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税收制度是未来中国环境政策改革的突破口,相对于其它的环境政策如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税收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明显,开征环境税收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短期内,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环境政策体系应该采取税费并存,并逐步过渡到以环境税为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近年来,煤电一体化开发为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大面积的草原受到破坏和威胁,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需要在锡盟未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中引起注意。应该借鉴国际上对煤炭业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经验,进行我国草原区煤炭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3.
开征环境税既是贯彻执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筹集环境资金的主要渠道。近几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研究开征环境税,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对环境税的开征进行了有益探讨。考虑到中国环境污染情况、生态破坏状况和税收制度等,采取独立型环境税的模式,选择三大类环境税税种,待条件成熟再扩大征收范围。对于环境税的实施,特别是征收管理,选择由国家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协调配合进行,同时指出两部门在征管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完善其征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1日,再生资源行业开始实行新的税收政策。新税政的实施,对再生资源行业影响巨大。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论述了由于新税政实施而使企业负担加重、经营困难等具体问题。同时,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保证新税政的顺利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环境税收政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税收政策对于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环境政策的实施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文章从基础支持、组织机构职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确保环境税收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为例,将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作为环境效应评估的代理变量,基于市级农业数据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量化了政策实施导致的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进而评估化肥施用量变化导致的农户种植成本、温室气体排放和社会碳成本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政策实施使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下降了5.9%,农户种植成本减少了139.42元/hm2,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822.06kg CO2e/hm2,社会碳成本减少了301.91元/hm2,充分补偿了良种补贴的财政支出.建议未来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改进及推广应充分考虑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加强农业增产和环境效益的协同.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的今天,以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制度(REACH)为代表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日益显示出广泛的国际影响;POPs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签署、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识系统(GHS)的推广及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步骤(SAICM)的提出愈发表明,化学品环境管理正呈现出各国联动、彼此影响的全球治理格局.但作为世界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化学品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落后,化学品环境污染及健康风险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以职业安全管理为主体的化学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薄弱,制度不健全.研究认为,推行GHS系统,建立专门化学品环境管理行政法规或综合法律,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及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优先风险管理以及污染排放、转移和登记(PRTR)制度,完善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新化学品申报登记管理相关制度间的协调,将是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税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国外(尤其是OECD国家)环境税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环境税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环境税,只有几个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税种;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环保投入的加大,将促使中国实施真正的环境税。  相似文献   

9.
姜林 《环境科学》2006,27(5):1035-1040
研究和建立一套以可计算的均衡理论模型(CGE)为核心,同时与大气环境质量模型和健康影响模型(暴露-反应模型)连接,组成了环境政策综合评价模型,为综合评价环境政策产生的各类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利用该模型系统,分析北京市采用能源环境税对北京市的大气环境、健康、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模型分析认为,北京市采用单一的能源环境税可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但也将迟缓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如果北京市在采用能源环境税的同时进行绿色环境税收制度改革,则不但可以改善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Issues related to the un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re currently high on the policy agenda both in Europe and in other world region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assessed past developments of material use and resource productivities. However, little effort has so far been devoted to forecasting future patterns of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to provide ex-ante assessments of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resource policie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MOSUS” (Modelling opportunities and limits for restructuring Europe towards sustainability), which was designed to fill some of these research gaps. In this project, a global economy–energy model system was extended by a worldwide database on material inputs, in order to run three scenarios for European development up to the year 2020: a baseline scenario without additional policy intervention and two so-called “sustainability scenarios”, simul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x packages of policy measures geared towards decoupling economic activity from material and energy throughput. These measures included, amongst others, taxes on CO2 emissions and transport, measures to increase metal recycling rates, and a consulting programme to raise material productivity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ree scenarios with regard to the extra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on the European and global level. In the baseline scenario, used domestic extraction within the EU remains roughly constant until 2020, while unused domestic extraction