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故灾难成因再认识——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脆弱性是事故灾难基本成因的观点,认为把脆弱性作为致灾主要因素有助于加深对各类灾害本质的理论认识和对实践的指导。阐述了脆弱性概念、来源和分类,进一步探讨了综合脆弱性的计算模型和评估运行模式,提出了在事故灾难应急准备工作中加强脆弱性的识别、评估和减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承灾体综合脆弱性评估,直接影响社会对灾害的应对和恢复能力。以典型承灾体建筑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综合概念评估模型。将台风灾害频发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分别采用修正后的Papathoma海啸脆弱性评估模型(PTVA模型)和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模型),评估其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最后结合GIS技术对广东省建筑群台风综合脆弱性进行等级评估,其结果与广东省近30年来历史台风灾害中建筑灾情损失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内涝灾害评价中信息模糊性和冲突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促进老旧社区内涝灾害适灾化和海绵化改造,提出基于云物元模型的老旧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评价方法。从防灾减灾角度和社区尺度出发,围绕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建立老旧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云物元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市科学村社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直接客观反映老旧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脆弱性等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老旧社区内涝灾害应对能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弱性作为安全领域研究的新兴名词,用来表示系统承受外界扰动的敏感性和易损性以及面对灾害后果的承受力和应对能力,是联系灾害与风险研究的重要桥梁,是系统安全状况的重要综合指标。文章在引用以及重新界定"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引入城市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安全研究,结合城市天然气管道系统的灾害事故特点,分析影响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包括致灾因子、灾害后果和应对措施等3个方面2、2项指标的多因素多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和计算过程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指标权重的大小比较,分析各指标对城市天然气管道系统安全脆弱性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安全治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李湖生 《安全》2017,38(10)
本文梳理了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核心概念,并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指出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应急管理过程等方面当前和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朱海燕  尤秋菊  郝敏娟 《安全》2018,39(2):24-27,31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对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考验,地下轨道交通暴雨内涝灾害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安全问题。本文在对脆弱性概念进行理解及对国际上脆弱性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地下交通轨道在暴雨内涝情景下的脆弱性指标,根据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对北京市部分地下交通轨道进行脆弱性评估及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地下轨道交通,总体上脆弱性较小,同时发现脆弱性表现最低的为5号线13号线,最高的为4号线1号线。研究结果可以为各区各条线路所面临的内涝灾害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为城市开展综合减灾及应急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国先后发展形成了三代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从部门分散化管理到多部门协同应对再到综合系统专业治理的转变,以及从单灾种灾害应对到多灾种治理再到全灾种全过程常态化应对的转变。当前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治理场景不断暴露出我国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协同联动、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未来我国在应急预案体系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在应急协同联动方面,要强化政府应急管理联动,深化官民应急管理协作;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要提升应急资源储备数量,健全应急物资准备体系。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家安监总局应急管理与紧急救援研究中心”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与该中心同时成立的,还有“达沃斯世界风险论坛亚洲研究中心”。两个中心的成立对综合灾害管理、灾害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和社会减轻灾害风险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防灾减灾、减少灾后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灾害风险分析方法通常是根据灾情资料估计致灾因子强度的概率分布和灾害承受体的损失曲线,通过估计损失期望值来度量灾害的风险水平.采用信息扩散技术将形式化的期望模型转化为可计算的台风风险模型,使用信息分配法估计风力等级的概率密度分布,使用信息扩散法构造承受体的脆弱性函数,结合台风的发生频次预测灾害的年度风险值.以广东省为例进行台风风险分析,估计了该地区与经济、人口、作物、房屋有关的多项指标的年度灾损期望值.结果表明,采用信息扩散技术大大提高了小样本不完备信息的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合理可信,可为台风灾害的风险控制、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尾矿库风险评估的通用方法,是以尾矿坝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作为衡量尾矿库溃坝灾害风险度的唯一指标。该方法忽视了尾矿库固有致灾强度的自然属性,以及尾矿库下游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致使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溃坝风险与在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展的上海市溃坝的风险相同的不科学结论。基于脆弱性理论,在综合考虑尾矿库溃坝固有风险和承灾体内在脆弱性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尾矿库溃坝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损失率的承灾体风险损失评估方法,获得人口、财产和生态系统三类承灾体风险损失度,并建立了尾矿库溃坝灾害风险损失度评估方法。相关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尾矿库溃坝灾害脆弱性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评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