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工业污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产生的污泥,是当代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点,上海石化总厂所属水质净化厂在净化工业用水过程中,每天排放含水率98%左右的污泥300t,每年为109.5kt,脱水后含水率为85%的污泥量,每年为14.6kt,此外,石洞口电厂日排放量也在80t以上,上海市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合理处置并利用污泥已成为当务之急。污水净化厂产生的污泥,发达国家一般 相似文献
2.
3.
图1臭氧减量污泥实例流入下水曝气池参照系曝气池减量系→→沉淀池剩余污泥贮槽↑→排放水臭氧处理设备↓←↑↓↓↓格栅分配槽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根本途径就是把水中的有机物最终以污泥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然而,即使圆满地达到了这一步,也还未完成整个处理过程,接下去的污泥处理,依然是水处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处理不慎,极易引起二次污染甚而使整个系统运行变得毫无意义。目前,工程人员普遍面临两大问题:①污泥处理配套技术不完善,设备性能差,凝聚剂效果不显著、不稳定;②污泥处理运行… 相似文献
4.
5.
6.
生物沥浸处理对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通过摇瓶培养试验研究了生物沥浸处理对城市污泥离心脱水率、污泥过滤比阻、泥饼压缩系数等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生物沥漫过程中污泥Ph、Fe2 、Fe2 、污泥颗粒Zeta电位、粳粒粒径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以亚铁和硫作为复合能源物质时,污泥经过生物沥浸处理后,其离心脱水率可从原始污泥的60%提高到74.4%;污泥比阻从处理前的1.83×109 s2·g-1下降到0.39×109 s2·g-1,降低了79%,压缩系数也从原始污泥的0.98降低为0.58,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达到不加絮凝剂而可直接机械压滤脱水的性能要求.研究还表明,污泥生物沥浸处理后.随着Ph的下降,污泥颗粒Zeta电位趋于零以及污泥20~60μm粒径范围的颗粒含量明显减少,可能是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是一种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能够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泥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污泥的处理处置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的污泥脱水技术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脱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污泥脱水干化处理新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污泥脱水干化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和某些吸水剂法是油田污泥脱水干化的良好方法。微波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速度快、处理彻底,要求处理设备少、占地面积小;吸水剂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工艺简洁、成本低,其中硅藻土是一种很好的吸水剂,能重复利,且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我国矿井排水处理现状,简要论述了对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煤泥妥善处理的重要性,并对煤泥处置的方式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研究了污泥热解过程产生的颗粒物及其中8种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颗粒物的生成速率分别在400~600℃和1000℃保温30min的两个区间内达到峰值.8种重金属的热挥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Cd > Zn > As > Pb > Mn > Ni > Cu > Cr,而其在颗粒物中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Pb > As > Mn > Zn > Cd > Ni > Cr > Cu.颗粒物重金属在热解气中的体积浓度随热解过程呈上升趋势,Zn和Cd则在升温阶段(1000℃以前)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研究表明,污泥热解颗粒物富集的重金属超标,因而污泥热解尾气颗粒物的去除装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生物沥浸处理中微生物菌群和胞外聚合物对城市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城市污泥生物沥浸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胞外聚合物(EPS)变化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对进一步揭示生物沥浸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试验探讨了硫杆菌和异养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变化及EPS在生物沥浸法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沥浸处理的前2 d内,由于硫杆菌A.ferrooxidans LX5和A.thiooxidans TS6的大量生长,导致生物沥浸污泥的pH从初始的4.62显著下降至2.47,进而导致污泥中异养菌数量从初始的2.65×108CFU·mL-1下降至8.20×106CFU·mL-1,污泥中EPS含量从初始的28.18 mg·g-1(以VSS计,下同)显著下降为13.53 mg·g-1.A.ferrooxidans LX5和A.thiooxidans TS6的大量生长、异养微生物细胞的死亡破裂及EPS含量的下降共同促使污泥的结合水含量从初始的37.28%下降至21.10%,最终导致污泥比阻从初始的5.14×1012m·kg-1显著下降至6.92×1011m·kg-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原始污泥在剥离EPS后其比阻仅为原来的11.23%,其脱水性能与生物沥浸2 d后的污泥在0.05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污泥中A.ferrooxidans LX5、A.thiooxidans TS6和异养微生物菌群数量的改变及EPS含量的减少是生物沥浸法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寻求城市污泥安全农用的方法是当前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8个玉米品种对新鲜城市污泥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所选择的8个玉米品种均可以在污泥上生长,大丰5品种对锌的累积量最低,04杂1品种对镉累积量最低,会单4品种对铜和铅累积量最低;玉米种植可显著降低城市污泥中的含水率,比不种玉米的对照处理(69.43%)水分去除率提高9.05%~17.50%,有利于城市污泥的干化及后续利用;各玉米品种植株中的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均高于有机肥标准(NY525—2012)的总养分要求,而重金属镉和铅的质量浓度除赛田3品种外其他品种均低于农用有机肥标准(NY525—2012)的限量值;玉米种植后城市污泥中的总养分和锌、镉、铜、铅4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变化很小.可见,利用玉米处理新鲜的城市污泥既可降低城市污泥中的水分,又可以产生一定量优质的有机肥原料,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鞍山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现状,分析论述鞍山市现有污泥处置方法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并提出污泥处置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4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统计数据,分析了污泥产生特性和污泥处置方式。结果表明:广西城市污水处理厂2017年污泥产生总量为8.20万t/a(绝干),处置方式以直接填埋、堆肥土地利用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主,直接填埋量、堆肥土地利用量、水泥窑协同处置量分别占比26.98%、37.68%和35.34%;广西主要城市污水处理厂2017年平均污泥产率为4.18 t/万m 3(污泥含水率80%),污泥产率普遍偏低。针对污泥处置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建议加强污泥处置后的跟踪评价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脱水污泥常见的处置方式是焚烧、燃烧发电、堆肥后土地化利用和填埋等。无论采用哪种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方法,输送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污泥管道输送技术是以管道输送设备为核心,融合城市污泥的预处理和处置工艺的集成化系统。通过对城市污泥的流变特性和输送特性实验测试,其流变方程符合幂定律关系式;通过环管实验拟合出了污泥在管道中的阻力损失与输送距离和输送流量之间的关系,经验证,其理论计算和实际测定基本相符,证明管道输送方式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泥的远距离输送,为城市污泥管道输送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Anaerobic sewage sludge capable of rapidly degrading 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 was successfully acclimated in an anaerobic reactor over 280 day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0 to 280 days, the TBBPA degradation rate(DR), utilization of glucose, and VSS wer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After 280 days of acclimation, the TBBPA DR of active sludge reached 96.0% after 20 days of treatment in batch experiments.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s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determinations,the diversity of the microorganisms after 0 and 280 days in the acclimated anaerobic sewage sludge was compared. Furthermore, eleven metabolites, including 2-bromophenol,3-bromophenol, 2,4-dibromophenol, 2,6-dibromophenol, tribromophenol and bisphenol A,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Moreover, the six primary intermediary metabolites were also well-degraded by the acclimated anaerobic sewage sludge to varying degrees. Among the six target metabolites, tribromophenol was the most preferred substrate for biodegradation via debromination. These metabolites degraded more rapidly than monobromide and bisphenol A. The biodegradation data of the intermediary metabolites exhibited a good fit to a pseudo-first-order model.Finally, based on the metabolites,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proposed. In conclusion, the acclimated microbial consortia degraded TBBPA and its metabolites well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