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MBR工艺在PCB线路板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世文 《环境工程》2008,26(5):68-69
采用MBR工艺对PCB线路板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1500mg/L,Cu2+1.5mg/L,MLSS6000~8000mg/L,DO控制在2~4mg/L,系统温度在20~40℃,停留时间为10h,曝气量在40~43m3/min的污水条件下,MBR系统出水水质良好且运行稳定,COD平均去除率在87%以上,Cu2+平均去除率在70%左右,同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膜MBR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研究了MBR工艺对COD、BOD、NH4+-N、SS及浊度等去除效果,在进水COD、BOD平均浓度为325mg/L、274mg/L的情况下,出水达到20mg/L和8mg/L,去除率在93%以上,SS及浊度去除率达到100%和98%,NH4+-N去除率79%,出水NH4+-N小于10mg/L。通过研究系统三氮转化可知,该系统没有发生反硝化反应,出水NO2--N和NO3--N浓度较高。通过投加葡萄糖人为改变容积负荷,在容积负荷变化3.2kgCOD/m·3d情况下,系统受负荷冲击影响较小,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8%以上。通过对膜通量的研究发现,膜通量在连续运行的前3天变化不大,第3天后,膜通量迅速降低,第10天后膜污染达到极限,因此清洗周期设定为3~4天。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在不增加新构筑物和不进行较大结构改造的前提下,研究将污水处理厂SDAO工艺提标改造为A2O和MUCT工艺的处理效果与差异。结果表明,驯化前期进水C/N为3.25,A2O和MUCT工艺的CODCr和NH4+-N去除率可达90.0%以上,但TN和TP去除率较低;后期补充一定量的碳源可明显提高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反应器稳定运行后维持进水C/N为6.75时,A2O工艺在稳定运行条件下,TN去除率可达75.6%,出水TN平均浓度为15.6 mg/L;TP去除率可达78.8%,出水TP平均浓度为1.4 mg/L。MUCT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相对较差,稳定运行条件下TN和TP去除率仅达62.8%和37.3%,出水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3和2.8 mg/L。分段进水可改善MUCT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运行条件下,出水TN和TP的浓度分别为20.3和0.9 mg/L,去除率分别为72.8%和86.8%。研究认为,在SDAO工艺的提标改造过程中,A2O工艺相对MUCT工艺具有明显优势,出水CODCr、NH4+-N及TN接近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出水TP可达一级B标准,需辅以化学除磷手段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缺氧反硝化+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合及染整工艺处理实际生产混合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污泥回流比为50%;污泥负荷:0.15kgBOD/kgMLSS·d;混合液回流比:200%~300%的工艺运行条件下,出水CODCr≤60mgL,CODCr去除率达到97.7%以上,出水TN≤14mg/L,TN去除率达到94.4%以上;出水NH_3-N≤3.82mg/L,NH_3-N去除率达到90.5%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该工艺出水效果良好,工艺简单可靠,运行稳定,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PVA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了一种高亲水性的膜材料——PVA膜材料,处理生活污水,在污泥浓度为8000mg/L,HRT为3.5h的条件下,出水COD值维持在20mg/L以下,平均去除率达到93.3%;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SS在1~3mg/L之间,平均去除率达到98.4%,有的甚至能达到100%;出水水质清澈透明,出水浊度平均在0.81NTU,小于1NTU,优于国家饮用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廊坊市安次区龙河东张务闸处河流微污染问题,构建了沸石生物滤池与海绵铁/石灰石滤池联合处理工艺,考察了联合工艺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及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海绵铁/石灰石滤池采用均质填充,海绵铁/石灰石体积比为3∶7。联合工艺在COD为72±11 mg/L、TP为1.52±0.53 mg/L、HRT为1.5 h的条件下,COD、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51%和85.37%;在常态水质条件(COD 56±10 mg/L、TP 0.65±0.14 mg/L)下,控制HRT为0.8 h时,COD、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33%和74.27%,出水COD、TP浓度满足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SBR+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化工废水,利用废H2SO4和废铁炭微电解,并以微电解-混凝沉淀+活性污泥为预处理,预处理控制工艺条件,S2-、色度、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0%,98.9%,66.9%;试验的pH,VFA数据验证了水解酸化的稳定效果,稳定运行后,COD总去除率达96.0%,SBR出水经粉末活性炭吸附后COD出水300mg/L左右,达到三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8.
根据天津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日光型厌氧好氧一体化技术,在宁河县大北涧沽村建设污水处理站。运行结果表明:平均出水ρ(COD)<60.3mg/L,ρ(BOD)<20mg/L,ρ(NH3-N)<32.75mg/L,ρ(TN)<33.5mg/L,粪大肠菌群数<30个/100mL。出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其中COD和BOD的平均去除率均达70%以上,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达95%。NH3-N和TN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但处理效果有待改进,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87%和38.25%。  相似文献   

9.
A-A2/O工艺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除磷脱氮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南方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介绍了A-A2/O工艺在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工艺对BOD5、COD、SS的去除效果良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对于氮磷去除,出水NH4-N<0.5mg/L,TN<15mg/L,TP<1.5mg/L,但TN平均去除率只有45%左右;TP大多数的去除率在30%~50%之间。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碳源不足。为提高除磷脱氮效果,采取了投加PAC来辅助除磷,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混凝沉淀-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苯乙烯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凝沉淀酸化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苯乙烯生产废水,通过治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废水CODCr平均浓度为1160mg/L时,CODCr去除率为882%,出水水质稳定,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石灰-铁盐法预处理煤制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石灰-铁盐混凝沉淀法预处理煤制油废水时,不同条件参数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及B/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水温30℃,石灰乳调节pH为10.5左右,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500 mg/L,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10mg/L,为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经该工艺混凝预处理后废水COD从4 502 mg/L下降到2 026 m...  相似文献   

