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请为救灾勇士多准备些"粮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写给各类灾害发生后而成立的救灾指挥部的话。“粮草”是古话,有“人马未到,粮草先行”之说,古代打仗用马,故“草”很重要。“粮草”用现代话讲指的就是物资。  相似文献   

2.
当“非典”突然袭来时,同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人,为什么有的被感染,有的却安然无恙?患了“非典”的人,为什么有的病重不治,有的却化险为夷?人的自身免疫力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非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瘟疫吗?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非典”?本刊特邀著名免疫学专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凤连教授,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雍爱琳,就这些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撰文,希望能给您带来祥和、健康。  相似文献   

3.
欧洲各国普遍倡导的“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起源于丹麦.丹麦王国为北欧国家,本土有人口5628万,据官方统计,10个丹麦人,9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这不能不说是个真实的“童话”,自行车人均拥有率居世界前茅.丹麦每8个人中就有1人每年购买一辆新自行车.  相似文献   

4.
女娲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历史故事中的人物。 女娲是“造人”的,她造了很多的人,并教人繁衍生息,所以后人称她为人类的祖母。但是,这远不及她“补天”的名气大。因为,一说“女娲补天”,炎黄子孙几科无人不晓。这倒不是补天比造人更伟大,而是更切实际,更能让人肃然起敬。 据推测,女娲生活的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曾突然发生过大地震,巨大的地震,引起了山崩地裂、洞顶坍塌、洪水泛滥、猛兽横行……。面对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女娲带领她的部落群体,用石器和木棍之类的工具去“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遥想当年,这场面该是何等的动  相似文献   

5.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千百年来人们适应环境的健康指南。由此可见“夜生活”、“开夜车”会损害身体健康。据了解、调查、询问,当今在校大学生熬夜已很普遍,并已养成了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往往在学业或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却失去了健康,甚至英才早逝。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3,(3)
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现今,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关注环境质量。即讲卫生成了日常行为,“药物消毒”这个以往主要为卫生防疫部门重视的工作,眼下也成了普通家庭的生活所需。不少人问及“怎样选用消毒药”、“怎样配制消毒药”、“怎样进行药物消毒”等医学界统归为化学消毒法的事项。为此,笔者特将这方面的科普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6,(5)
都知道,指纹、牙纹是人体的生理“身份证”,其实,人体的生理“身份证”很多,已揭示出的有如下述:声纹是指一个人讲话的声音,经声响分光摄声仪转换成波形,这波形就是声纹图。由于每个人发音器官的微小差异,以及年龄、性格、语言习惯等多种原因,使每个人讲话的每一个字的频率都不  相似文献   

8.
基因污染不可不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萍 《灾害学》2002,17(4):82-82
时下,“基因”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不过,基因也和原子能一样: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亦具有破坏性。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其化学“建材”几乎都是一样的。基因构成材料的这种通用性,使人为重组的基因有可能污染自然界生物的基因库——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从人类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一种本领,也就是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现在已经不单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撒播在几千万hm2的庄稼上。这些新型的庄稼,我们称之为“转基因作物”,即其基因是经过工…  相似文献   

9.
防治春困     
《民防苑》2006,(2)
“春眠不觉晓”。每到春暖花开,阳光普照,气候宜人的日子,不少人都有一种懒洋洋,睡不醒的感觉。尽管晚上早早入睡,可是早上醒来仍然感到一种昏昏欲睡的困乏,这就是民俗所称的春困。民间向来有“春困、秋乏、夏打盹”的说法,其中“春困”两字正是描述春天人很容易感到困乏的现象的。即使不缺睡眠,白天尤其是午饭后往往无精打采,这是春困而不是病。这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的生理现象。在自然界,随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气候变化,生物便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3,(3)
母鸭救子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有只母鸭像任何父母那样会找人搭救自己的孩子。警官彼德逊一天傍晚在一个居民区巡逻时发觉他的裤管被母鸭“抓住”,当他推开母鸭想走开时,母鸭再度“抓住”他的裤管,将他带到附近的阴沟盖板旁。彼德逊说:“我往阴沟里一看,才发现8只小鸭在阴沟里。”这名警察把阴沟的铁盖板搬开,把这群小鸭捞起。  相似文献   

11.
生活小区的入口处,有块开阔地,物业公司在那儿建了一个停车场。车群中,有一辆旧车特别惹人眼目。这是一辆“东风牌”载重货运车,由于长期没有养护,车子的油漆层层剥落,锈迹斑斑,已是破烂不堪。 小区的人每天进进出出,都能瞥见这辆旧车,委屈而孤独地躺在那儿。对于它的“罪孽”,大家耳熟能详。而那个血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决定着生命的质最”.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对饮水质量的重视程度。而自来水更是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的安全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刘洋 《防灾博览》2011,(4):78-85
走马观花到挪威,发现挪威人很会“玩”。当然这个“玩”不是吃喝玩乐的“玩”.也不是进赌场的玩,而是挪威人普遍运动休闲两不误。  相似文献   

14.
人类爱花,古来有之。我国民间早就流传许多谚语。如“花中自有健身药”;“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等等.都说明了以花为伴的人容易获得健康长寿。人们之所以爱花.不仅因为它能美化环境.使人赏心悦目,陶情怡性,还因为它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老舍在散文《养花》中说:“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室中再写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命名的“中国烟花之乡”浏阳是全球最大花炮生产基地、花炮年产值达21亿元,居世界首位。作为“火药桶上”的高危产业,安全则是花炮的生命,违章是事故祸首,于是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的反违飓风,席卷着这座神奇美丽的国际烟花名城。 违章巨爆送冤魂 历史悲剧是无情的,却又是开拓者反思奋进的动力。在当年事故惨案现场,参加贯彻安全生产法活动的花炮人用颤  相似文献   

16.
钟梦 《防灾博览》2004,(4):43-43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容易招蚊子。“蚊子爱叮什么人?”随便问问身边的人,答案真是五花八门。例如认为蚊子爱叮女性的“性别说”,认为爱叮皮肤光滑白嫩的“皮肤好坏说”;认为爱叮性激素分泌水平高者的“性感说”;还有认为爱叮血液甜者的“血型说”的流行指数颇高。就此做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7.
1922年8月2日(中华民国十一年农历六月初十日),广东省汕头地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台风海潮灾害,40,000余人丧生(一说死亡61,000人,待考——编者注)。这是我国本世纪死伤最严重的一次台风海潮事件,史料上简称“八二台风”。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的“风险”,随处都有。 头号“风险”,当数癌症。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有160万人患癌,每年有130万人死于癌症,并且每年癌症患者以3%的速度在递增。在上海,目前癌症发病率约占全市人口的千分之二至三。据统计,上海男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三分之一死于恶性肿瘤;女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四分之一死于恶性肿瘤。按这两个数据计算,100对死亡夫妻中,可能有5对夫妻同时患  相似文献   

19.
《民防苑》2003,(3)
人有年龄,那么树木呢?树有年轮。树在锯倒之后,从树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轮纹,一般每年形成一轮,故称“年轮”。这年轮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是怎样把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在身的呢? 植物生长由于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在树木茎干韧皮部的内侧,有一层细胞生长特别活跃,分裂快,能形成新的木材和韧皮部组织,这一层称为“形成层”,树干增粗全是它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有些老年病,貌似健康,极易使人失去警觉,以致造成不良后果。非吉兆的“返老还童”人都企盼长命百岁,一旦发现某位老人有了“返老还童”现象,莫不欣喜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