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 位于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中段的寿昌地区,中生代期间,由于区域火山作用结果,堆积了厚约1300~5100米的火山沉积岩系。对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来说,这套火山沉积岩系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很早就引起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刘季辰、赵亚曾、李春昱、邹鑫祜、顾知微,陈其奭等先后进行过研究,1965年浙江省区测队进行20/1万区测时,这套火山沉积岩系的地层层序才基本确立,从下而上四分为劳村组、黄尖山组、寿  相似文献   

2.
1983年笔者在对寿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调研的过程,发现了两套分别属于英安质和流纹质的、具良好熔结分带的火山灰流凝灰岩。英安质火山灰流凝灰岩为黄尖山旋回晚期(Ⅰ_4)、流纹质火山灰流凝灰岩为寿昌旋回中期(Ⅱ_2)的产物。本文在研究火山灰流凝灰岩成分和熔结分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X光、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及旋转台鉴定等方法,对其中长石的成分和结构状态及其在熔结分带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石的成因信息。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随着火山岩研究工作的深入,对熔结凝灰岩的了解和认识已有了新的发展。在认识和研究灰流熔结凝灰岩的同时,近几年来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熔结凝灰岩并非火山碎屑流成因,而与H.B科罗诺夫斯基的熔离成因观点极为吻合。笔者将这种岩石称之谓熔离熔结凝灰岩。它在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分布较广:江苏溧水火山岩盆地晚侏罗世东芦山旋回、浙江晚侏罗  相似文献   

4.
<正> 火山灰流岩席(以下简称岩席)常常是难以对比的。其原因有:(1)原始分布不连续;(2)保存不完整;(3)熔结和结晶具有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特征;(4)平均粒度和分选度在垂向和径向上是渐变的;(5)斑晶在化学成分以及数量、种类和矿物成分上具有分带性;(6)各喷发旋回连续形成的岩席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分带性方面具有相似性;(7)侵位在源区周围不同地段的带状灰流岩席是连续脉动式喷出形成的;(8)带状岩席溢出相与火山塌陷内部相在成分、厚度和熔结度上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桐庐火山—构造洼地火山灰流凝灰岩是该洼地内发育的一套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同一火山活动旋回的第一亚旋回及第二亚旋回的下部(图1),是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寿昌地区位于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中段(图1),西至田坂村,东至儒源, 南至童家,北至石马头,总面积约500km~2,是浙西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 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是燕山运动早期在区域复式背斜隆起基础上因断陷作用而形成的火山岩盆地。东南是金衢盆地和浦江盆地,多以断裂为界;北西为桐庐—淳安复式向斜,亦多以断裂为界;南西和北东均以沉积不整合覆盖于下古生代地层或更老的  相似文献   

