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优化布点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网格布点法对广安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第一次普查监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做出简易的现状评价,并评选出了一组优化点位作为日后大气自动化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2.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其原理分析,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可能取得更准确的结果。首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计算步骤,然后以新疆某市2008年第4季度2个水质监测采样点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5种污染物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水质量是合理的,其评价结果能全面反映水质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3.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选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作为评价因子,参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通过建立各污染物的隶属函数和权重集,计算出各污染物的隶属度和权重分配系数,进而对达州市空气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空气污染指数分析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江流域的地区特点,以目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确立水资源安全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东江流域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最后得出从2000年到2007年东江流域各行政区的水资源安全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从减排工作完成情况、污染物减排效果、污染物治理等方面构建涉水和涉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评价体系,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2016年水环境和大气的污染物减排进行绩效评估。结合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提出一系列针对四川省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建议,为推动未来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近年宜宾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常用的其它几个模式进行可比分析,其更能描述大气污染程度的特点。因此,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较为理想的一种评价方法,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自贡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时4年的自贡市大气污染现状研究结果,大气综合质量指达到GB133095-82大气质量标准的二级以上标准,由于天然气广泛使用,燃料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及苯并芘,城区最大值分别为0.129μmg/m^3和4.68μg/100m63,郊区分别为0.062mg/m^3和1.12μg/100^3。本研究认为磊气污染属燃气型污染。  相似文献   

8.
田赐  何军  张巍  潘杰 《四川环境》2023,(1):75-79
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解析对空气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自贡市国控站点气象、大气污染物及PM2.5组分监测数据,基于颗粒物源解析模型,分析了2020年自贡城区PM2.5的主要污染特征,识别并量化了PM2.5的污染来源及贡献。结果表明:自贡城区的PM2.5年均浓度为43.2μg/m3,按总体贡献度排序,二次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工业源是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时段及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季贡献最大的为移动源和扬尘源,夏季贡献最大的为移动源和工业源,冬季移动源贡献最大。为自贡市城区空气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部分林业土壤为例,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土壤资源的质量评价。采取聘请众多专家分级、打分的办法制定评价标准和确定评价因素权数。实施了专家系统与综合评判的联合运用技术,并探讨了提高土壤质量评级精度的“加细”评判问题。最后,通过比较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与传统法(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指出前者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数学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四川环境》2012,31(3):61-64
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给出客观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三级),但空气质量在逐年好转,SO2和PM10依然是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在逐年上升。模糊综合评判考虑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性,根据污染物浓度对各级别的贴近度考察污染物的级别,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可以细致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基本可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犍为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国玉 《四川环境》2001,20(4):70-73
根据犍为城区1996-2000年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数据,对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博罗县2005—2011年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博罗县环境空气质量为优,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年日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以新一代大气污染物扩散理论为基础的ADMS-EIA系统作简要的概述,并对其在建设项目大气环境预测评价中的应用从参数的选取到预测结果分析评价作以阐述,为以新大气污染物扩散理论在实际的环境研究工作中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总趋势日益严重。本文根据多年的大气监测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预测了1989—2000年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灰色系统模型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改善济南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广泛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基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Arc-GIS平台空间插值法研究并表征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较大,2007~2009年污染较为严重,之后有所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较严重区域集中在济南市东北部地区;其变化原因受地理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较大.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大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的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凯 《四川环境》2010,29(3):127-130
环境质量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级的模糊概念,用经典数学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判环境质量的等级只能用一个绝对判据来划分,无法处理模糊因素边界不清晰、中间过渡不分明的问题。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单环境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的探讨,结合某区域环境实例,对其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用经典数学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环境质量模糊评价方法较经典数学评价方法更客观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伊宁市1990—1992年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及与对照点大气环境质量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伊宁市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趋势,为今后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核算洁净型煤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文章分析了使用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三种方法进行洁净型煤源强核算的准确性.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城区推广使用的6组方形型煤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测试,结合煤质数据对比源强核算的方法.研究测定的方形洁净型煤主要大气污染物(PM、SO2、NOx)的排放浓度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0.
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