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秦淮河流域中游地区两变量洪水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淮河流域地处长江下游,其中游地区主要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受汛期强降雨、上游洪峰以及下游长江水位顶托影响,洪水灾害频繁。针对秦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暴雨洪水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利用二维Gumbel模型,开展了基于暴雨与洪水水位两变量的洪水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与单变量极值分布相比,两变量极值分布综合考虑了暴雨和洪水的不同频率特征,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水文极值事件的统计规律,从而使洪水风险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江中游近年来水旱灾害新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基于1960—2020年长江中游降雨径流实测数据,对降雨径流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江中游水旱灾害成因及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年降雨量增加,春秋季降雨量年内占比减少,夏冬季降雨量占比增加;长江中游径流深在1988年和2003年发生突变,降雨量变化对径流深改变的贡献占30%左右,人类活动贡献程度约占70%;2003年后长江中游径流深的水文改变度排序为中游出口最大(36%),鄱阳湖出口(33%)和洞庭湖出口(31%)次之,汉江出口最小(21%)。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具体表现为:2000—2020年长江中游异常降雨占据60多年来异常降雨总数的43%,且主要发生在两湖流域,极端降雨造成中游区域型洪水和春季秋季干旱;2003年后,两湖秋季水位持续下降,近10 a来,由于长江上游秋季来水持续减少,洞庭湖南咀站和鄱阳湖都昌站9月份水位分别下降了0.7 m和1.7 m。建议未来研究中注重研发大尺度多时空尺度水文水动力模型,提升极端水文事件成因识别能力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曾刚  孔翔 《灾害学》1999,14(4):22-26
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水具有洪水水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这次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 000 亿元。本文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降水量总量及强度超常、长江上中下游洪水遭遇严重、分洪区没能发挥作用等洪灾形成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大对影响长江流域灾变性气候的研究、调整江湖水系结构、加强区域间防洪的协调和协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型水灾害及其综合治水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型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型水灾害的综合治水方略,并对城市型水灾害综合治理的推进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汤克靖  杨贤为 《灾害学》1995,10(3):44-50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解放以来所发生的几个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洪涝灾害严重的典型暴雨个例分析,揭示该地区发生暴雨的一般气候特征。同时,结合暴雨发生前后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本区的地形条件,对暴雨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黄河中游干支流进行了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多处2012年洪水滞流沉积物(SWD),选择典型沉积地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粒度、磁化率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SWD的磁化率都很低,在(31.2~51.3)×10-8m3/kg之间,这与黄河中游马兰黄土L1的磁化率相当。表明它们是尚未受到风化成壤作用影响的新鲜洪水滞流沉积物。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SWD粒度成分均以粉沙为主,具有一定比例的沙粒和粘粒,说明它们主要是河流洪水悬移质成分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中的沉积物。与其支流无定河、延河和北洛河相比,黄河中游干流2012年大洪水SWD中粘粒含量较多。黄河中游悬移质泥沙随着搬运距离的加大,粒度成分逐渐变细。该研究成果可供黄河中游干支流防洪减灾和水土流失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7.
淮河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选取淮河中游北岸典型区作为研究区,以统计分析为研究手段,在半定量半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51-2010年的研究区降水、淮河干流流量和水位数据进行了内涝与外洪的遭遇分析,以确定研究区由于淮河干流水位高于支流水位造成的"关门淹"现象的严重程度。分析认为,历年来较为严重的6个洪水"关门淹"的年份按危害程度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1956,1968,2007,1991,2003和1954年。上述排序将为蓄滞洪区防洪除涝潜力分析在选择典型洪水年份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德孚 《灾害学》1990,(1):25-30
本文提出表示水利资源贫富对比的丰枯度及其表示方法、华北水害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示意图解以及治水对策。  相似文献   

9.
白龙江中游的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的白龙江中游地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在此区间有较大规模和有一定危害作用的泥石流沟40条,是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最集中、灾害最严重的地段。由于泥石流形成条件存在,近期仍处于活跃期。泥石流是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山区土(含石块)、水、气混合流。它暴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环境灾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局部地段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并演变与环境灾害。本文通过对调查研究,对区内洪水、风沙、山地灾害等主要灾种的危害、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引起重视,加强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相遇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芳  邢大韦 《灾害学》1995,10(1):57-62
黄河北干流与渭河位于黄土高原,暴雨是洪水的重要成因.本文分析了近2000年的历史资料,提出该地区的洪水具有周期性,19世纪洪水达到高峰,20世纪洪水规模有所降低,并分析了黄河北干流与渭河及其支流径、洛河洪水相遇问题:四河相遇的概率很小,多形成特大洪水,两河相遇是较常发生的事件,多形成中等以下洪水。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使该地区洪水灾害加剧.同时还分析了该地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洪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江流域中部的洪涝特征及防洪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庭颐  李艳兰 《灾害学》1998,13(1):67-71
对广西西江流域中部的洪涝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对洪涝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变得越来越严重,其集中表现为: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使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强,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结果导致洪水威胁加剧。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上游森林的过度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增加了中下游河湖的泥沙淤积;中下游地区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水调蓄面积减少。最后就生态环境问题对洪涝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楷 《灾害学》2006,21(3):98-102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由于汉江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大气环流条件,暴雨洪灾频发。汉江上游是陕西省重点防洪河段之一,中下游地区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防洪作用更为重要。通过对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防御措施.可为防汛部门有效防御汉江上游洪水、水资源部门充分利用汉江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蔡明理  杨达源 《灾害学》1992,7(3):61-66
2000a来,长江荆江河段的洪灾与治理一直是举国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时期荆江洪灾史料的分析,发现荆江洪灾多数发生在气候比较寒冷时期,特别是在寒冷时期中的温暖期内。荆江洪灾的发生主要与上游洪流水量过猛有关,其次是由本区雨季连续阴雨和暴雨所造成。成灾的基础是河间平原地区的相对沉降,造成泄洪不畅。治理荆江洪灾的主要途径可考虑分洪出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主汛期,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持续偏南、偏强,中高纬度维持稳定的阻塞形势,6、7月雨带长期在鄱阳湖、没庭湖地区徘徊,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洪涝;8月随着副高北抬,长江上游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长江干流受中下游洪水顶主上游洪峰下泻的影响,水位居高不下,多数水文站出现了超记录的历史最高水位。1998年的已成为一次少有的新的长江大洪水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Aragón-Durand F 《Disasters》2007,31(4):477-494
Chronic flooding in the Chalco valley, state of Mexico, Mexico, is the outcome of past and present socio‐environmental changes which have taken place in Mexico City's south‐eastern peri‐urban interface. This flooding is the result of a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isation in an ex‐lacustrine area, permanent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ground subsidence, poor sanitation and inadequate policy responses. Far from solving the flooding problem, short‐term policy responses have created increasingly unsafe conditions for current residents. A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disasters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particular social actors and institutions in hazard generation and flood vulnerability over time.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aspects of this flooding: first, the importance of approaching floods from a socio‐historical perspective; second,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isation, former policies and flood risk generation; and third, current policy responses to and the failure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La Compañía Canal.  相似文献   

18.
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类似 195 4年的百年一遇全江性大洪水 ,1999年长江又发生了较大洪水。在上述背景下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会发生中强震 ,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大洪水之后 3年内 ,鄂、湘沿江地区中强地震受长江大洪水的“耦合振荡”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渭、洛河下游受三门峡水库回水淹没及影响,洪灾频繁。本文依据1902年8月惨重洪灾的实例,全面分析了洪水的特殊性和致灾因素,并从流域治理、水库水沙调度、防洪工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