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企业安全理念与认识我们的先人将安全概括为"无危为安,无损为全",按现代科学的说法,人们行为的全过程,不发生人身伤害,不造成财产损失,不酿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状态就是安全。从事故概念和定义本身来讲,不发生事故就是安全。为了不发生事故或将事故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就需要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控制风险);要控制事故发生的灾害性,要将事故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也就是要控制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为了避免事故,就需要高度认识事故、识别事故,评判事故、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小。而且,能够预知事故,及时和积极地做好  相似文献   

2.
2015年,作者调研收集了石油开采企业的64起事故,通过走访调查得出了事故原因,并将事故一级因子分为人的不安全心理、管理的缺陷、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本刊2016年第3期《油田事故原因的心理分析》中介绍了第1类事故因子——"人的不安全心理",本期作者将介绍剩余的3种事故因子,其中涉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事故看似与心理无关,实则是环境引起了员工心理变化;而涉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事故似乎与心理有关,实则可能由设备导致。只有发掘事故原因中的深层因素,区别各种事故因子,才能"对症下药",排除干扰,进一步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顶板、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4类煤矿事故,首先通过2-4 Model分析100起煤矿事故不安全动作,构建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然后研究4类事故的行为风险后果值及每类事故中不安全动作对行为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煤矿事故行为风险预防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事故行为风险最大,其次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水害事故行为风险,顶板事故行为风险最小;未能有效探放水、未按规定施工生产、违规指挥生产这3种不安全动作对煤矿事故行为风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为给事故预防与调查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运用信息科学与安全科学方法,开展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所致事故模式研究。基于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构建安全系统中安全信息流动的一般模型;分析安全系统中引发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并构建"信源-预测-决策-执行"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根据事故案例,分析验证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多级安全信息不对称的事故致因模式主要包括"真信源—安全信源"信息不对称、"安全信源—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和"安全信宿—安全信宿"信息不对称等3种事故致因模式,且具有充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对待事故上,有的单位为减少“负面”影响,对事故处理采取“低调”,不向上报告,不调查事故原因,不追究当事人责任。其单位领导解释说,当事人已受到伤害,如果我们再给其处分,从情理上讲不过去。把“丑”遮起来,其实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事故不及时调查原因,不追究责任,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对事故统计分析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1.由于事故报告表格较复杂,一些新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基层企业事故统计人员无法适应。江苏省各市、县、区事故统计分析人员大都新从事统计工作,工作经验较少,对事故方面数据收集不全面,对事故的分类、事故损失、事故原因分析不熟悉,对事故描述比较粗浅简单,导致报表数据填写不全,有的事故原因分析不准,经济损失和工作日损失与实际损失出入较大,数据普遍偏低。2. 统计工作力量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各省辖市安监局从事事故统计分…  相似文献   

10.
历年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企业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作业操作过程中。理论上可以说“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就控制了事故”。目前,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安全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企业控制事故的主要方法都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从事故形成的两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看,要在物的条件差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事故,必须发动作业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测和控制,并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企业班组中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反映某一地区的本质化安全程度,运用事故死亡弹性指标和云模型,探究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致因。基于既有统计指标,提出兼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评估指标(事故死亡弹性);将事故死亡弹性视为不确定性概念,采用云模型分析2000—2011年山东省危化品企业事故时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4月份事故严重程度最高,且分布呈现很大的不稳定性,6月份事故严重程度最低,12月份事故严重度分布最为稳定;在空间尺度上,鲁西南地区事故严重程度分布不均匀性和不稳定性最大,鲁中地区的事故不均匀性较小且稳定;易燃易爆化学品为事故主要致因物,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为导致事故的主要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2.
据我国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占年度事故总数的70%-80%。因此控制不安全状态,必须联系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管理控制。检查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生产中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对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化工事故发生机理,考虑事故链中因素的因果关系与事故网络的结构特性,基于复杂网络研究化工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以事故案例中因素与结果为网络节点,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为边,建立化工事故网络模型,分析网络中节点的度值、结构洞,构建化工事故凝聚网络,分析凝聚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在化工事故网络中存在8种致因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占比高达87.5%。通过结构洞分析可有效找出网络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潜在致因因素;通过凝聚网络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致使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连接比例高达29%,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本文尝试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探求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并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事故管理包含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分析、事故登记统计、事故处理、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科学管理事故资料,获取大量可靠的事故信息,是揭示事故规律及影响因素、实现危险预测预控、进行有效安全评价、正确进行安全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提供安全宣传教育资料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企业事故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事故资料收集不完整、整理不规范、统计分析方法不科学、资料利用率低、安全投入决策缺乏依据等,不能很好地发挥事故管理作用.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吕海燕 《安全》2015,36(1):3-7
详细分析2013年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事故扩大的3起特别重大事故,在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存在误区,不重视。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强令工人冒险作业;事故应急响应不及时,缺少协调指挥机制;预案不实用,预案间相互衔接较差;应急处置责任不落实,准备工作不到位。针对问题提出应抓好明确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做好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做好事故处置相关工作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相似文献   

18.
<正>当事故发生后进行现场紧急施救时,由于事故现场的种种原因,在抢救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二次伤害,从而导致事故的后果进一步扩大。在事故发生后,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呢?笔者认为,在对事故进行抢救时,应该与平时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也一样,切实做好"四不伤害"工作。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  相似文献   

19.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构成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4类(即事故的4M 构成要素):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由于管理较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现代职业安全》2006,(8):90-91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