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天津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NPR工艺的特点及运行状况。通过对污水厂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NPR工艺具有一定的优异性,它能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使系统COD和SS的去除率进一步降低,出水能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有利于污水的再生利用;低温影响NPR系统的硝化及反硝化率,低温下有机物的去除更易受到有机负荷的影响;温度对生物去除SS,COD和TP的效果影响不大,对NH3-N及TN的去除效果影响比较明显。低温下污水处理厂COD、SS、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94.9%、67.5%、55.1%、66.5%。  相似文献   

2.
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和水力停留时间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RT为6h,曝气量为0.6m3/h,进水COD和NH4+-N分别为240.2~298.7mg/L和29.1~68.9mg/L条件下,平均COD去除率为83%,NH4+-N去除率为95.1%。  相似文献   

3.
生活污水提标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处理能耗,设计了一套管式藻类生物膜—超滤膜污水处理装置。研究了该装置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不同光照模式下的污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RT设为5 d时,藻类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9%,97.37%,81.06%,92.62%;该装置在自然光源加人工补光的模式下,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COD,TP,TN,NH4+-N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0.39,0.12,3.53,1.17 mg/L;经超滤膜处理后,悬浮藻几乎去除,平均出水藻类光密度(OD680)仅为0.01。该装置为微藻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据《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年)规定,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必须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通过生物沸石与斜发沸石协同对成都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强化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沸石对污水中的COD、TP、TN和NH3-N去除机理主要是依靠吸附和离子交换的作用;协同强化预处理使污水中的COD的去除率为76.2%、TP为90.7%、TN为84.6%、NH3-N为95.1%,同时保持污水中适宜的碳氮比,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良好条件且能够满足脱氮除磷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鉴于城市生活污水缺乏易降解的碳源,且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碳排放量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提出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革新与污水自身产生能源的开发再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厌氧硝化反应—短程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结合的新工艺,成功运用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并对反应过程的沿程水质与COD、氮素去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TN去除率达到91.8%时,反应过程中TN出水量低至3.7 mg/L,此时NH3-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9.6%与97.0%,且NH3-N与NO2--N能量损耗比值为1∶0.96;当出水溶解性的COD浓度低于12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8.9%;使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后,TN的容积负荷与去除容积后的负荷分别为0.92 kg/(m3·d)与0.79 kg/(m3·d),比同类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选取3种不同结构类型膜组件的MBR工艺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的中试应用研究,对比分析其处理效果及系统稳定运行能力。结果表明,平板膜系统、中空纤维膜系统和碟片式膜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62. 1%、58. 1%和65. 7%,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44. 2%、31. 4%和46. 0%,TP结合化学除磷后去除率为70. 4%、42. 3%和77. 1%,达到城镇生活污水升标改造的目的。其中碟片式膜污染物去除能力和出水水质稳定性和平板膜系统相近,优于中空纤维膜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对污水进行回用处理时,须开发一种处理效果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本试验研究采用改进的连续-间歇曝气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经过4个多月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简单,无须预沉池、调节池和二沉池;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在除磷脱氮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0.6%,氨氮去除率可达70.8%,总磷去除率可达96.1%。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以火山岩为填料的多层生物滴滤池装置处理模拟的生活污水,研究了在水力负荷为1.5 m~3/(m~2·d)的条件下滴滤池各层对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滴滤池对CODcr、NH_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97.4%、53.4%和41.7%。滴滤池上层和中层对CODcr的去除贡献较大,CODcr去除量占整体去除量的85.2%。滴滤池对NH_4~+-N的去除率从上至下依次降低,各层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9%、33.9%和19.0%。TN、TP的分层去除规律相似,中层的去除贡献较大,上层和下层的去除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对CAST工艺的研究多以模型试验为主,其研究成果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现状,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CAST工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重点考察其对氮、磷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MLSS为3 500~4 000mg/L,周期为4h,进水曝气阶段DO为0~0.5 mg/L,纯曝气阶段DO为2~3 mg/L,COD容积负荷为0.3~0.8kg/(m~3·d),SRT为6~8d,水温为15℃~21℃时,CAST工艺对磷的去除效果良好,TP平均去除率可达82.2%,出水TP平均值为0.25mg/L;选择区DO偏高导致磷无法充分释放,改善其厌氧状态有望使磷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CAST对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6%和20.7%,这与污泥颗粒细小及SRT较短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乳化液废水可生化性较差,为处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为解决混凝破乳后乳化液仍然存在的超标排放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床生物接触氧化装置,使用生物载体聚氨酯填料,处理混凝后的乳化液出水。结果表明,室温下在进水COD浓度8. 35×10~3mg/L,曝气溶解氧含量5 mg/L,进水p H为7时,停留时间9天,最佳填料投配率50%及悬浮污泥浓度5 500 mg/L状况下,此装置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95%。为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采用3种自行研制的生物调节剂,并确定最佳使用量,结果表明在3号生物调节剂投加量为2. 97×10~(-3)kg BOD/L时效果最佳,达到相同COD去除停留时间减少至5天,最终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控制项目限值》(GB/T 31962-2015) C级标准。该方法处理混凝后乳化液出水效果理想,配合生物调节剂的使用能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有效缩短反应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
催化氧化复合生物技术处理油气田压裂返排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四川某气田井组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特征和治理技术现状的分析,提出催化氧化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压裂返排液COD去除效果明显,最终出水COD浓度均降至10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8%以上;G-BAF生化系统进水盐度在0.5%~5%时,系统适应性非常好,有机物去除率达93%以上;当盐度提高到8%时,有机物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4%左右,G-BAF生化系统适合高盐度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压裂返排液出水主要污染指标COD浓度、氨氮浓度、SS浓度、pH值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出水可用于油田及污水处理站设备清洁、钻井岩屑清洗等,实现废水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选取新炭、一年炭及三年炭,考察臭氧投加量及炭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1.0 mg/L时,三种炭龄活性炭在工艺运行过程中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新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年炭和三年炭,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达54%和69%;一年炭去除效果略高于三年炭;三种炭对于NH4+-N的去除效果都很好,新炭处理效果最优;出水中污染物浓度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稳定塘结构与净化机理研究,结合厌氧生物膜法、吸附过滤法和稳定塘技术,提出稳定塘工艺改良技术—生物滤塘。本文通过对生物滤塘与传统稳定塘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相同时,生物滤塘较传统稳定塘具有较高的COD、NH3-N和TP去除效率,有机负荷调试试验中,当COD浓度达800mg/L时,生物滤塘仍然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COD平均去除率较稳定塘提高了28.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前絮凝沉淀+环境治理微生物A/O+后絮凝沉淀+四相催化氧化+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某市工业集中区废水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COD总去除率≥90%,氨氮总去除率≥95%,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生物滴滤池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其存在氮、磷去除能力有限,稳定性不高等缺点。为提高新型分层生物滴滤池的氮磷去除效率,探索最佳工艺条件,本文采用新型分层生物滴滤池为试验装置,考察了滤料种类、水力负荷、回流比等对装置去除污水中氮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滤料为炉渣、水力负荷为4 m3·m-2·d-1、回流比为2:1时滤池去除氮磷的效果最好,对NH4+-N、TN、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08%、57.37%、66.04%、80.78%;采用较高的回流比是滴滤池提高脱氮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Ti-SnO2电极作为阴阳极,利用电解池对焦化厂熄焦循环水COD进行去除。极板间距为1 cm,6个极片组成电解池,处理熄焦循环水。实验结果表明:废水被稀释1倍时,污染物的浓度有利于COD的去除;最佳去除条件是电解电压为11 V,p H值为6;当电解时间为0.5 h时,废水的COD由230 mg/L降低到138 mg/L,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焦化生产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熄焦时对COD的要求;电解时间增加到2 h,废水的COD由230 mg/L降低到66 mg/L,去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湿法熄焦中熄焦循环水达标回用的问题,以钛涂钌电极作为电极,研究利用电解池对焦化厂熄焦循环水TOC和NH_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两个极板间距为1 cm,6个极片组成电解池,电解电压为10 V,p H值为8,氯离子使其含量达到0.2 mol/L,电解时间2 h时,废水中TOC指标的去除率为40%,NH_3-N去除率达到95%,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循环水对NH_3-N的要求,表明电解法降解熄焦循环水中NH_3-N的效果良好。经过电解2 h以后,污水颜色基本接近透明。  相似文献   

