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好氧生物降解特性,对某石化企业丁苯橡胶生产装置的生产废水进行好氧处理,并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对水质指标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经好氧生物降解后,丁苯橡胶废水中ρ(CODCr)和ρ(DOC)分别降至155和76 mg/L,CODCr和DOC去除率分别为76.07%和70.08%;废水中二苄胺、苯乙烯和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等9种主要特征有机物19 d内可被完全降解. 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在λExEm(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为225 nm/340 nm、215 nm/290 nm,275 nm/340 nm处有3个荧光峰,分别由二苄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苯乙烯、甲苯和苯甲醛等胺类、苯乙烯和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机物产生,好氧生物降解能去除废水中的绝大部分荧光物质,荧光峰强度的总去除率达到93.87%;废水中二苄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4-甲基环己酮、苯甲醛,苯乙烯、甲苯等有机物使丁苯橡胶生产废水分别在波长190~230、230~250、250~400 nm处有紫外吸收,好氧生物降解对UV254的去除率达到52%. 研究显示,丁苯橡胶废水经单独好氧生物处理不能达到GB 31572—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需结合其他方式进行联合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开展DOM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中共解析出3类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酸[λEx(360 nm)/λEm(450 nm)]、长波段腐殖质[λEx(400 nm)/λEm(510 nm)]、类富里酸[λEx(330 nm)/λEm(400 nm)]和类色氨酸[λEx(280 nm)/λEm(350 nm)],贡献率分别为48.6%、23.6%、22.9%和4.9%,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高达72.2%.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荧光强度大致呈现从入湖区向出湖区逐渐降低、湖心区略高的趋势.②在草海湿地表层水中共检出了12种PFASs,ρ(PFASs)为233.18 ng/L,每种平均值为19.43 ng/L,PFBA(perfluorobutanoic acid,全氟丁酸)是主要污染物;草海湿地入湖区点源影响特征明显,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是主要的潜在污染源.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荧光组分含量均与ρ(PFBS)(potassium perfluorobutanesulfonate,全氟丁烷磺酸)负相关;类色氨酸含量与ρ(PFHpA)(perfluororoheptanoic acid,全氟庚酸)负相关,与ρ(PFTriDA)(perfluorotrideanoic acid,全氟十三酸)则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草海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高,外源特征明显,共检出12种PFASs,初步揭示了草海湿地水环境中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其受水体性质及化合物结构等差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TiO2光催化氧化法对焦化废水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反应时间,TiO2投加量及废水初始pH对TOC降解的影响,通过GC/MS技术对处理前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解析废水在TiO2光催化氧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3 h,TiO2投加量为4 g/L,以及不调节废水pH的条件下,焦化废水外排水经TiO2光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后TOC的去除率为53.40%,有机物种类由66种降为23种;TiO2光催化氧化法对除多环芳烃外的其他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同种类有机物在TiO2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降解速率为石油烃>醇、酸、醛等有机物>酚>苯系物>含氮杂环有机物>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4.
提出用浓H2SO4从大气飘尘样品的环己烧提取液中一次萃取后,用同步荧光光谱测定苯并(a)芘的方法。选用△λ为20nm时可获最佳效果,用浓硫酸萃取的时间仅1min,苯并(a)芘在浓硫酸相中1h内稳定,样品加标的回收率为85%,其它多环芳烃化合物在530—600nm的测定波长范围不干扰苯并(a)芘的测定。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的统一方法作为对比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后者的偏差在±15%以内,分析周期可缩短24h。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解决煤化工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问题,为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经过调查研究总结,阐述了煤化工废水的水质特点以及将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分析煤化工废水的优势,并列举了对废水中几种常见有机物的分析检测应用实例,如酚类、苯系物、脂肪酸、多环芳烃等。同时介绍了气相色谱应用于煤化工废水中的条件选择,如前处理方法、色谱柱和柱温选择等。最后提出了气相色谱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分析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受试生物、乙酸钠为底物,研究了2-丁烯醛废水的厌氧处理毒性及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2-丁烯醛废水COD£850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SMA)几乎不受影响;当废水COD从2125mg/L提高到4249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SMA)从70.5mLCH4/(gVSS·d)降低至9.4mLCH4/(gVSS·d);COD为8499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SMA仅为4.7mLCH4/(gVSS·d),且废水中有毒物质表现为杀菌性毒素.随着COD升高,EPS(TOC表征)、多聚糖、蛋白质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不同COD条件下EPS荧光峰数量及位置相同,分别为类酪氨酸荧光峰peak A (λex/λem=275nm/305nm)、类色氨酸荧光峰Peak B (λex/λem=275nm/350nm)、辅酶F420贡献的荧光峰Peak C (λex/λem=415nm/470nm)及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 D (λex/λem=335nm/450nm),其中荧光峰peak A和peak B峰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EEM)和荧光区域指数分析法研究了垃圾渗滤液的荧光光谱特性。渗滤液经不同超声频率处理后,位于λ_(Ex)/λ_(Em)=270/345 nm和240/449 nm的特征峰消失,位于λ_(Ex)/λ_(Em)=330/430 nm(峰a)和280/391 nm(峰b)的特征峰在80 k Hz时峰强增加幅度和位移变化最大,但两峰强度之比r(a,b)和EEM的P_(Ⅲ,n)与P_(Ⅴ,n)增加幅度最低;不同初始p H渗滤液经超声处理后,特征峰位移出现明显差别,除p H为11时P_(Ⅲ,n)有所下降外,其余P_(Ⅴ,n)和P_(Ⅲ,n)都呈上升趋势,pH为3时P_(Ⅴ,n)增加幅度最显著;提高渗滤液初始浓度后,发现P_(Ⅲ,n)和P_(Ⅴ,n)升幅增大,P_(i,n)的变化规律显示对超声的敏感程度是色氨酸类有机物酪氨酸类有机物微生物沥出物富里酸类有机物腐殖酸类有机物;GC/M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渗滤液中芳烃和烷烃有机物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羧酸和酯类有机物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典型电器工业区河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近  邓代永  许玫英  孙国萍 《环境科学》2013,34(3):1142-1149
