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线虫群落对梨园不同害虫防治策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线虫群落对梨园不同害虫防治策略的响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北京地区不同害虫防治策略下梨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按照不同的害虫防治策略将梨园划分为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试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和试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共统计土壤线虫9 960条,隶属于线虫动物门2纲5目23科43属。试验1区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数量显著大于常规区(P0.05),试验2区0~20 cm土层土壤线虫数量显著大于试验1区(P0.05)。试验1区、试验2区20~40 cm土层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显著高于常规区(P0.05)。从相对丰度来看,试验1区、试验2区20~40 cm土层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常规区(P0.05),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则显著高于常规区(P0.05)。常规区具有较高的优势度指数(λ),试验1区、试验2区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以上结果表明,频繁的化学农药防治会影响梨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而化学农药减施并适当施用植物源农药则有利于减少对土壤线虫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壤线虫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于2014和2015年,以抗旱转基因棉花013011和耐盐碱转基因棉花013018为对象,研究2种抗逆转基因棉花对棉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34属,其中,食细菌线虫13属,食真菌线虫3属,捕食性线虫9属,植食性线虫9属,其中优势属均为头叶属(Cephalobus)、真头叶属(Eucephalobus)和螺旋属(Helicotylenchus)。与各自受体对照相比,除了抗旱转基因棉花013011土壤线虫的属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食细菌线虫丰度显著增加(P0.05)外,各处理其他生态学指标和营养类群并不受性状因素的影响。耐盐碱转基因棉013018及其受体对照棉Q处理棉田土壤线虫总丰度,食细菌线虫丰度、捕食杂食性线虫丰度在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抗旱转基因棉013011及其受体棉TH2处理棉田土壤线虫通路指数、成熟度指数和植食性线虫指数在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旱和耐盐碱转基因棉田与对照田相比,中杆属(Mesorhabditis)和桑尼属(Thornia)个别稀有属土壤线虫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而优势属土壤线虫相对丰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增温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温度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增温实验平台,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探究气温上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处理使0-10 cm和10-20 cm土层月均温分别显著上升1.24℃和1.17℃,土层湿度变化不显著;(2)增温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氮含量,但对其他理化性质作用不明显;(3)增温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C/N)以及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增温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细菌相对丰度、细菌真菌之比(B/F)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之比(G~+/G~-)显著增加,降低了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5)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主要因子,两者共同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60.5%的变异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增温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用不明显,但可通过对土壤硝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相对丰度的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的变化又将通过影响微生物对土壤碳氮的同化作用,最终影响土壤的碳氮过程。  相似文献   

4.
番茄根区土壤线虫群落变化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线虫属于线虫群落中的植食性线虫,它们寄生于作物根部,能引起植株根结线虫病,使得染病作物减产严重。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作物效应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可为全面评价生物炭的农业利用潜力提供依据。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将生物炭分别以0.0%(CK)、0.1%(BC1)、0.5%(BC5)和2.0%(BC20)的添加量(质量比)与土壤混合,以探讨生物炭输入对番茄根结线虫病与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生物炭输入对番茄生长影响明显,BC1和BC5两种处理番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的2749.16 g·plant-1,分别增加14.97%与12.94%。而在BC20处理中番茄生物量则下降了13.75%。(2)生物炭对番茄作物根部根结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番茄植株根结数逐渐降低。(3)土壤线虫群落丰度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显著上升,CK、BC1、BC5和BC20处理的线虫总数(以干土计)分别为1 490.0、1 657.8、2 100.2和2 300.2 ind.·kg-1。(4)生物炭对线虫群落结构影响明显,与CK相比,BC5与BC20处理的食植性线虫比例分别下降了33.4%与41.4%,且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与此相反,食真菌类线虫比例则显著上升,增幅分别达到70.7%与95.5%。在较高生物炭添加量条件下,土壤线虫群落中食植性线虫比例的下降,应该是番茄根结数降低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结果推测,在适当的添加量下,生物炭对番茄作物感染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庄河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毅  张伟东  王雪峰  王诚楠 《生态环境》2014,(10):1616-1621
