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尹文 《环境教育》2009,(6):57-58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nvironmental Educators’Initiative,简称EEI)是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BP公司于1997年至2007年间联合开展的一项环境教育项目,这是中国政府部门、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企业在中国环境教育领域的首次合作。这种崭新合作模式,有效融合了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BP公司在教育行政指导、项目管理和技术专长等多方面的优势,已被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大学与学校伙伴协作中心”推荐为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的“样板”。  相似文献   

2.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发起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开展起源于一个由政府部门、国际非政府组织及跨国企业携手开展的教育项目。 1997年7月14日,中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世界自然基金会和BP公司(原英国石油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联合开展一项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项目——“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nvironmental Educators Initiative——简称EEI)。就此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1,(6):13-13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是由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石油BP公司共同合作开展的环境教育项目。为期六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1997—2000年),项目第二阶段工作从2000年10月启动至2003年。该项目旨在提高中国中小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质量,普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增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参与的教师和教育者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理解力、价值观和技能,鼓励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伊始 ,西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培训中心于1月9日至11日 ,在重庆北碚召开了“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试点学校交流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教育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第一阶段的工作已初见成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自1997年正式启动以来 ,一直致力于“大力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 ,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 ,促进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培训中心为总结经验 ,将绿色教育不断深入开展下去 ,同时也为第二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 ,组织了这次…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 BP公司共同实施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第二阶段的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融合了项目合作三方各自的优势,在中国首开了由政府部门、国际非政府组织及跨国企业携手合作推进环境教育的先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的实施,主要通过教师的培训、资源开发和学校实施来提高学生的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公民意识及责任感,通过环境教育、培训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途径促进中小学生形成对…  相似文献   

6.
《绿叶》2005,(8)
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走近自然”环境图片展8月3日至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佳能公司在京联合举办“走近自然”环境图片展。现场展出的40张图片折射出中国从水资源被破坏到物种非法贸易、从森林被破坏到栖息地丧失等方面的自然环境问题,同时介绍了世界自然基金会25年来为改善中国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其间还进行了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的预备志愿者注册活动。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3,(5):55
Who is WWF?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经验最丰富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在全球拥有470万支持者以及一个遍布在96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从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6大洲的153个国家发起或完成了12000个环保项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一个由27个国家级会  相似文献   

8.
国际资讯     
《环境教育》2006,(11):79-79
☆新报告敲警钟:全球资源过度消耗本刊综合报道两年前,基于2001年数据发布的《生命行星报告》说,全球人口超出地球更新资源能力仅20%。而200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2003年的这一超出比例已上升至25%。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报告称,除非人类生活方式即刻发生改变,否  相似文献   

9.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1,(11):5-5
贵州: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贵州省环保厅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框架协议(2011~2015年)最近正式签署。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保护赤水河流域,推动流域综合管理,实现人水和谐及流域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项目涉及共同推进贵州、云南、四川3省建立合作保护赤水河流域协调机制;以水安全为目标,共同编制及实施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10.
英娃 《环境教育》2004,(11):8-11
李清简历:本人1997年6月遇到刘蕴华女士,就此跟随她踏入了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大殿;2000年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教育项目,并具体负责了由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与BP公司联合开展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第二阶段的协调工作;2001年直接参与了由教育部委托世界自然基金会负责开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编制,汇报工作。经过7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尽管对环境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不敢妄称是该领域的所谓专家,不过是知道了一些理论,并将之运用在现实社会中罢了。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环境教育法》及其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7月18日,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以下简称为《环境教育法》)。这个法律出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环境教育,提高每一位国民的环保热情。这部法律表明了日本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方针和措施。从世界环境教育发展史来看,日本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制定并颁布环境教育法的国家,仅从这个角度讲,这部法律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就该《环境教育法》出台的背景作简要介绍,就法律条款的基本内容作原本翻译(因时间仓促,如有个别术语用法不妥,敬请纠正),并对法律条款的重点内容作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12.
黄宇  田青 《环境教育》2001,(3):20-22
为了提高中国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普及性,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石油公司(中国)达成协议,推行“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该项目于 1997年 7月正式启动, 2000年 9月第一阶段项目结束。 缺乏环境教育专业培训人员是当前中国环境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中国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在职培训是克服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的第一阶段把重点放在为小学教研员、校长和教师提供在职培训课程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被选为实施这一课程的基地。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世界自然…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地理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尽管地理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环境科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要想使环境教育转化为良好的环境行为,还必须在地理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目前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即使受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分析环境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实际应用,在于解决环境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环境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因此,透过对环境教育政策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结合实践来验证政策理论的客观真理性,也可以检验某项环境教育政策研究、制定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即该项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与之相联系的客观规律和受控对象的客观实际。学校环境教育个案调查东北地区某师范学校,是一所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小学师资的乡村中等师范学校。自1978年建校以来,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教育人材。1995年初,新一届学校领导班…  相似文献   

15.
创建"绿色学校"是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仪 《青海环境》2004,14(4):168-169
文章以环境教育为前提,阐述了创建"绿色学校"是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并结合青海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对促进环境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东北大学、辽宁省环保局、辽宁省教育厅和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 LIEP)联合举办的“高校环境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01年 5月 12日— 13日在沈阳市东北大学召开。来自欧盟一些国家的环境教育专家,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34所高校的环境教育专家、教务处的负责人、学生环保社团的代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环境教育》杂志社以及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环保局的负责人共 16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60篇。   这次会议是继 1999年 5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绿色教育国…  相似文献   

17.
18.
在阐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基础上,设计了《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新思路的五个步骤:布置任务、计划安排、实施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评价,并从七方面研究了此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积极作用及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李婷 《绿色视野》2009,(9):49-50
一篇《宅啊宅啊就习惯了》的帖子在天涯上引来上万点击率,网友们的反应让帖子作者都感到吃惊,“居然有这么多同道宅人。”在宅人眼中,“办公室就是家里那100平方米,同事只是MSN上的头像,每天接触的只有送快递的大哥和送外卖的小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