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彬  张玉红 《安全》2018,39(2):40-42,45
大学生实习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辨识不同实习类型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实习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符合专业风险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加强实习期间安全管理、建立实习安全事故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实习安全管理模式,保障大学生实习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义光  强源  纪婧 《安全》2023,(3):76-80
为了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提升大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自编包括校园环境安全感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感知、校园安全氛围感知和自身安全状态感知4个维度的大学生校园安全感测评卷,并通过贵州某高校安全教育学习平台对该校11 386名学生发放测评卷。测评结果表明:大学生校园安全感均分为77.96分,大学生校园安全感各维度表现不均衡,大学生校园安全感存在年级差异。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校园安全感,助力平安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意外事故案例的逐年增多,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就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4.
贾凯  刘晓清  金星龙  黄磊  王晓艳 《安全》2022,(12):56-61
为了解大学生的安全认同现状,依据安全认同理论对大学生安全认同量表进行设计,问卷涵盖安全认知、安全信任、安全意愿、安全遵从、安全努力5个维度共31项内容。在某高校本科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安全意愿较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安全是老师和学校应该负责的事情;男生表现出更积极的安全认同;大一学生安全认同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各学院之间安全认同程度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安全信任、安全遵从和安全努力维度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安全科学的本质看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安全科学的本质分析入手,剖析安全专业教育的公共性、伦理性、综合性、复合性、实践性等本质属性,指出当前我国安全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公共性的缺失、忽视安全伦理教育、本质安全人的失落、实践能力的降低、通识教育的滑坡等等。并提出我国安全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公共性的复位;安全本质人的重塑;在课程开设中增加安全哲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文化学等人学课程;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向工程实践的回归;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使其加大职业的适应度,走向通识教育的归位;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将增设工程伦理与安全伦理学课程,并在每门课程的实际教学层面融入伦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帅  金星龙  王晓艳 《安全》2023,(1):65-70
为了解校园安全现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校内交通安全素养模型,对大学生校内出行基本信息、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内出行方式以步行与自行车为主,路程在10 min以内和10~30 min占比较高;79.97%学生认为校内比校外安全,学生在校内道路倾向于做出不安全行为,导致道路安全性降低;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呈显著相关(p<0.01);计划行为理论可用于校内学生交通安全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小组以公民基本安全素养为研究目标,从公民安全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公民职业特征等角度出发,采用专家调研等方法,以合理性为基础构造出评测公民基本安全素养的指数方法,以期对公民从事某项职业以及社会安全文化的传播建设提供一种可以计算的量化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14,(5):I0006-I0008
<正>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通过集中开展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促进安全发展,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快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安全教育是提升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企业安全教育质量,企业应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0.
安全教育是提升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企业安全教育质量,企业应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L大学安全状况,提高L大学安全文化建设水平,采用文献对比分析法研究高校安全文化定义及其理论实质,从狭义的角度提出高校安全文化是高校管理的一系列安全理念,具体化为32条高校安全文化核心元素。以L大学为研究样本,定性分析其安全文化建设内容;编制高校安全文化定量测量量表,对其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进行定量测量。评价结果表明L大学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缺欠,提出了实用性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震  夏田 《安全》2020,(4):84-88
为了深入探究当前高校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华中地区20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消防安全责任制管理机制不健全、二级单位责任制落实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责任制落实缺乏量化考核机制以及宣传有效性不够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就如何加强高校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洛浦  刘纪达 《安全》2021,42(3):69-74
为识别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有效预防高校火灾事故,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和调研情况,建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不同消防安全投入比例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和影响趋势。结果表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中采用平均分配的投入方案并不理想,且侧重单一分支的投入方案不能有效提升高校整体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与之相对应的,采取分散却有所侧重的投入策略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投入的最佳选择,消防管理及检查、设备维保更新和消防宣传教育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需求与亟需方向;构建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符合实际,能够识别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并能有效预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高校社区安全管理的精准、高效、便捷,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引入高校安全管理中,构建“防灾型”高校社区安全管理模式,结合“微安全”微信平台,链接社区全体人员。根据布拉德安全曲线,将“防灾型”高校社区安全管理模式定位在杜邦安全管理第三阶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管理效果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发生率降低61.42%,事件处理效率提高74.05%,居民满意度达80.2%;“防灾型”网格社区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对高校安全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管理层与执行层的扁平化、联动管理;安全事故伤害率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程度,明确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体系,结合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模糊性,将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等级划分为5个级别,采用黄金分割法将权重云、评价云划分成5个云模型,建立能够反映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等级模糊性的云模型。该模型运用于某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等级评估中,评估结果客观合理,实用性较强,为后续标准化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影响高校不安全的因素及影响机制,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基于个体、环境和管理因素间的关系概念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关系网络模型,分析其结构与节点特性等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高校不安全因素关系问题可信度高,不安全因素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影响力最大的因素为高校扩招;关键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排查不全面、高校安全监管与奖惩制度不合理等;关键不安全因素可构成连锁反应链,高校安全排查不全面,导致高校安保制度不健全,进而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化;不安全因素网络的桥节点包括高校安全监管与奖惩制度不合理等,桥节点可连接反应链形成不安全因素网络。研究结果能帮助高校针对关键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胡洁  方书昊  齐涵  李明洋  周培卿 《安全》2019,40(5):24-29
为了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学化、精准化,应用事故树-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首先采用事故树法对实验室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然后依照事故致因理论,得出事故隐患三级原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后果严重度及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的等级赋值,得到四级风险矩阵模型,对基本事件调查并由专家评估得出其风险值。评估结果表明导致实验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燃烧反应失控、加热、人员消防素质、操作不当、实验室管理水平、火灾报警系统缺陷、电气火花、灭火材料不足、消防系统缺陷、木制品、反应放热、存放不当。根据基本事件风险值高低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化学储存与使用不当易引发事故,造成环境污染。高校化学品使用较多,因此其使用方法及管理不容忽视。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因为高校化学品储存地点分散,使用人员较多,存在着一定的事故隐患,加上部分高校条件较差,使用过的化学品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因此,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应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化学品的储存及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9.
崔永鸿  王文和 《安全》2019,40(6):60-64
随着新形势下城市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应用技术型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与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成果,而且有助于提升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本文以重庆市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开展实证研究,该校通过企业调研和兄弟院校之间的对比分析,邀请安全工程专业部分骨干专业教师、企业代表和其他兄弟院校专业教师开展分析研讨会,初步形成了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并在相关学院进行试点。结果表明:该校有针对性地从理念、政策、师资队伍、教学平台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成效是显著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erve to be institutions of education excellence; however, problems in the area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may undermine such goals. Occupational safety must be the concern of every employee in the organization, regardless of job position. Safety climate survey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important tools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safety programs. Thu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on safety climate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laboratories. METHOD: Employees at 100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were maile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ponse rate was 78%. RESUL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that organizational category of ownership, the presence of a safety manager and safety committee, gender, age, title, accident experience, and safety training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limate. Among them, accident experience and safety training affected the climate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RECOMMENDATIONS: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at managers should address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afety issues and then create a positive climate by enforc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