分别于2013年5月、8月和11月对庄河口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群落分布进行调查,收集芦苇群落、狗尾草群落、圆柏群落、针叶松群落、柳树群落以及裸地土壤样本,采用淘洗-过筛-浅盘法提取土壤线虫,并应用线虫多样性指数和功能类群指数研究该区域土壤线虫群落的特征与差异。研究期间鉴定出44个属,共5895条土壤线虫。研究显示,线虫的生态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呈显著相关,其中土壤pH值和盐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整体上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均有所差异,圆柏群落样地pH值最小,且土壤线虫群落最丰富。圆柏、针叶松和柳树为人工种植的植被群落,具有相对稳定pH值,相较于其他3个群落盐度较低,所以线虫群落更加丰富。四大营养类群中捕食/杂食类群的比例高达50.6%,食真菌类群比例只有8.1%。有研究表明酸性土壤有利于食真菌线虫生长,而整个研究区域的 pH 在6.08~7.11之间,并不利于食真菌线虫生长。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线虫在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别约占总数的44.9%和23.0%。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庄河口湿地土壤线虫群落有显著影响,其中不同植被所形成微环境中的pH值和盐度是影响线虫群落分布最主要的因素,为促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贡嘎山东坡自下而上分布着从亚热带到寒带的连续气候带及从常绿阔叶林到针叶林的连续植被类型,其地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分布格局尚不清楚,为研究其不同气候带间的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其在垂直气候带间的变化趋势,2014年9月和12月对贡嘎山东坡5个气候带土壤线虫进行了2次调查.研究结果为:共捕获土壤线虫193 921条,隶属于2纲9目68科172属,平均密度2 155条/100 g干土,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不同气候带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差异性各异,并受季节变化影响;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类群是色矛目(Chromadorida)、窄咽目(Araeolaimida)、小杆目(Rhabditida)和单齿目(Mononchida).线虫群落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气候带间均无显著差异,但12月的密度显著高于9月,而多样性指数则显著低于9月.除食细菌线虫外,食真菌、捕食-杂食和植物寄生线虫的密度在不同气候带间(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P0.05),且有显著季节差异(P0.05).从亚热带到寒温带,土壤线虫的基础指数(BI)逐渐下降(P0.05),成熟度指数(MI)逐渐增加(P0.05),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逐渐降低而成熟度逐渐增加;通道指数(CI)呈波动性下降(P0.05),且均小于50,表明碎屑食物网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植物寄生成熟度指数(PPI)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但9月份显著高于12月份,表明9月份土壤生态系统比12月份更成熟.线虫群落密度、生态指数(BI、MI)、营养类群(PO、Pl)分别与土壤有效氮、全钾和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P0.05).综上表明气候带类型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密度和多样性影响较弱,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生态指数影响较大,土壤有效氮、全钾及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氮肥和多环芳烃对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多环芳烃是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它们可能共存于农田土壤中,对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为探究施氮肥和多环芳烃污染叠加情况下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采集农田土壤,设置添加尿素和苯并[a]蒽的组合处理,建立微宇宙进行培养。在测定硝态氮积累、土壤pH以及污染物矿化的基础上,结合定量PCR、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尿素和苯并[a]蒽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尿素导致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显著增加了细菌氨单加氧酶基因(amo A)拷贝数,但对古菌amoA基因丰度的影响不明显;施用尿素导致土壤p H值降低,显著影响14个主要土壤细菌门中的10个,使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下降,整体结构发生极大变化;相对于尿素而言,苯并[a]蒽84 d的矿化率为10%左右,长期作用下具有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潜力;尿素对苯并[a]蒽的矿化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苯并[a]蒽对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有抑制作用,抑制比例最高达63%。这些结果表明,尿素导致土壤中硝化微生物的富集,并通过降低p H而对微生物群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苯并[a]蒽对土壤重要功能群和细菌总体群落有潜在的风险。该研究有助于阐明农田土壤中铵态氮肥和多环芳烃的复合生态效应,为揭示有机污染物和氮转化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其地下生态系统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海拔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以及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各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3个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全碳、全氮、全硫、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 H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同时3种酶的活性与细菌和真菌特定类群的丰度密切相关.2)样地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真菌群落中的煤炱目(Capnodiales)、蜡壳耳目(Sebacinales)、路霉目(Lulworthial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的丰度与土壤全碳、全氮、全硫、碳氮比、含水率显著相关.3)中海拔桦树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高于华北落叶松林,真菌群落的丰度与之相反;高海拔落叶松林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丰度较高,真菌群落则是丰度较低,多样性在高海拔落叶松林中最高,在桦树林中较低.综上,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三者相互影响,因此可通过改变林下土壤微生物环境,制定出不同的育林措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碳、氮、硫等循环进程,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污染程度不同的湿地中线虫群落功能结构的变化,于2011年10月对大庆油田附近受含油污水影响程度不同的4个典型湿地进行调查.共分离得到4 229条土壤线虫,隶属于24科32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和食真菌性线虫是研究区域的主要营养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程度的含油污水中土壤线虫群落的个体数量、种类组成和营养类群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线虫的个体密度呈递减趋势,且群落间差异显著(P0.01).c-p类群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c-p2类群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c-p1和c-p3类群,生活策略以r-对策为主,受含油污水的影响,线虫通过大量繁殖来应对环境的干扰.各污染样地土壤线虫的富集指数(EI)均大于50,结构指数(SI)均小于50,表明受污染样地受干扰程度较高,土壤食物网受一定程度干扰,而未污染样地富集指数(EI)小于50,结构指数(SI)大于50,表明未污染样地无干扰,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土壤理化性状与线虫营养类群及c-p类群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含油污水对土壤线虫群落功能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土壤线虫可作为受含油污水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物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0.