为评估制造业对纳污水体有机物的污染影响,了解污染河道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特性,采用极性和非极性逐步分离的方法对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内河涌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进行了综合的物理图谱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沉积物中共检出包括烷烃类、烯烃类、多环芳烃、苯系物、杂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醛酮、极性化合物、含硅物质以及烷酸酯类等10大类有机污染物共171种.按检出污染物种类的数量分析,烷烃类>极性化合物>多环芳烃>醛酮类>杂环>苯系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烷酸酯类>含硅物质>烯烃.按照有机物相对丰度分析,烷烃类>极性化合物>烷酸酯类>烯烃类>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类>含硅物质>醛酮>杂环类>苯系物.在相对含量最高的烷烃类有机污染物中,十九烷在同类物质中占比高达14.83%.毒害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总有机物占比为2.33%,检测中还发现大量有机醇、酚等和涂料工业,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塑料工业以及和电子工业产业相关的有机硅类等物质.和同类研究相比,该区域检出51种、占总有机物55.5%丰度的烷烃类物质种类更丰富,含量更高.本研究对制造业纳污河涌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为同质污染河涌的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SUMMA罐、活性炭吸附及玻璃纤维滤膜富集3种方式,于2014年12月对西北地区3个代表性炼化生产基地周围环境空气收集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方法,对13种典型毒害类物质进行分析,以研究其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3个石化区周围环境空气中8种毒害类物质普遍检出,检出率超过80%;石化区苯系物、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8.01~182.75μg·m~(-3)、6.28~7.95μg·m~(-3)、5.53~12.62μg·m~(-3)、7.03~36.08 ng·m~(-3).其中,苯并[a]芘超标最为严重,日均浓度超二级标准限值1.8~13.4倍,苯、甲苯、二甲苯也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3个石化区苯并[a]芘、1,3-丁二烯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已超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兰州石化区周围人群遭受苯的非致癌不良影响风险也较高.与此同时,苯、乙苯、苯乙烯、1,3-丁二烯、对二氯苯、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其中苯、1,3-丁二烯、对二氯苯的致癌风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卟啉为显色剂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因此在评价饮用水的质量标准时对铅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0.1mg/L)。目前已有多种试剂用于铅的分光光度测定,如双硫腙法(λ_(max)=520nm,ε=6.86×10~4)、PAR法(λ_(max)=520nm,ε=4.0×10~4)、二苯卡巴腙法(λ_(max)=525nm,ε=7.2×10~4)等。这些方法一般都需要用有机溶剂萃取,操作较繁琐。童沈阳等人研究了meso-四-(3-N甲基吡啶) 卟啉(T(3-MP_y)P)与Pb(11)的显色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太湖原水中膜污染物质的确定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瑶  许光红  林洁  董秉直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2067-2074
采用混凝沉淀和浸没式微滤膜联用技术处理太湖原水,考察组合工艺中的有机物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分析化学清洗水的有机物组分,以期确定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这类有机物仅能导致可逆污染,而中等和小分子的有机物会导致不可逆污染.此外,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与膜污染关系最密切的2个区域为:λex=230nm/λem=330~350nm (区域Ⅰ)和λex=280nm/λem=300~350nm (区域Ⅳ),其对应的胞外蛋白质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是造成微滤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运用线性(逐步多元回归MLR)和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两种计算方法开发了两种可靠且高效预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XAD)和空气之间分配系数(KXAD-A)的模型.构建模型的数据包含醇类(Alcohols),苯类(Benzenes),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香烃(PAHs)等,共计70种有机污染物.两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2adj和外部验证系数Q2ext均在0.930以上,同时所有物质均在定义的应用域内,结果表明两种QSAR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稳健性和较为优秀的预测能力,且非线性(SVM)模型比线性(MLR)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COD不达标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对国内某焦化厂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了各主要工艺废水及生化外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造成外排水COD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的含氮杂环类和多环芳烃类有机物。这两类有机物主要来自焦油和苯回收精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占生化外排水中所有有机物提供的总COD的72.64%。若对这几种废水进行单独处理则可保证生化外排废水COD达标。