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全》2021,42(11):7-8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引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作为技术支撑,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在安全生产大数据基础上,提供企业安全隐患全流程排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分级管控、隐患风险关联分析与评价、事故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自查,实现政府风险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实际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相关概念不统一、使用混乱的问题,首先对比分析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以及学者观点,梳理并明确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原因、事故类别、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风险6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定义,探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关系图;然后结合基本概念及安全管理工作,从时间线上构建基于关键时间点的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模式,阐明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预防与应急的关系;再从控制内容上构建"5E"对策的事故控制系统,阐明事故预防、风险评估、应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基本概念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基础,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预防、风险评估与应急的逻辑关系影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效果,须明确并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邱少林  栾国华 《安全》2021,42(7):79-82,88
为更准确理解和更清晰认知常用安全术语,本文从表达角度与维度、历史文化属性2个方面辨识分析危险源、Hazard、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不符合、事故隐患2组常用安全术语的概念和定义,并以中石油加强安全管理的"六大禁令""四条红线""五个零容忍"等实践举措为例,介绍这2组常见安全术语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情况.结果表明:开展安全术语的辨析能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以来,莱州市针对辖区高危企业多、危险源分布广、潜在事故风险大等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发生前面"的要求,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是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构建事故预防的坚实防线和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本文以国内某大型环保集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和运维的相关资料和成果为参考,探讨分析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在污水处理运营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搜集、查阅、整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围绕"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这一主题,把握国内外安全生产最新动向,总结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先进经验,并结合笔者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运用情况的分析和思考,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三个方面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云平台及开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终端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制"严"安"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想要确保作业现场安全,关键在于管控好"人"的风险.对此,企业应通过"以制严安",用规则、规范、规矩控制住作业现场人员的意识和行为,把住安全源头、防住事故苗头、守住作业"人头",从而实现现场安全管控目标.  相似文献   

8.
"双控"机制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为"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按照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原则,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隐患是事故滋生的温床,隐患不除,事故难控,只有采取有效的隐患管控手段,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电力工程生产安全事故。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使电力工程涉及的众多"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而通过近年电力工程事故原因剖析发现,其中"机"(设备)隐患是导致电力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切实推动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开展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融合,形成双重预防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安全风险事故发生,对于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落实,可以帮助企业保证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安 《安全》2001,22(6):10-12
详尽阐述乙炔的特性、人体静电的产生、危害,说明在乙炔生产过程中人体静电是可能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预防人体静电事故的安全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档案馆与图书馆的主体性差异分析入手,阐述了档案馆与图书馆中因主体记载信息和形成渠道的不同,从而造成的利用者数量差异。并对如何提高档案馆的利用率提出具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巍 《安全》2001,22(4):26-28
1998年,我车间职工在接收碱液的过程中,违反了切换罐操作中“先开后关”的规程,造成管线憋压,碱液从阀门法兰处喷出而溅到职工身体上的事故,而且职工在耽搁了近20min后才对伤处进行处理,加重了伤势,住院治疗近2个月,给个人和单位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14.
从档案馆与图书馆的主体性差异分析入手,阐述了档案馆与图书馆中因主体记载信息和形成渠道的不同,从而造成的利用者数量差异.并对如何提高档案馆的利用率提出具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自制的斯珀绿系列劳保用品类的美容美发产品的效果作了进一步研究,比较了斯珀绿系列用品与市售一般劳保用品的使用效果,说明在劳保用品的使用上,更具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泄漏扩散仿真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某轻烃厂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研制并开发了一个事故后果仿真软件(PCIMS).针对仿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模型的复杂性、参数的不确定性等提出了处理方法.通过具体生产装置的泄漏扩散后果分析,演示了PCIMS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森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石桥地区以丰富的菱镁矿资源而著称,但资源的开采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以大石桥地区为研究背景,分析研究菱镁矿开采对当地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数学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10种元素在不同生态环境因子中的相互关系及土壤试样中的含量变化曲线;重点分析了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大石桥地区的菱镁矿开采严重影响了研究区域内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元素在不同生态环境因子中的含量;Mg在土壤中的含量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对其他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吸收;土壤中一部分地球化学性质相近元素的相关性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相互关系与其外部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镁元素对动植物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但高镁环境不利于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容易产生一些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高温高湿造纸工业厂房内温湿度分布规律,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5个造纸厂房热湿环境进行了现场实测与调查.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出厂房温度沿高度方向分层分布的规律,而且夏季温升明显大于冬季温升.推导得出造纸厂房6 m高度以内冬夏季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变化的拟合关系式. 发现相对湿度与含湿量随高度分层分布的特性,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且两者分布规律与厂房纸机设备散湿量及其散湿方式密切相关. 总结出对人体有害的工作区域.所得到的温湿度分布规律为优化造纸车间通风系统设计、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和设备运行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ddresses spontaneous inferences about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erformance‐related behavior of leaders and subordinates. Respondents (leaders and subordinates) completed sentences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leaders or subordinates. It was expected that behavior of leaders induces more causal analysis because it can more strongly affect others. This hypothesis was confirmed, suggesting that position labels can trigger control motiv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leader behavior induced more inferences about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environment than for the actor, supporting the assumption that leaders are seen as persons who affect their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subordinate respondents made more inferences about causes as well as consequences than leaders did, and have a more positive view of other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