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东省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山东省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不断加剧。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的急剧下降,其结果引发了地裂缝、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人为自然灾害。本文分析了这些灾害的基本特征并指出解决水资源不足是促进山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减轻地下水位下降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海(咸)水入侵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研究海(咸)水入侵过程,优选合理的防治方案,本文采用三维变密度数值模拟方法,对潍坊市北部沿海区海咸水入侵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实测的水位与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浓度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然后,利用数值模型分析未来50年不同方案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优的海(咸)水入侵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市北部沿海区地下水流场已由天然场逐渐转变为人工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区内地下水流场存在2个淡水漏斗区,1个卤水漏斗区,以及漏斗之间的分水岭区域,地下水流向均是向漏斗中心汇流;未来50年,4种防治方案下海咸水入侵界线均向北回缩,回缩距离在500-8 000 m之间;通过4种防治方案对比发现,减少淡水开采量引起海(咸)水入侵界线向北回缩的距离更大,防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海(咸)水入侵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它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滨海地区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地下淡水与海、咸水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高矿化咸水沿含水层逐渐向内陆侵染,造成入侵带内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未来环境演变的若干影响因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水库建成、南水北调逐步实施和沿江抽水加剧将使下一世纪长江入海水沙特征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口相对海面在未来100年中将上升1m左右;全球气温上升将使本区夏季降水增多、台风频率增大。下世纪在这些因素影响下:(1)长江口海岸工程需增加投入约相当于现有工程量的1/2,方能维持现有的安全系数;(2)潮滩湿地将动态损失相当于现有面积的50%以上;(3)冲刷岸段将增多,淤涨岸段将减少;(4)洪涝威胁将明显加重,需将抽排水能力提高4~5倍;(5)因海面上升引起的特枯季节灾害性海(咸)水入侵则可望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功能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进行咸水入侵动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对潍河下游地区的供需水平衡及地下水位、水质和地层电阻率在咸淡水界面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探索了监测工作的地理工程技术途径,并据此构建了3个层次的监测体系:(1)宏观区域供需水平衡分析与地下水位负值区变化监测,(2)中观咸水入侵发展变化的物探监测,(3)微观地下水位、水质变化监测;最后,为了对日益增多的咸水入侵动态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设计了一个基于GIS的、以数据库管理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沿海城市极易受到极端降水和风暴增水引发的复合洪涝灾害影响。定量分析极端降水和风暴增水之间的结构依赖,准确评估雨潮复合洪涝灾害风险,对沿海城市防洪除涝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利用研究区1979-2014(36a)年日累积降水与吴淞口风暴增水数据,通过K-S、AIC和BIC检验方法优化边缘分布函数,并采用Copula函数定量评估了不同联合重现期下降水和风暴增水组合的复合洪涝风险。研究表明:(1)上海市36a最大日降水量和吴淞口相应风暴增水均适合运用GEV分布进行拟合,Frank Copula函数对雨潮遭遇联合分布特征拟合效果最好;(2)上海市在5、10、20、50和100a雨潮联合重现期下,降水风暴增水遭遇的联合概率是同现概率的4.12、7.51、14.21、34.27、67.72倍;(3)100a联合重现期下的降水与风暴增水分别约为276 mm和3.5m,说明上海市沿海地区要预防百年一遇的强降水或风暴增水,须在考虑天文大潮的基础上,设计构筑至少3.5 m的防汛墙。此研究表明二元Copula函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不同联合重现期下的设计降水和风暴增水,为优化防...  相似文献   

7.
