害的综合区划、影响评价和预测的研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疆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对新疆社会的危害和影响出发,讨论了自然灾害区划的原则、指标和方法。并且在新疆的地震、洪水、干旱、农业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对新疆自然灾害进行了综合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糊聚类分析在区域自然灾害区划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其区划的原则和要求,并引入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四川省自然灾害进行分区划片,目的是为区域规划提供减灾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风险评估理论与灾害系统论的观点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分别评述当前城市单灾种自然灾害和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模型。已有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丰富,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多灾种风险研究已成为趋势,但在尺度上和方法上,灾害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当前城市尺度的综合防灾规划及公共安全管理存在一定脱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①探索多学科方法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②强化灾害风险中生命价值损失的研究;③创新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④推动适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尺度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庆丰  游珍 《灾害学》2005,20(2):110-114
本文从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2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在南通市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分析分别得到南通市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区图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图.两图叠加后,生成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定量区划方法,合并得到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风险区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的特征.通过对风险区划指标和区域划分的探讨,以期为南通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区划是防灾减灾和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正确地选取区划指标是进行区划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作为《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在探讨各单项灾害(干旱、洪涝、低温霜冻、风雹、水土流失)区划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指标-即“综合农业自然灾害指数”,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区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已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相关研究成果,初步探讨高速铁路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从气象灾害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机理入手,分析筛选出大风、水灾、雷电、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因子,构建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制定可体现高速铁路沿线气象灾害风险发生时间、空间、强度可能性的风险区划方案,为科学制定沿线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根据作者提出的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思路。以自然地理素形成基本单元,结合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系统,运用自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得到了全国自然灾害区划小区;运用自上而下区域划分的方法,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划分为5个大区、23个区和110个小区,得到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刘流 《灾害学》1994,9(1):3-7
本文以农业自然灾害及与之相关的机率、强度、对产值损害度、社会抗灾能力效果等因素,构造成灾害威胁局势,并引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最优局势概念和决策方法,对灾害威胁性的灰色局势作出排序决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洪工程风险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清富  江见鲸 《灾害学》1995,10(1):13-17
本文着重讨论了与城市防洪工程决策制定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①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②现有防洪工程的性能评估,③最优防洪工程对策的确定等,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所得结论可为城市防洪工程决策的制定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2):147-166
Vulnerability is a central construct i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a variety of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facilitate its expression as a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device. The contrasting interpretations generated by these methods of modelling produce dramatic differences in spatial representation that contribute to uncertainty, and no clear conne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the actual consequences resulting from a nature hazard event. In this stud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ased vulnerability modelling is evaluated,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delled-produced expressions and the aftermath impact of a natural hazard event on the human landscape is examined. Employing hurricane aftermath data from the 2005 Hurricane Katrina event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at can assist in the validation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and identify limitations in current modelling strategies.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s employed to model vulnerability do not necessarily capture the actual consequence of a natural hazard event and suggest that place-specific factors should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when assessing hazard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危险性是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基础指标之一,用于反映特定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损失的严重性,是评价区域开发支撑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自然灾害危险性指标评价方法、流程及其在主体功能区划评价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据河北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主要自然灾害情况,选取其主要灾害要素为评价对象,利用G IS技术对河北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河北省自然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大暴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在简述我国黄河流域棉区1992年棉铃虫大暴发的概况后,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大暴发的原因。指出生境、食料、天敌、气象及人工防治五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特别强调食料和防治因素的重要意义。认为近年来棉铃虫食料种类增多、数量增大、质量提高、提供时间延长、取食更加方便是该害虫大暴发的基本原因。恰遇适宜的气象条件和人工防治不力(害虫抗药性强、治虫整体水平下降、夏玉米等晚秋作物弃治),终使棉铃虫建立起空前庞大的种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试论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损失评估的特点与原则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在分析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征与灾害损失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损失评估的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为灾害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内集-外集模型的计算机仿真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信息分配方法建立的内集 -外集模型 ,用于计算可能性 -概率风险 ,可以表达概率估计的模糊性。实践证明 ,用这一模型计算出来的自然灾害模糊风险能对减灾方案进行合理的筛选 ;实验证明 ,我们还可以用这一模型替代专家依据给定的样本进行模糊概率估计。本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在期望值的意义上 ,检验这一模型的可靠性。仿真结果显示 ,用内集 -外集模型计算出来的可能性 -概率分布的均值甚至比传统直方图分布的均值更靠近真实概率分布的期望值。这一研究表明 ,内集-外集模型用于自然灾害模糊风险评估 ,在期望值的意义上是一个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着重说明自然灾害经济评价中利用影子价格的原因,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在投资项目评价中采用的影子价格及计算方法,以及在自然灾害经济评价中如何利用影子价格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