decreases (particularly overburden from mining activities). The stabilisation of domestic extraction, however, is accompanied by growing imports of material intensive product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aterial requirements of the European economy will increasingly be met through imports from other world regions, causing shifts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related to material extraction and processing away from Europe towards resource-rich countr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x sustainability policy measures applied in the sustainability scenarios results in a slight absolute reduction of domestic extraction in all European countries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ource productivit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icy instruments aimed at raising eco-efficiency on the micro level can be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To limit rebound effects on the macro level, these instruments must, however, be accompanied by other policies influencing the prices of energy and materials. With regard to global resource use trends, the baseline scenario forecasts a significant growth of resource extraction,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flecting the growing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of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  相似文献   

11.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OECD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探索性的举措为解决“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当下热门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借鉴OECD国家环境税政策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下中国税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以实现“双重红利”为目标,为中国环境税制改革提供建议,使中国的环境税制度既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动态CGE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排放预测和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昌新  王宇飞  郝郑平  王铮 《环境科学》2013,34(12):4787-4791
从成本效益角度,通过宏观经济手段来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研究将对我国改善大气环境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静态CGE动态化,以2007年为基准年,预测了我国挥发性有机物在当前政策下到2020年的排放量.模拟对排放量高的部分工业部门征收环境税,探讨了其对排放量以及经济系统的影响,为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对策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通过征收税收,可以实现减排VOCs的目的,但经济成本也较大.由于部门经济关联关系,虽未对交通运输业征收VOCs环境税,其影响也较大.因此,在采用宏观经济政策控制VOCs时,需要做好相应的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将传统CGE模型中的电力部门细分为7个发电部门,其中包含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电4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部门.首先基于传统CGE模型和电力部门细分的CGE模型比较了我国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前后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单一碳税政策、碳税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复合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后,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相比没有引入而言将有所降低;征收碳税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如果对特定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给予补贴,可能会对未受到补贴且不具备成本比较优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微企业的视角,以COD为例,选取污染较为严重的第二产业,以湖南省资水流域邵阳段37家小微企业为样本探讨开征环境税对小微企业的影响.通过对小微企业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所选取的37家小微企业利税占比为1.09%而污染排放占比高达32.65%,呈现经济效益低而污染物排放高的特征,因此应成为环境税征收需要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同时对小微企业污水治理成本进行测算,发现被调查的小微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存在行业差距,最高为化工行业2.62元/污染当量,最低是食品加工行业的0.64元/污染当量,平均污水治理成本为1.74元/污染当量.最后考虑排放标准趋严、治理成本提高趋势下,通过设置1.40,1.74,3.48,7.50元/污染当量等4挡税率,探究不同环境税率对于小微企业的影响,调研样本显示:基于污染治理成本设置税率小微企业可以承受,并且提高税率可以显著地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研究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的促进性模型,通过税收实现资产置换和资产划转,将税收资产利用到环保中,改善环境的治理方式,提高环境治理的效能,提出一种基于专项税收模糊评价体系的环保工作效率促进性模型,以环保治理的债务率、地方政府政绩效益和资产计债水平为模糊评价指标,构建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改进的资产计税模型,确定税收的公允值,从而实现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改进的优化资产置换和资产划转,促进环保治理方式的升级。实证分析表明,研究模型能有效实现税收对环保工作效率的改进促进,优化税收在环保治理中资金配比,提高税收的公允价值确定准确性,在税务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对现有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弊端,并对环境保护税的课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欧盟不同环境领域环境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欧盟环境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2000年以来欧盟在水环境保护、空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化学品与杀虫剂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土壤保护等领域的政策发展趋势,以及为实施其环境政策所引入的各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度并未成为环境红利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促进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费政策对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时变特征,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税费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税费的双重红利作用越明显.因此,以2018年开始征收环境税为契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异质特征制定全方位的环境税体系是打赢环保攻坚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下发后,为了贯彻文件精神,明确退税程序,部分省市陆续出台了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审核审批操作办法。经实践运作,并针对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现状、税收政策的历史演变,归纳总结出新税收政策对再生资源行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并提出相应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展能源资源税改革效应分析,是评估环境政策改革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率和公平效应上是否实现共赢目标的基础工作.通过细分社会核算矩阵中的居民收入组账户,构建面向多收入阶层的CGE模型,有利于量化环境税费领域改革产生的效应.经模拟测算得到,中国能源资源税改革将对GDP、部门总产出和社会总消费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带来负面影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微观层面上,居民收入组内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则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