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昆明市广普大沟为例,阐述了城市河道治理在技术体系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践应用,以及如何建立河道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河道治理工程重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天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改善预测分析,首先分析生态需水量和供氧量是否满足河流生态需水要求,后又利用地面水环评助手软件预测了河流水质,预测分析了天堂河水质目标的可达性,旨在为以后的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道黑臭现象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会危害人体健康.如何高效改善水体环境,破解黑臭河道难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焦点.以上海市松江区黑臭河道治理为例,针对其产生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概述了松江区河道水质治理前后状况变化,介绍了松江区采取多种创新有效的治理措施,通过实际数据对比说明了整改效果,以切实解决河道黑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一种辅以曝气复氧的生态处理工艺。本文介绍了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构造、净化机理及其在治理福州白马支河的成功应用。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黑臭河流的净化效果好,同时还可实现污水的资源化,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青南砂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青南某砂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实例,阐述了修复河道、覆坑平整、引水淤灌、回填覆土、播种草籽、围栏封育等治理技术步骤及效果。其治理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有90%的城市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河道治理问题已提上日程。而随着截污工程的引入,底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就成为影响河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性,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学者对底泥中有机物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张峰华  王学江 《四川环境》2010,29(1):100-105
原位修复是一种可靠、卓有成效的河道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和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的特点,适合于污染严重、流量较小的河流水体。本文概述了河道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河流湿地处理和生态浮床等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情况,其中河道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为早期污染水体治理贡献很大,相对河流湿地处理和人工浮床起步晚,但成本低,耗资少,处理效率又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工艺都是经济、有效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生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比较迅速,但在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城市半封闭河道水体重金属污染分配特征,以旴江-南丰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分析了Cu、Zn、Cr、Pb 4种重金属在水-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旴江-南丰段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53.17~63.24mg/kg、7.94~8.93mg/kg、26.13~40.13mg/kg、44.56~48.12mg/kg;河道水体中Cu污染水平最低、其他3种重金属浓度均无法满足水功能区划中相应的水质标准。研究结论可为旴江-南丰段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流域河道水体为例,开展了河道水体综合整治技术研究,研究出"初雨控制、控源截污、生态清淤、高速脱色、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全方位治理模式,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净化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评     
正长效治理作为传统江南水乡的宁波市,目前90余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内,分布着165条河道。由于城区内河水流动性差,径流量偏小,底泥极易沉积。即使经过清淤的河道,依然存在淤泥复积的问题。为有效解决城区内河反复淤积问题,消减底泥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宁波市城管局内河管理部门建立了日常疏浚机制,将以往的短期集中整治,转变为日常长效治理,定期疏浚,以维护好  相似文献   

11.
以1979—2020年我国中央政府颁发的411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不同时期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共政策焦点的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纵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共政策焦点的演变轨迹,在"技术路线"、"垃圾属性"、"管理手段"、"治理结构"和"保障机制"方面发生了显著的政策主题变迁,呈现出垃圾治理朝更加绿色、更加经济方向发展的趋势。未来,应从监管体系、资源评估、财政补贴、空间布局4个方面保障生活垃圾零污染、高价值资源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市十字河为例,开展黑臭河道水体整治技术方案研究,研究出适用于苏南河网地区的河道综合治理技术,包括控源截污、生态清淤、引水活化、景观绿化等。综合整治效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有效拦截进入河道水体的污染物质,改善河道水质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的黑臭河道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在分析"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根据"2+26"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现状和大气污染排放量分布情况,对未来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从区域、重点领域两个维度对"2+26"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进行了产业布局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智  杨骏骅 《四川环境》2005,24(6):83-86
城市水景水体的修复和保持是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重庆市双龙湖是典型的城市水景水体,治理前富营养化状况严重。双龙湖治理采取了综合整治的方案,包括污水截流工程、雨水截流及净化工程、湖水复氧循环工程、湖水的生态治理工程和污泥固化工程等。截断外源污染,抑制内源污染,有效的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经过治理,双龙湖水体水质明显提高,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水质恢复到Ⅳ类水质,满足景观水要求。双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我国,特别是三峡库区众多的城市水体的修复和保持积累经验,为城市水景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路线目前有多种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其中一种较为成熟的对氨氮有明显去除效果的工艺。以合肥某河道的水质提升项目为例应用这一方法,并且通过项目实施前后工艺的合理搭配,稳定满足水环境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南淝河作为目前巢湖流域污染最重、水质最差的入湖河道,是巢湖流域治污的重点,也是治理的难点。为全面掌握南淝河及汇水流域水环境质量,通过对南淝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南淝河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月~2019年8月南淝河干流水质为劣V类,未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结合流域范围内水污染现状调查,从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河道底泥污染和生态基流匮乏等五个方面分析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控源减排和环境增容两个方面的达标对策,希望能够对推动南淝河水污染治理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2,(1):90-90
"预评估组一致认为:广州市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总体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要求,原则同意通过省预评估。"经过三天严格的检查考核,广州市顺利通过了环保模范城省预评估。2011年12月14日至16日,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李晖率省预评估组15人听取广州模范城持续改进工作的汇报后,全面审查了广州市复核工作档案和技术资料,并兵分11组实地检查了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泥处理设施、河涌河道污染整治工程、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和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情况等,同时还在车站、广场、企业、商场、社区等地进行了随机公众满意率问卷调查,现场发放调查问卷6200  相似文献   

18.
1989年以来,泗阳县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黄河故道滩区洪涝沙碱旱的综合治理和滩区三荒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创立了黄河故道滩区综合开发模式,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益,为黄淮流域季节性沙土河道滩区的治理开发树立了一个典范。本文将扼要介绍模式的提出、建立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功能被逐渐弱化,河道被填埋,城市特色丧失.针对城市河流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城市河流被弱化的原因,提出了建设生态河流来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道水质黑臭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准确识别城市黑臭水体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GF-2 PMS数据,利用TSUWI(Two-Step Urban Water Index)指数提取研究区水体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影像的黑臭水体归一化比值指数BOI和NDBWI值,采用面向对象的最优特征选择搜索算法SEaTH(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确定黑臭水体与一般水体的4个分离特征,构成特征空间,利用K-mean算法进行多特征聚类分析,进行黑臭水体的识别与分类。结果表明,南京市研究区范围内共有6条河道15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情况,面积约为0.38km2,占城区水域(剔除长江南京段面积)面积的1.98%,经实地调查验证,黑臭水体的识别精度为81%。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监测与评价,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