矿区砷污染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区不同As污染程度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线虫27属,食真菌线虫滑刃属(Aphelenchoides)在3种土壤中均为优势属.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分别为低As和中As土壤的优势营养类群,而植物寄生线虫为高As土壤的优势营养类群.低As和中As土壤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IM)和瓦斯乐斯卡指数(IW)显著高于高As土壤,但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IPP)和IPP/IM比值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可见,高As土壤的食物网受到As污染的干扰较大,群落环境质量较差.因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土壤质量或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生物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残留量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6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165 kg·hm-2,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过量施氮也并不能增加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因而氮素利用率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无机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因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0~8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随氮肥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表层(0~40 cm)硝态氮质量分数最高,中间层(60~80 cm)质量分数最低,100 cm以下土层以施氮量为165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最低,降低了硝态氮淋溶风险;铵态氮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不同的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施氮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以165 kg·hm-2(优化施氮量)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马喜君  陆兆华  程建龙  刘黎华 《生态环境》2011,20(11):1764-1769
2010年7月—8月间对海州露天煤矿区的采场、排土场、排矸场不同年龄梯田层以及矿区农田、村庄周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区土壤线虫群落中,植物寄生类群线虫数量占主导优势(77.8%),其次是食细菌类群(16.64%)、食真菌类群(5.80%),捕食/杂食类群数量最少(0.39%),排土场(除覆盖表土层)、排矸场土壤线虫数量随着梯田年限增加而增高;捕食/杂食类在远郊山坡最高(每kg干土67条),排土场与排矸场混排岩土中、农田、村庄周围土壤中没有发现敏感的捕食/杂食类线虫;线虫成熟指数在排土场稳定土壤环境中较高,在严重干扰地如农田、年轻梯田中很低。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研究为露天煤矿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生物评价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中东部大针茅群落土壤线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在内蒙古西乌旗大针茅草原,根据土壤深度0~10cm、1020cm、20~30cm分层采样,定量分析土壤线虫群落的多度,并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内线虫营养类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土壤线虫包括50属和24科,其中矮化属、拟盘旋属、丽突属为优势属,特别是矮化属线虫数量异常高.土壤线虫群落的垂直分布呈现表聚型.就功能类群而言,植食性线虫在各层中的比例最高,为69.4%~81.3%,食真菌类线虫的比例最低,为0.9%~2.4%,而食细菌类线虫比例为13.9%-20.9%,食真菌类线虫和食细菌类线虫的比值为0.067~0.133.表6参29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总数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土壤线虫呈明显的表聚性,除光板地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线虫总数表层与下层差异极显著.土壤线虫总数在0~10 cm和10~20 cm的土层最大值都出现在白茅群落,最小值都出现在光板地,其中白茅群落与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之间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寄生线虫为优势类群,其数量与土壤线虫总数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在0~10 cm土层依次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食细菌线虫数量在10~20 cm土层为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白茅群落>光板地,捕食-杂食线虫个体密度较低.食真菌线虫的个体密度在各类型各土层湿地中都很低.土壤线虫多样性依次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线虫c-p类群及功能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彰武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对比研究了传统犁耕和6 a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线虫c-p(colonizer-persister)类群及功能团,为评价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与犁耕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线虫各c-p类群及绝大多数功能团的多度,但显著减少了Ba4和Om5功能团多度.此外,保护性耕作还改变了土壤线虫生活史和功能团的结构特征:在大部分研究土层,c-p1和c-p2线虫的相对多度显著提高,而c-p3、e-p4以及c-p3-5类群显著降低;Ba1、Ba2、Ba3、Fu4和H5功能团的相对多度显著提高,而Ba4、H3和Om5的相对多度显著降低,Fu2、H2和Om4相对多度的变化较复杂,在表土层表现为显著抑制,在15~30cm土层则为促进作用.土壤线虫c-p类群和功能团的多度及结构特征可能适合作为评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生物质炭-沼液配施条件下氮循环功能基因调控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并影响农作物氮素吸收利用机制.