7.
处于重力稳定状态的岩浆房要产生喷发作用,其可能的躯动力有两种:其一是开放体系岩浆房的下部岩浆脉冲补给使岩浆房体积膨胀,产生可克服上覆围岩强度的超压;其二是封闭岩浆房中的结晶作用,导致挥发组分出溶、体积膨胀而产生克服上覆围岩强度的超压。本文通过对江西广丰地区中生代火山灰流相凝灰岩研究认为,这两种可能的火山喷发机制可通过剖面上晶屑含量与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的对应变化关系来识别,前者为晶屑含量呈递增的喷发韵律,而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后者则晶屑含量呈快速递减的喷发韵律,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这两种机制的识别,对于预测现代活火山喷发周期,分析古火山活动阶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熔结凝灰岩的碎屑组分是由刚性碎屑一岩屑、晶屑和塑性碎屑一玻屑、浆清净岩屑以及胶结物火山灰尘等二部分组成,其中研究塑性碎屑有重要意义。我国翻译的文献资料中把熔结凝灰岩中的塑性碎屑称之为“浮石”或“浮岩块”或“火焰石”,国内有些地质工作者则命之为“浆屑”、“塑性岩屑”、“浮岩块”等,其意是指馆结凝灰岩内的一种块度较大的塑性碎屑。通过大量的熔结凝灰岩薄片观察,我们认为“浆屑”与“塑性合屑”可作为同义词,“浆”是指岩浆,当然是可变形的特殊塑性体,“屑”是指硬化后的岩浆,这是从岩浆到岩石这一热动力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凝灰熔岩、碎斑熔岩、熔结凝灰岩三种岩类在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中占有重要位置,据初步统计,全区八种火山岩柏类型中,凝灰惦着占10.94%,烙结凝灰岩类占23.24%。所以正确鉴别这三种岩石对于火山岩层划分与横向对比、恢复火山活动、演化历史等有重要意义。下面列表分八个方面介绍各岩类持证并供对比鉴别(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凝灰熔岩与熔结凝灰岩匕别明显,鉴别标志清楚,而与碎斑熔岩有区别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是属于同一火山活动过程中的同一岩浆房内的岩浆,经历了相同的分异结晶作用和熔离作用后而处于个同…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出露的两条花岗斑岩带分布在与嫩江—八里罕断裂相关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内。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4.99±0.9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70.56%~78.34%,(Na2O+K2O)为7.10%~8.9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20,富硅、碱,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花岗斑岩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4.71),Eu负异常较强(δEu=0.33~0.73),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高场强元素Th、U,Sr、Nb、Ti相对亏损,呈明显负异常,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嫩江—八里罕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曾发生短暂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12.
<正> 引言杜布龙(Duobblon)位于瑞典北部瓦斯特卜顿西北,临近加里东前缘的一套前寒武纪岩石中。这个地区位于波罗的海地质构造中一条重要的分界线附近;是斯韦考芬时期(即前寒武纪中期,年龄值为1700—1950百万年)北部大陆和南部海洋之间的一个过渡带。该区上地壳岩石超复于板块边界之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安吉地区地质灾害的调查概况,对其成因类型,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和防治对策作了探讨,这圣方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布伦地区前寒武纪流纹熔接凝灰岩(图1,2),几年以前 Einarsson(1979)和 Lindroos 及 Smellie(1979)作过描述,它是由熔接的或部分熔接的流纹岩和火山灰落或火山灰流成因的凝灰岩组成。熔接凝灰岩单元约有60米厚,延伸长度达4到5公里,包括三个主岩流,各岩流均被1到10米厚的砾岩层隔开。底部岩流分布范围最广。而整个单元在横向上向东尖灭。  相似文献   

15.
仙岩矿区位于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大罗山巨型破火山口的西南边缘,地处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区域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为一中心式火山机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江西广丰岭底早白垩世破火山口进行了全面研究,选择军潭山—岭底实测火山旋回地质剖面作为该火山口基准剖面,厘定了该火山机构早白垩世中墩组第三旋回火山岩地层及其与晚期火山活动侵入的花岗斑岩的关系,划分了火山岩岩相类型、组合;对基准剖面采集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岩相、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火山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的成因机制,探讨了母岩浆性质、起源及火山—侵入作用的构造环境。研究认为,岭底火山岩为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以挤压为主并转向拉张的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铜钹山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区域岩浆构造演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晚白垩世花岗岩的侵入在滨海地区岩浆作用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区域成矿中,首先在锡、钨矿化中起主导作用。由此便可理解晚白垩世侵入杂岩会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前将侵入杂岩划分为三个侵入岩系(塔季宾、巴切拉兹和滨海岩系),目前正受到批  相似文献   

18.
<正>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处于东南沿海海西—印支褶皱带绍兴—龙泉隆起带上。区内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广泛发育侏罗纪火山岩和侵入岩体。其中以侏罗纪磨石山群火山岩为主,它不整合地覆盖在陈  相似文献   

19.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环境恶化事件不但导致了生物大绝灭,而且造成了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崩溃。为了研究三叠纪早期生物复苏过程中的环境特征、碳氧同位素演化上的地层学意义,对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早三叠世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与已知的平顶山北坡剖面碳氧同位素地层曲线相似。δ13C值在Induan阶、Olenekian阶底部首先表现为大幅度负漂,随后呈上升趋势。δ18O值除了表现出1Ma的周期性波动之外,与δ13C低值区对应处也具负偏趋势。δ13C、δ18O值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早三叠世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复苏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20.
<正>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交代矿床和脉状矿床中,都可以看到矿体具有垂直分带现象。当然,正确地认识这一事实和成矿后的侵蚀程度,对单个矿床的勘探是很重要的。自1937年开始,40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日本和南朝鲜的许多接触变质矿床和脉状矿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