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索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联合高温厌氧消化的可行性。在一个50m~3的CSTR反应器模拟实际工程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20d以上,餐厨和污泥比例为4∶1时,沼气产量和甲烷浓度相比单纯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分别提高了34.2%和8.1%,硫化氢浓度降低了65%。通过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既提高了反应器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又增加了沼气产出与品质,是城市有机固废协同处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餐厨垃圾的特点,针对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酸化抑制,梳理了目前常用的缓冲溶液添加、多元物料混合厌氧消化和两相厌氧消化等酸化调控技术,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预处理、添加生物炭、驯化培养耐酸型产甲烷菌等酸化调控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未来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方向,以期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厌氧/混合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四川环境》2011,30(2):93-96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厌氧消化技术在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处理处置中的应用,对两种废物单独厌氧消化和混合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以及工艺参数对混合厌氧消化的影响,并对城市污水厂污泥与厨余垃圾的混合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大,如何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传统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相比,餐厨垃圾与其它生活垃圾的协同厌氧发酵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餐厨垃圾的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针对餐厨垃圾的协同厌氧发酵技术进行文献的归纳和分析,重点介绍了餐厨垃圾等基质的协同厌氧发酵产气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产气预测方法,并展望了餐厨垃圾协同厌氧发酵技术的研究方向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NADH/NAD~+技术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内微生物代谢状态进行动态追踪。厌氧消化系统负荷OLR从2.0kg VS/(m~3·d)到8.5kg VS/(m~3·d)整个运行过程中,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取样进行NADH/NAD~+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消化末期,厌氧消化的NADH/NAD~+的数值急剧的升高,最高达1.36,可以判定厌氧消化系统内的微生物系统代谢平衡崩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餐厨垃圾的概念及乌鲁木齐餐厨垃圾的主要来源,对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饲料化技术、肥料化处理技术、生物厌氧发酵处理技术以及生物柴油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外处理处置现状进行综述,对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大、产生面广,餐厨垃圾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容易污染环境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我国餐厨垃圾的产生现状、处理技术和工程概况,指出了当前我国餐厨垃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对餐厨垃圾回收处理越来越重视,对特许经营给了很多政策支持。作为缓解政府压力的一种方式,餐厨垃圾特许经营在满足公众多层次的食品与环境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餐厨垃圾特许经营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发展餐厨垃圾特许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垃圾分类的政策的实行,餐厨垃圾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生态环境难题,随着餐厨垃圾的产生,必然也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废水。餐厨垃圾废水具有水质复杂、水质波动性大、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物质含量高,且不同地区餐厨废水水质含量区别较大等特点。为能有效处理餐厨垃圾废水,本文采用了UASB-A/O-MBR的组合工艺,探究了UASB工艺对餐厨垃圾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及工艺参数,进而考察UASB-A/O-MBR整体工艺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及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当UASB反应器中pH控制在6.5~7.3之间、上流速度控制在0.58 m/h~0.65 m/h之间、温度控制在35℃±3℃、HRT为24h, A/O-MBR工艺中HRT为48h,回流比为300%时,此套系统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最低可达到95%、97%、75%。可以为以后在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的实际工程应用中提供一种优良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二次指数平滑法的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勤宪  黄涛 《四川环境》2010,29(4):29-30,53
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直接影响其处理规模,指数平滑法是对于缺乏基础数据的模型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2001~2009年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数据为基础,运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法对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将达到514.96 t/d。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食品废弃物处理处置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有亮 《四川环境》2010,29(2):128-133
对上海市生活垃圾中食品废弃物和餐厨垃圾近年来的产生状况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上海市对生活垃圾中食品废弃物和餐厨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处置现状,并分别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上海市食品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海怀  朱睿 《四川环境》2013,32(1):12-15
提高污泥的脱水性是降低污泥处理难度的必要前提.本文以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为参照,研究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对化学一级强化污泥脱水挂的影响,以及PAM投加量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浓缩污泥相比,传统厌氧消化后污泥脱水性下降了11.8%,而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中污泥没有变化;随着PAM投加量的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显著提高;当PAM梗加量为2.0 mg/g DS时,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中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而当PAM投加量为2.5 mg/g DS时,厌氧消化工艺中污泥的脱水性能才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发展应用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了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情况;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侧重点,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提出了国内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研究重点,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工程产生大量沼渣,其能否妥善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是提高厌氧项目利用效率的关键。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了秸秆废弃物、禽畜粪便、市政污泥、以及餐厨垃圾厌氧沼渣特性,对比肥料标准,分析了各类沼渣肥料利用潜力及需重点关注参数,提出了沼渣堆肥的必要性,并建议添加秸秆10%~25%调节初始C/N比和含水率,通过间歇通风减小能耗,通过前期加热缩短堆肥周期,以期为我国厌氧沼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四种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特点。以某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介绍了新型炉排型生活垃圾焚烧炉设备,采用"顺推干燥+逆推燃烧燃尽"结构设计、烟气循环烘干的工艺设计,并采用计算机CFD技术对炉排炉燃烧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先进、运行稳定,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餐厨垃圾等无分拣的混合型垃圾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餐厨垃圾产量分析预测及监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汇总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及郊县餐厨垃圾产生和收运现状,对其产量作出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成都市自身情况的餐厨垃圾监管体系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9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环科院承担的科技支疆计划项目《餐厨废物分级处理及高效资源化技术研究》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在质询答疑后,经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系统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组分的季节特征、乌鲁木齐典型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特征,通过引进的合作单位清华大学的高温发酵菌剂和反应器,对餐厨废物进行了高温厌氧发酵产碳源、高温好氧  相似文献   

18.
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低浓度污泥厌氧消化工艺高固体污泥厌氧消化可以直接利用污水处理厂排放的脱水污泥,具有设施体积小、单位容积产气率较高和水耗及能耗较低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污泥高固体消化的研究进展,从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的基本特征出发,总结了污泥高固体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和对反应器的要求;同时对污泥高固体消化存在的搅拌不匀、传质传热困难、有机质降解率偏低、搅拌系统不成熟等问题作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餐厨垃圾处理的环境问题,梳理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运营模式。通过实例分析了目前激励政策下餐厨垃圾处理的绩效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督餐厨垃圾排放、合理收费、激励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项目联合、丰富资源化产品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市政污泥分级分相厌氧消化技术,适用于含水量约80%的污泥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高温水解酸化、中温甲烷化分级分相两级反应系统,提高污泥可生化性,破解了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厌氧消化时间比单级单相厌氧消化缩短30%,污泥有机物降解率大于50%,沼气产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