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插入式基础抗拔性能真型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方案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格构式钢管塔以及同杆双回路和同杆多回路铁塔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大量应用,插入式基础在许多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系统地研究插入式基础的受力机理和影响承载力的因素,有必要开展插入式基础真型试验研究。本文设计了一套插入式基础抗拔性能真型试验的轴向抗拔加载试验装置,详细介绍了外力、内力、锚固力、位移测试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插入式基础进行真型抗拔试验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江苏农居建筑现场抽样调查及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江苏1970年以来中强有感地震中典型建筑震害特征,并针对江苏现今农居典型结构开展了抗震性能及震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农居建筑结构类型以未设防砖混和砖木结构为主,以多层砌体和单层民宅居多。②位于6度区范围,土木结构建筑整体表现为中等—严重破坏,砖木结构建筑整体轻微—中等破坏,砖混结构整体基本完好;位于7度区范围,土木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砖木结构建筑整体中等—严重破坏,砖混结构轻微—中等破坏;位于8~9度区范围,土木和砖木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毁坏,砖混结构建筑整体中等—严重破坏,框架结构建筑整体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位于10度区范围,框架结构建筑整体将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其他结构建筑整体严重破坏甚至毁坏。③农居自建房时减少楼层层数、增加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能有效减小建筑物整体震害指数。此外,建设和推广具有抗震设防措施的集中住宅区,能有效提高农居建筑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地震会导致建筑倒塌,引发次生灾害在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间传播。与建筑倒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次生灾害链研究,是评估城市抗震韧性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发展震后灾害链“建筑群倒塌?瓦砾堵塞致道路交通系统性能退化-消防系统功能下降”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建筑倒塌瓦砾分布、道路交通系统通行效率与可达性、以及消防系统响应覆盖率与响应时间,建立了“建筑群?道路交通?消防”多系统灾害链量化分析方法。其中,引入有限元消失单元再现技术,预测了地震下带填充墙混凝土框架倒塌瓦砾的完整分布。其次,采用此方法分析了假想强震下上海市某区域震后的情景。最后,提出城市抗震韧性提升建议。研究表明:建立的方法可快速预测建筑倒塌瓦砾堵塞范围,评估震后道路交通系统和消防系统性能水平。按此方法得到算例区域震后路网总通行时间最多增加26%,路网节点可达性最多降低43%;消防站响应覆盖率下降可达28%,响应时间最多增加32%。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初人们就认识到采用基础隔震方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优点,进行了各种基础隔震技术应用的尝试并曾有过成功的例子。随着近代橡胶工业技术和冶金工业技术的成熟,人们才可以制造出各种实用的隔震装置用于结构的设计和建筑。本文总结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进程,综合分析了目前国际上主要成熟隔震系统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评述近代隔震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隔震技术的成熟,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技术进行结构的目标设计,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和重要程度选择结构防灾的目标,然后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设计建造。  相似文献   

5.
岩体锚固是岩体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而岩体锚固性能研究又是岩体锚固技术成败的关键.系统论述了边坡岩体锚固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涉及到受力特性、长期性能和耐久性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边坡岩体锚固性能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相对欠缺,工程应用尚少。分析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不同隔震措施的构造特点,介绍了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近期研究的一种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它由上部砌体结构、上下基础梁、基础梁间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和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其关键技术在于合理设计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研发了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制备方法,进行了5种配合比、6种玻璃珠取代率的玻璃珠砂浆3 d强度、7 d强度和28 d强度的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砂浆强度随着配合比、玻璃珠骨料取代率、龄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4种配合比、1种典型玻璃珠取代率的玻璃珠砂浆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其弹性模量与砂浆强度的关系;提出了玻璃珠砂浆层隔震系统的施工工艺。低强度玻璃珠砂浆层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小震下玻璃珠砂浆层不坏不启动滑移为抗震体系,中震或大震下玻璃珠砂浆层破坏启动滑移为隔震体系;它具有成本低、便于施工、易于推广的特点。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村镇建筑低成本隔震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分布大量多年冻土,传统的现浇基础由于其抗冻拔性能差、施工周期长,不易采用,考虑受力合理, 施工快速便捷,提出一种可灵活拼装的锥管板条装配式基础。为了分析该种形式基础的抗冻拔特性,开展了5、-10、-15 ℃三种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冻结试验,分析了温度场、地基冻胀力、冻胀位移、基础本体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础顶部冻拔位移小于地基冻胀位移,由于基础的“约束冻胀”作用,距基础边缘最远处冻胀位移最大;② 地基冻胀力与相应处冻胀位移之间呈正相关,冻胀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增加幅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加大;③ 基础本体所受拉应力远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地基表面首先出现发状细微裂纹,随着后期冻胀力的释放, 裂缝逐渐扩张、延伸;④ 对于以承受上拔荷载为主的输电线路基础可采用回填非冻胀材料、基础表面光滑处理、优化结构形式等工程措施提高其抗拔性能。  相似文献   

