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模型,并将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引入该计算模型计算企业的生态足迹,对成都市某企业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的生态足迹为230.66hm2,能源、原料和水的足迹最高,三者占总生态足迹的93.5%;企业生态效率为472384元/hm2,生态效率较高。这一研究定量揭示了企业的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企业生态足迹、提高企业生态效率指明了主要矛盾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能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经济、社会福利等期望产出与生态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生态效率测度框架,运用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从区域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演变趋势,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全国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839,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发展态势.南部、东部和北部等沿海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6941、0.6213、0.6087,位居前列;西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以及东北等经济区次之,能源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5803、0.5720、0.5623、0.5537;西北经济区能源生态效率均值为0.5087,位列末位.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459、0.074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9339、-0.6197、-0.0387,对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效率分析在制浆造纸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明生态效率的基本思想,提出资源效率、新水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4个生态效率指标的意义和具体计算方法,探讨将工业生态效率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制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生产分析、生产方案优化设计、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等方面,旨在为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项目的建设和环保管理提供具体和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我国燃煤电站的生态效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能源的生态效率角度出发,对燃煤电厂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评价,提出了提高现役燃煤电厂的生态效率的措施。所得结论对提高新机组和老机组的生态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征发展绩效,定量分析了经开区发展绩效时序变化和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 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经开区新鲜水耗、4种常规污染物(COD、NH3-N、SO2、NOx)排放均与经济发展呈相对脱钩. 2017年经开区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是全国工业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的1.2和3.5倍,COD、SO2、NOx排放强度是全国工业排放强度的72%、53%、52%. ②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两极分化程度不断缓解,对地区经济影响力整体上升. 空间分布上,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从东部沿海进一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 ③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190家经开区的生态效率并识别出典型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经开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全国仅10%的经开区生态效率为1,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耗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 东部地区经开区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35,大于中部地区(0.28)和西部地区(0.26).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经开区GDP差异较大,未来要加强不同地区经开区协作提高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生态效率,需结合研究识别出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针对性提质增效工作. 在经开区实施能耗、水耗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同时,在稳定末端治理成效基础上着力强化全过程和系统优化,深化源头降碳减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行业的生态效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毛建素  曾润  杜艳春  姜畔 《环境科学》2010,31(11):2788-2794
中国工业是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源头,解析工业各行业的生态效率可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必要信息.在分析工业构成并构建工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选择能源消费和废水、固体废物、SO2、工业烟尘、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研究的环境影响类别,界定了与这些环境影响相关的生态效率,估算了中国2007年的工业生态效率现状,结果为:能源效率615.5万元·ktce-1;废水和固废方面的生态效率分别为54.3万元·kt-1和1.9万元·t-1;工业SO2、烟尘和粉尘方面的生态效率分别为59.6、169.2和184.6万元·t-1.深入分析了39个工业部门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以上几种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行业不均衡性,表现为不同行业在不同类型生态效率中的工业排序明显不同;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态效率,不同工业行业的数值可相差几百倍到几万倍,表明通过优化工业结构将具有较大的提高工业生态效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市公共交通(分为公交车和出租车两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法,测算2010年-2014年兰州市客运交通生态足迹,并计算兰州市公共交通的生态效率和生态足迹强度.结果表明:公共交通生态足迹年均占比为7.41%;公共交通生态足迹和客运量呈同步增长态势,公共交通生态足迹年均增长1.71%;在影响公共交通生态足迹的因素中,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化石能源足迹年均占比分别为76.06%和62.32%;就生态效率而言,公交车生态效率是出租车生态效率的6.24倍.  相似文献   

8.
国外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姚治国  陈田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222-1231
旅游生态效率由生态效率概念衍生而来,是一个描述旅游单位经济产出环境影响大小的变量。提升旅游生态效率可以获得双向效应,也就是在创造新的市场就业机会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国外旅游生态效率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效率的概念、特征与理论模型;旅游生态效率理论的演化与应用;旅游生态效率提升的规划及措施;旅游者对生态效率战略的感知与态度;旅游生态效率规划实施的动力与阻力等。国外旅游生态效率研究具有研究范围和视角比较宽泛、研究方法手段丰富多样、研究案例较为典型、研究结论实践应用价值较大等特征。深化旅游生态效率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不仅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也为低碳旅游、旅游碳交易、旅游碳税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组织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最终结果是环境绩效,而环境绩效最终体现在全员环境意识的提高,资源、能源的高效率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的采用上.其中,看得见、摸得着、组织经营者最看重的目标之一是资源、能源的节约,因为这可给企业带来降低消耗、成本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轮胎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迫使轮胎行业在提供低能耗、低噪音、节能、安全的轮胎产品的同时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消减废弃物产生量,最大限度的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轮胎行业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轮胎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思路进行了归纳阐述,并以天津某轮胎企业为例进行了介绍,为同类型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