黄淮流域夏半年旱涝概率时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Γ分布模式拟合区域降水百分率的概率分布,由此推求黄淮流域夏半年(4~10月)旱涝概率,并探讨该区出现各级旱涝概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的客观性,为旱涝灾害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各级旱涝概率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各地旱涝频发程度的区域特征和季节变动,揭示了大旱大涝灾害的脆弱区分布特点。文中推导的区域旱涝概率与Γ分布参数α的经验关系,为推断无资料地区旱涝概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大型水库近坝库岸滑坡8年的监测资料,对该滑坡变形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滑坡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的差异,即区域差异、高程差异和深度差异。而滑坡变形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库水作用和降雨两个方面:在重点监测的Ⅱ区,库水作用只影响到其前端部分,对中、后部影响很小;该区的整体变形与降雨关系密切,响应明显。这些特征表明该滑坡为降雨主导型库岸滑坡,并有向稳定方向发展的趋势;但Ⅱ区特有的"后坐式"变形特征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该滑坡的监测还应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9.
海原地震是我国黄土地区影响深远的大震,其诱发的黄土滑坡不计其数.对海原地震中黄土滑坡密集发育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强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破坏类型,以及该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的成因机理.西-海-固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具有集中发育、扎堆群发的分布规律,且易发生在坡高较低、坡度较缓、山梁单薄、地貌破碎的斜坡地带,并具有方向性和运动液化的特点;考虑黄土特殊的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黄土地震滑坡的破坏类型可分为振动软化——剪切破坏、振动液化——流动破坏、振动崩塌破坏及震后蠕变破坏四种;西吉县西南部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是因为该区处于海原地震地壳破裂带的几何投影中心,并受该区岩土分布特、地貌特征,以及所遭受地震波频谱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10.
胶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是我国目前这一灾害类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事件,已被列入我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进行研究和防治。本文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危害、成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桂山 《灾害学》1993,8(2):53-58
本文在总结长江口地区现状盐水入侵时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未来海平面上升、长江东线南水北调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等因素影响下,南支河段盐水入侵强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岸地带面临的重大环境变化与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中国海岸地带面向21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相对海面加速上升和热带气旋、风暴潮与低洼地洪涝不断加剧以及海岸环境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重大环境变化与灾害问题。本文着重分析相对海面上升、热带气旋、风暴潮与洪水灾害以及海岸环境污染的特征、演变趋势及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海面升降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海面变化不仅是海洋地质—地貌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现代构造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对于国民经济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平面变化特定标志的分析研究,结合邻近海区及有关资料,对本研究区的海平面变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构造活动及其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加剧发展及其防御方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大陆海岸带绵长1.8万公里,地跨12个省市,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出现的严重灾害有台风、风暴潮、洪涝、地震海啸、海岸侵蚀、盐水入侵、海冰、地基下沉、污染、赤潮等十类,并互相叠加,形成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人类活动加强,使海岸带灾害加剧发展,粗略估计到下世纪初中期,导致的损失可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是海岸带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拟订海岸带减灾规划;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加高加固防潮防洪大堤与护岸工程,疏浚内陆洼地和城市排洪河道,提高排水能力;保护地下水源,严格限制过量开采,以防止地面下沉和盐水入侵;合理开发海岸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限制超标排污;积极参加国际合作,逐步限制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缓海平面上升趋势,争取大幅度减轻海岸带灾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胥溪河作为我国最早人工运河之一的历史证据,它的开通与堰塞对上下游地理环境的变化所起的作用,以及古丹阳湖的形成、淤浅、分化和围恳的简要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金磊 《灾害学》1997,12(4):59-64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环境设计及古建筑保护问题的分析,归纳了一些可供借鉴的防灾设计手法,并将古建筑保护问题拓展到倍受关注的城市减灾规划中。探讨了当今城市系统减灾规划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海水入侵危害程度划区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目前信息处理系统中最有效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海水入侵地区,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划区分类,提出了解题原理,步骤和计算方法,丰富了对海水入侵现象的研究手段。在莱州市滨海地区的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延军平 《灾害学》1995,10(1):69-73
本文根据中国及全球淡水日趋紧张的事实,提出了贫水化的概念。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贫水化的一般对策,对增加人们的水荒意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水入侵是近代出现在我国沿海的一种灾害,它的发生与发展已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表现在农业水土资源遭受破坏,粮食大幅度减产;工业用水紧张,设备锈蚀严重,成本显著升高;地方病增加,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本文以莱州湾地区为例分析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