8.
构建关键基础设施一阶和高阶IIM模型,从宏观角度定量分析不同关键基础设施系统间的相互依赖影响。利用三角模糊数修正专家评价估计值,减小主观因素影响,运用完善的DEMATEL方法,确定关联矩阵,二者结合可更有效的量化关键基础设施间的关联关系。模型应用于自然灾害案例,根据关联矩阵对比分析五大关键基础设施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根据一阶和高阶IIM模型定量对比说明高阶循环依赖加剧了各系统受影响程度,对初始受扰动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灾害环境下为有侧重的对关键基础设施系统进行保护和有效的开展城市应急准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较差,考虑到铝合金结构常用于重要大型空间结构,其抗火性能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铝合金空间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与分析。首先,总结了有关铝合金结构高温性能的研究,包括材料的高温性能、构件和节点的高温性能和空间结构的整体抗火性能等。随后,指出了大空间火灾与一般室内火灾的不同,并对比了各种大空间火灾温度场确定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有关钢结构构件在火灾下温升的确定方法,并强调了火焰辐射在大空间火灾下的重要影响;阐述了有关大空间结构整体抗火性能的研究;介绍了性能化抗火设计思想及其优越性。最后,总结了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村镇地区低层砌体房屋的低成本隔震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由上下基础梁、玻璃珠-石墨滑移隔震层、上下基础梁间限位装置构成,根据受力需要,可在上下基础梁间设置砂浆棒,以实现对不同烈度区基础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进行了4个不同构造的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墙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分析了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工作性能、砂浆棒控制作用、墙体滑移滞回性能、限位装置工作性能、墙体承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工作性能良好,能显著减小上部砌体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在隔震系统中加入砂浆棒提高了隔震系统的滑移启动荷载,实现了对滑移启动荷载的有效控制;限位装置可有效地限制滑动位移,同时在大震下限位钢杆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上部结构位移过大;达到极限滑动位移后,随着低周反复荷载的继续施加,试件墙体的损伤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与抗震墙体类似。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适于村镇低层房屋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自然灾害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谢强  李杰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4):126-131
回顾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电力系统在自然灾害下的运行安全状况,特别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自然灾害状况。重点介绍了电力系统在灾害性强风和地震作用下所受的影响。近年的自然灾害说明,开展我国电力系统防御重大自然灾害的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电力系统自然灾害事故的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灾后快速恢复重建机制,是提高电力系统防灾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工程系统的抗震设防原则与抗震设计方法是工程防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为实现工程系统的抗震设防所应进行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工程系统基于风险的抗震设计思想,并就工程系统抗震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输电塔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输电线路的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显示,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动态侧倾失稳是输电线路经常发生的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对风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失稳破坏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场,分别采用Budiansky-Roth准则和动态增量法(IDA)结合位移相等准则这两种方法,基于ANSYS的非线性屈曲分析和时程分析模块,对沈阳某输电塔的抗风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的动力特性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现行规范中按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计算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GIS建立城市防震成灾信息系统是一条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而现有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防震减灾专业模型与GIS功能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加强对地震灾害智能计算的研究十分重要。文章分析了城市防震成灾信息系统常用的二次开发方法,阐述了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方法,论述了应用COM技术开发系统的界面与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蚁群算法在生命线网络系统抗震拓扑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已经应用于网络系统的抗震拓扑优化,蚁群算法也已经成功应用到多个组合优化问题中。首先论述了生命线网络系统抗震拓扑优化模型,然后介绍了网络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最小路递推分解算法。通过对优化问题解形式的分析,采用二进制编码的蚁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并与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工具进行网络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与展望(Ⅲ):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写为FSMA)在智能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优越性.重点介绍了FSMA装置研发和基于FSMA装置的体系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仔细分析了各种FSMA装置频率、输出力和最大位移等关键技术指标,讨论了基于电磁学、热力学和力学原理的包...  相似文献   

17.
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防和减轻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灾害危险性是防震减灾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以往能源供应系统地震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系统的地震灾害问题。研究了能源供应系统中的石化系统在遭遇破坏性地震作用时,地震灾害链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并给出了石化系统地震灾害链示意图,最后论述了灾害链的切断与控制方法,为防震减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al disasters which have so far dominated world attention are the least important in terms of number of victims. By far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ffecting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non-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re the creeping and recurrent disasters, generally made and/or aggravated by man. Subsequent deprivations frequently lead to the process of uprooting. While a well organized and economically strong community can suffer severe set-backs from a disaster it will not be permanently disrupted. On the other hand, an uprooted community is by definition seriously disrupted by upheaval or crushing of its social system, leading to disorganization, disheartedness and dependence. This affects, to varying degrees, communities which have fled across ethnic or political borders and found themselves in a minority situation; as well as communities whose mode of life has been made obsolete or impossible by abrupt or slow ecological etc changes destroying their economy. The phenomenon of uprooting poses particular problems demand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stop and reverse the process. This calls for adequate preparedness, and for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without delays and frustrations which will aggravate the uprooting. The planning should normally aim for balanced integration, and always avoid over- and under-aid. Also, in order to make the victimized communities self-reliant, it is crucial to assist them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social systems. Finally, the planning necessary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coincides closely with what is needed for planning of development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Jibum Chung 《Disasters》2016,40(3):554-572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se the conflicts that arise among major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to sugges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s. It describes several important conflict cases that have occurred among major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s, private‐sector entitie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during natur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addition, it probe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ch conflict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may originate from a rang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disaster itself, cultural feature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government organisation. However, the conflicts also are very similar in some ways, as the motivations and the behaviour of stakeholders during a disaster are alike in both countries. Based on this comparison, the study presents some common an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uccessful disas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Korea and the US, as well as in many other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20.
曾穗平  赵茜雅  田健 《灾害学》2022,(1):120-128
大气污染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重要的研究课题,智能算法是大气污染防控及预测预警的重要工具手段。通过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8—2021年智能算法在大气污染防控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智能算法在大气污染防控应用历经“数理统计-遥感监测-数字模拟-神经网络算法”四个阶段;(2)研究主题集聚为“神经网络模型”“智慧健康检测系统”和“城市空间的大气污染”三个核心聚类演变路径;(3)应用方式包括“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大气污染因素相关性”“大气污染事件预测”“空气质量优劣评估”与“健康韧性城市应用”五个方面。未来智能算法在大气污染防控中的应用趋势,将体现“高精度预测-全周期评估-健康化理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