本试验以浙江省杭州市红黄壤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和沼液两个因素,探究生物质炭-沼液配施条件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变化情况,刻画功能基因与农田氮素利用率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沼液配施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pH和土壤氮素含量,其中,高剂量生物质炭-沼液配施(C3B2)处理较单施化肥(COBO)处理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空白处理(CK)相比,生物质炭-沼液配施(C3B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较单施化肥(C0B0)处理增幅30.98%和44.99%.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碳含量对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影响较为显著,结构方程模型则表明硝化作用功能基因丰度的提升对包菜氮素农学利用率呈现负相关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养分施用量的条件下,生物质炭-沼液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氮素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功能基因丰度的关键因素,硝化作用功能基因丰度的降低可以提高农田氮素利用率.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促进农业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全氮变化及氮储量的影响,1981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试验站设置了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6年水稻收获后田间取样分析每个处理不同土层的全氮含量与氮储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与单施有机肥0~20cm土层土壤的容重下降,化肥添加有机肥比相应的单施化肥的容重要低一些。除了对照之外,其它处理都是0~2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高于其它土层,氮肥配施有机肥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除了氮磷钾肥配施过量有机肥处理外,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全氮含量都高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具有相似的规律。在0~20cm土层,与对照相比,单施氮肥及氮磷肥不能增加土壤全氮储量,但是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全氮的储量。单施氮磷钾肥及单施有机肥也能够增加土壤全氮的储量。在0~20cm土层,氮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全氮储量最多,达8.82t·hm-2,而氮肥处理的氮储量最低,仅为5.38t·hm-2。在100cm深度,与单施化肥及单施有机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都增加了土壤全氮的储量。  相似文献   

18.
对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典型生境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线虫23属、1 264只,优势属为真滑刃属和短体属。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有一定影响,不同生境间土壤线虫群落共有属不多,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土壤线虫向土壤下层移动;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影响不同, 4种生境中,居民点园地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最高,而玉米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功能类群差异显著,玉米田不利于捕食类群/杂食类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外源碳氮施加对土壤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为土壤养分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农田黑土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25℃和60%WHC水分条件下研究外源碳(葡萄糖和乙酸)、氮(硫酸铵)施加对土壤净氮转化速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03 mg·kg-1·d-1,单施氮肥抑制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净氮矿化速率降为-0.56 mg·kg-1·d-1,表现为对氮素的固定,而净硝化速率和N2O排放速率分别显著增加至对照处理的33.3倍和4.69倍,但对CO2排放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氮肥配施葡萄糖或乙酸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氮肥配施葡萄糖对铵态氮的影响程度大于氮肥配施乙酸处理。碳氮配施使得净氮矿化速率进一步降低,氮肥配施葡萄糖处理的净氮矿化速率为-5.97 mg·kg-1·d-1,显著低于氮肥配施乙酸处理(-5.00 mg·kg  相似文献   

20.
阐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施氮或氮沉降的响应的认识还很不一致。虽然目前已对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土壤呼吸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施氮对橡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还了解得不多。采用静态碱液吸收法,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不施氮,N0;低氮100 kg·hm~(-2),N100;中氮230 kg·hm~(-2),配施有机肥氮30 kg·hm~(-2),N230;高氮400 kg·hm~(-2),N400)海南橡胶林土壤呼吸的碳排放速率、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橡胶林土壤呼吸的碳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呈多峰型曲线。土壤呼吸碳排放速率与施氮量、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不同施氮处理土壤碳排放速率介于1.27~1.96 g·m~(-2)·d~(-1),年排放通量介于4.62~7.12 Mg·hm~(-2)·a~(-1)。与不施氮处理相比,较低的施氮水平(N100)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而继续增施氮肥则显著激发了橡胶林土壤碳排放。与N100和N400相比,N230化肥配施有机肥并没有引起土壤碳排放的显著增加。综上所述,施氮能促进橡胶林土壤呼吸碳排放,但其促进程度与施氮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