12.
造纸废水可生化性差,处理困难,对其进行生化前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联合处理,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实验研究了两种造纸废水混凝处理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投药量,得到的结果分别是:卫生纸车间废水为聚合氯化铝(PAC)75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0.075 mg/L;板纸车间废水为聚合氯化铝(PAC)35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0.125 mg/L。在此工况下,卫生纸车间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了62.12%,色度去除率达到92.12%,SS去除率达到了95.36%;板纸车间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了44.03%,最佳色度去除率达到90.25%,SS去除率达到93.18%。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UASB-A/O耦合工艺处理高含氮印染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中试考察了UASB-A/O耦合工艺分类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 在前处理废水UASB进水流量为0.065 m3/h,染色废水UASB进水流量为0.260 m3/h,同时A/O工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该耦合工艺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最终出水ρ(CODCr)<200 mg/L,ρ(NH3-N)<10 mg/L,ρ(TN)<15 mg/L;染色废水和前处理废水在耦合工艺的UASB段都实现了高效厌氧氨化,染色废水厌氧出水ρ(NH3-N)占ρ(TN)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前处理废水稳定在85%以上,并且在常温厌氧条件下也可以实现较好的氨化效果;通过调整前段UASB的运行参数可有效实现对VFAs(挥发性脂肪酸)的调控,使之为缺氧反硝化提供充足的高品质碳源,以达到高效脱氮的目的;耦合工艺对印染废水中的PVA(聚乙烯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UASB段对PVA的去除率在10%~40%之间,A/O段对PVA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生化-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含季铵盐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好氧-氧化偶合絮凝工艺处理特种有机废水,研究了在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处理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0~3000mg/L范围内,经厌氧-二级好氧处理,COD总去除率可达95%,再通过氧化偶合絮凝处理,出水COD可降至80mg/L以下,COD总去除率可高达97%以上,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SBR反应器内短程硝化系统快速启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快速启动自养短程硝化系统的方法,研究了溶解氧(DO)、pH、温度、外加有机碳源对自养短程消化系统的影响。以硝化污泥接种反应器(SBR),在纯自养条件下利用高浓度溶解氧1.0~1.6mg/L和中温(35±1)℃达到亚硝酸氮的快速积累。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80~300mg/L,HRT为12h,控制pH值为7.5~8.5、温度在(28±1)℃、溶解氧浓度为0.8~1.2mg/L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亚硝酸氮积累率高达95%。试验证明投加有机碳源(COD)50mg/L左右时,不会对短程硝化系统产生影响,且能实现较高氨氮去除率和稳定的亚硝酸氮积累率。  相似文献   

16.
CAAC工艺处理模拟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大豆深加工行业废水处理的需要,结合好氧-厌氧耦合(AAC)工艺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研发了连续化好氧-厌氧耦合(CAAC)工艺.该工艺通过水流方向上交替改变的环境条件,实现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污染物的去除和剩余污泥减量化.试验采用模拟大豆深加工废水厌氧出水进行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1.3 d时,出水ρ(CODCr)保持在50 mg/L以下,CODCr去除率为95%,出水ρ(MLSS)保持在0~15 mg/L.经过301 d的试验,仅排放污泥1次,表观污泥产率为0.157 1,为活性污泥法的31.4%,具备良好的污泥减量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低温焦化废水铁炭微电解-A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13℃低温环境中,Fe∶C=10∶1、pH=1.5空气搅拌条件下,Fe-C微电解对高浓度焦化废水COD的去除率为19.7%,B/C值从0.236提高到0.571.未加稀释水的条件下,Fe-C预处理后焦化废水厌氧COD去除率与常规补加稀释水的效果相当,静态自然消解速率为123.1 mg/L·d.处理后的焦化废水CO...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试剂组合工艺对炼油碱渣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进行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3,废水与铁碳填料的体积比为2∶1,微电解反应时间2 h,曝气的条件下,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超过42.5%。Fenton试剂处理微电解反应出水的最佳操作条件是:pH值在2~3之间、反应时间2.5 h、Fe2+浓度为800 mg/L左右、H2O2浓度为0.25 mol/L,在此条件下,Fenton试剂处理微电解处理后的炼油碱渣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63.8%以上,微电解/Fenton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在79.2%左右,可生化性由0.16提高到0.56。  相似文献   

19.
对苯磺酸甲酯生产工艺排出的主要两股高浓度废水进行了治理方法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磺化洗水经石灰乳中和及一次减压蒸发,其CODCr值从1.48×104mg/L降至161mg/L,去除率为98.9%;酯化洗水经液碱中和?减压蒸发?分馏和精馏甲醇,其CODCr值从1.09×105mg/L降至1529mg/L,去除率为98.6%?生产规模为年产苯磺酸甲酯400t,从其排出的废水中每年可以回收工业甲醇83.2t和苯磺酸钠139t,减少CODCr的排放量308.7t?   相似文献   

20.
双循环两相组合生物处理工艺强化脱氮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杨  黄勇  李勇 《环境工程》2005,23(2):69-71,55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 (BICT)生物处理工艺 ,采用人工配水在设定工况下对BICT工艺试验装置的脱氮过程和脱氮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 ,BICT工艺脱氮机理为序列式硝化反硝化。独立生物膜法硝化区的设置 ,强化了系统的硝化能力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适宜条件下脱氮效率可达 80 %以上 ,出水TN <1 5mg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