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内涵为基础,梳理其关键属性逻辑,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31个省级样本进行了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推导和贝叶斯概率法推演了图谱图像关系。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涵盖国土生态修复和空间生态修复双重内容,具有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特征;(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之间存在线性和幂两种典型的图谱图像状态,三属性之间具有25种谱像关系;(3)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之间具有6种类型的贝叶斯条件架构,先验概率中“资本性总量≥资产性总量≥资源性总量”条件架构体现了最高成效,图谱图像关系中有条件的线性函数图像Ⅱ的后验概率最高(75.51%);(4)以区域全部国土空间为资源属性的基础,通过国土生态修复和空间生态修复实现“资本≥资产≥资源”属性总量的交互转化状态,是三属性关系优化的重要方向。研究显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三属性之间存在多种函数谱像关系,充分认识图谱图像规律及其贝叶斯条件概率分布,有利于优化实践模式并提升综合成效。 相似文献
2.
裴倩王利杜鹏崔晓琪焦雅楠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0):1153-1160
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建设空间必要性模型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水文分析构建潜在陆域和水域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分析生境斑块间的作用强度,利用连通评价指数提出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结果表明:(1)共构建219个生态建设空间斑块,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有13个,多为极重要和较重要生态源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南部和西北部山地。(2)初步生成的86条潜在陆域生态廊道中,重复廊道较多且交叉严重,而通过MCR模型构建的生态廊道缺少了水域生态廊道。(3)选取相互作用强度> 0.7的陆域生态廊道为重要陆域生态廊道,共17条;当汇水面积为2.25km2时,水域生态廊道为9条,能较好地连通各生态建设空间。(4)将生态建设空间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评价分为三级,I级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为生态网络的核心区,位于旅顺口区西南部,以林地、耕地和水域为主,有利于物种迁移,应优先考虑对其进行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强化空间管理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空间开发、促进"多规合一"的新要求。同时,探索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以长春新区发展规划为例,提出前端空间引导、后端影响调控的生态空间管理体系。前端通过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空间识别,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确定开发"底线"。后端通过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技术,对生境退化度及生境质量进行空间评价,识别生境威胁源影响区域,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控建议。研究表明:耕地是新区发生变化幅度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纳入生态空间管控的用地约占16.2%。其中,15.8%的用地建议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未来城市开发对生境有一定影响,整体生境质量平均值由0.401下降至0.328。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内涵剖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耦合协调、面板向量自回归和空间杜宾模型测度了2005—2020年31个省区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城镇化发展效应的交互影响和空间联动效应。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数由0.179增至0.740,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城镇化效应指数由0.134增至0.833,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2)耦合协调度由0.394增至0.886,从轻度失调向良好耦合协调转变,表现为“中部>东部>东北>西部”;(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自身和城镇化发展效应的解释力分别为60.9%和15.6%,城镇化效应对自身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分别为84.4%和39.1%;(4)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空间回归系数为0.148,城镇化发展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直接效应为0.221%,空间溢出效应为0.071%;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解释力更大,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时序耦合协调性;城镇化发展效应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之间具有不对等的... 相似文献
5.
6.
7.
张文香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
本研究以反规划理念为指导,首先通过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对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强制性保护;通过生态型河流廊道的建立、高产农田的保护利用、生态交通走廊建设,形成规划区内的水网、绿网;通过发展区域分析,并结合拟开发改造地块和出让地块,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最终形成规划图底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研究——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概念阐释和特性分析,从国际和区际旅游合作开发的视角,初步研究了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的战略,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廊道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请世界遗产为例,探讨了"丝绸之路"的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等问题.指出"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必须重视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尊重其历史价值,全方位加强区域互动无障碍合作,切实推动"丝绸之路"走向国际化,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经济利益共同体,打造世界一流的遗产廊道型旅游精品.该研究以期为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水体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水体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景观水体的生态治理技术及其机理,重点介绍了人工浮岛、生物操纵等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期对景观水体的治理和修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以生态工业园为例,探讨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机理,论述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原则,即循环性、进化性、多样性和地域性,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存在的生态问题,通过工业园区企业的生态机理、多样性分析以及关键种企业的建立,构建良好的闭环系统,有效提升生态工业园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资产是以货币的形式来度量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资和生态服务的价值,核算一个区域的生态资产实际上就是评估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绿当量依据"服务功能相当、服务价值相当"的理论,以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为参考标准,能简单、高效、可计量地核算出区域的生态资产价值。通过生态绿当量模式,核算了云南省抚仙湖流域1992—2014年间的生态资产价值。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1992年、1996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4年生态资产价值分别为161.44亿元、162.02亿元、160.56亿元、160.49亿元、160.52亿元、160.45亿元,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抚仙湖提供的生态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90%,湖泊在维持生态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由制度构成的一个相互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本文基于文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研咨询,从广义和狭义层面,分别对生态文明制度进行梳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与省级层面实际情况,本文将广义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为源头保护制度体系、损害赔偿与激励体系、追责考评制度体系和污染治理制度体系四大板块,并针对国家与省级重点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资源保护制度链与污染防治制度链。同时,对制度地位、制度衔接、相互关系及其优化选择进行分析,以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推进生态文明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2008年、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该县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易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065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405 hm2,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大致相当,米易县处于地区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立体气候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变得越发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泉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亟需对其市域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城市的发展,从生态敏感性的视角,通过对泉州市域的生态用地和城建用地的划分,在以保护生态用地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用地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测算,最后分别按照国际和国内两种指标来测算其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概念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帐户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即平均水资源产量、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计算了安康市1996—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累积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指标,利用水足迹模型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全面性和对比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客观评价安康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情况,为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5个单项指标。定量评价了西安市1990—2009年、2009年各区(县)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两者协调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