18.
以砾石为填料采用生物滤池法和以纤维束为填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分别预处理沈抚灌渠污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在3.5h,控制气水比分别为5:1和4:1的反应条件下,砾石填料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9%和53.6%;纤维束软填料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7%和47.7%。前者对COD和NH3-N的处理效果都达到了预定要求,而后者对NH3-N的处理效果没有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Fenton试剂氧化结合混凝法对焦化厂熄焦循环水COD进行快速去除实验,结果证明:当[Fe2+]/[H2O2]为1∶15,初始p H为3,30%H2O24.5 ml/100 ml废水时,反应90 min,COD去除率可达到90%,满足回用标准。但是,此时水的颜色较深,继续调节p H至7,加入Fe C13140 mg/L,PAM(聚丙烯酰胺)5 mg/L,搅拌5 min,静置30 min,COD去除率可达95.4%。Fenton-混凝对低浓度NH3-N几乎没有去除作用,CN-的去除率接近30%。整个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Fenton氧化120 min后,混凝,污水基本接近无色,但仍含有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以鄂东区块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水质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的采出水COD和NH3-N的去除工艺,开展了3个阶段的现场试验进行COD和NH3-N去除效果的验证,同时采用GC-MS分析方法探究采出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情况。试验数据显示:最终出水的COD、NH3-N均低于40,2mg/L排放指标要求,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其中,COD去除率从70%逐步提升至880%,且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而不断提升;NH3-N去除率可稳定达到99%以上,远低于标准设定值2mg/L,且对HRT的调整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以“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为主体的工艺的处理技术,对鄂东区块采出水中的COD,NH3-N和难降解有机物均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将HRT调整至8h左右时,出水仍可稳定达标,此时的直接运行费用将降至1.40元/m3以下,较化学处理工艺处理费用低70%以上,实现了鄂东区块煤层气采出水的“低成本、 稳定达标排放”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