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焦油、污泥和结晶杂盐等固相物质,既有资源属性,又有污染特性,但目前缺乏基于能源、经济及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估.本研究阐述了3类固相物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质量当量计算及处置方法评价模型.以宝武集团韶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二期)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A/O/H/O(厌氧/好氧/水解/好氧)流化床工艺作为考察对象,利用工程运行参数和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固相物质的产量推算,结果发现,焦油、物化污泥、生物污泥(含水率为80%)和工业杂盐的产率分别为0.186、5.80、4.24和1.97 kg·m-3.通过处置方法评价模型明确了焦油焚烧、污泥热解、结晶杂盐分盐提纯后工业应用是最佳处置方案,在60 m3·h-1废水处理规模的固相物质处置过程中,每年约产生1177 MWh的能源,获得135.0万元的经济效益,排放627.0 t CO2,表明能源回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协同存在.  相似文献   

15.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污染物对氮循环中硝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摇瓶实验测定了24种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单取代苯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OH>-NO2>-NH2>-Cl>-CH3>-H;取代基的位置对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二甲苯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间>邻>对,苯二胺也表现为同样的趋势,但不明显;多取代甲基和氨基,随着取代基个数增加对底泥氨氧化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与取代基团电负性之和(∑E)有较好的相关关系:lgIC50=14.72-0.91∑E,苯环上取代基团的∑E越大,该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作用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藻-菌颗粒污泥(MBGS)工艺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当前关于该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连续光照、间歇式反应器及含简单有机物的模拟污水,对其在昼夜交替条件处理含复杂有机物污水的研究鲜有报道,从而极大地限制了MBGS工艺的进一步工程应用.该文采用连续流的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直径2.3 cm、管长50 cm、容积200 mL),探究了在自然光昼夜交替条件下MBGS工艺处理含复杂有机物(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淀粉和尿素)的模拟市政污水的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①在白天平均进水ρ(COD)、ρ(NH4+-N)、ρ(TN)和ρ(PO43--P)分别为219.4、20.0、41.4和3.0 mg/L,晚上平均进水ρ(COD)、ρ(NH4+-N)、ρ(TN)和ρ(PO43--P)分别为237.0、21.2、43.7和3.0 mg/L的条件下,白天COD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1%和87.2%,其相应的夜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0%和42.7%;TN在昼夜间的平均去除率均低于30%.②进一步分析表明,MBGS可在昼夜交替条件下调节系统DO浓度,从而实现MBGS系统的自我维持和COD的高效去除,COD在白天和晚上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约为0.34和0.42 kg/(m3·d).③Miseq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纲(Bacteroidia)、热带单胞菌属(Tropicimonas)和四膜虫属(Tetrahymena)丰度增高,可促进复杂有机物的降解.研究显示,MBGS工艺可以在自然光昼夜交替条件下实现有机物的高效去除,适用于碳氮比约为5的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对于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臭氧(O3)工艺已常用于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但存在臭氧利用率低、氧化不彻底等问题.该研究通过自制陶粒催化剂,构建多相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以期改善接触条件,提高处理效率,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超声波进一步强化体系处理效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陶粒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超声波频率对印染尾水的CODCr去除率,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GC/MS等分析了反应前后尾水中有机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自制陶粒催化剂表面较为粗糙,晶面尺寸在36~50 nm之间,投入后可提高臭氧(O3)体系对印染尾水的CODCr去除率(提高了10%~15%),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②引入超声波可进一步提升体系的氧化效率,当超声频率为200 kHz时,出水ρ(CODCr)可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要求.③自制陶粒催化剂与超声波的引入主要促进了芳香性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氧化分解,且有效地破坏了长链烷烃、环状烷烃、复杂苯系物等有机物,从而实现印染尾水中ρ(CODCr)的进一步降解.研究显示,自制陶粒催化剂协同超声波可提高O3体系对印染尾水的矿化效率且绿色环保,可为我国水环境敏感区域内纺织印染企业或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胜  黄报远  陈慧英  林少雄 《环境工程》2020,38(1):42-47,92
系统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PM2.5、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并筛选出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O3影响较大的敏感性组分。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浓度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差异,PM2.5和O3分别在1月和10月出现浓度最高值。珠三角城市群VOCs主要以烷烃为主,占比为64.2%,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丁烷、异戊烷、异丁烷和环己烷。SOA生成潜势贡献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占比为78.5%,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的SOA生成潜势最大。O3生成潜势主要以烯烃为主,占比为42.3%,其次为芳香烃(34.2%)和烷烃(23.5%),其中丙烯、异戊二烯和1-丁烯的O3生成潜势最大。为有效缓解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污染,建议优先对机动车尾气、溶剂挥发、涂料使用和石化行业的VOCs敏感组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