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2.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及黄河沿岸九省区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甘肃省也迈开了流域治理的坚实步伐.通过梳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之理念及进展,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治理中的上游源头治理、流域体系化发展、左右岸统筹治理、流域复合型污染以及生态政策社会化等问题,提出了法治应对思...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以来,我们连云港市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是,认真组织开展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企业治理、环保部门检查服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在治理政策投入方面,我市在全省较早地颁发了《污染企业(项目)搬迁治理规定》和《关于加快工业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02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贷款3090万元,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共投入环保补助资金和贷款800多万元,有效地保证了达标排放工作的开展。在监督检查方面,…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际上包含了多元主体对环境伦理的价值建构和对环境公共治理实践活动的参与。采用个案分析法论证我国社区环境公共治理范式对民主协商机制的创新。研究发现,执政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制度的变革为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决策、环境立法和环境司法等民主协商活动提供了多元合作与协调的制度性建构渠道,而基层政府在社区开展的环境公共治理运动则有效地整合了社区环保力量,提升了公众参与公共治理协商的集体凝聚力及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正"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已成为云南省涉及地区最广、参与学校和社区最多、影响面最大的全省性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教育项目。新时代绿色创建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环保、宣传、教育等部门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创建活动,也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环境素养,鼓励公众参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于2019年6月27~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第四届中国环境治理学术年会,主题为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内外环境公共治理领域顶级专家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政府官员出席了会议,并分理论方法、实践应用、行政执法、社会治理、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环境治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已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治理战略,已形成鲜明国际特色。中国环境治理模式正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管理转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并由自下而上机制相补充的多元共治现代公共治理模式,治理能力近年来显著加强,但在环境社会治理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仍存在显著薄弱环节,在政府执法机制以及经济政策使用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达县百节"水保生态园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敏 《四川环境》2005,24(2):63-64,75
本文反映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达县百节河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阐述了通过实施水土流失治理三大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陈述了百节河小流域生态园区的建设特色:组织协调部门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业主参与,责、权、利统一,投资渠道多元化,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构建现代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实施协同政策十分关键,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支撑。本文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评估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政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协同政策的推进思路框架、重点方向、实施保障以及实施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抑制型贫困的概念与内涵,形成原因以及措施和政策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生态抑制型贫困研究的最新动态。认为生态抑制型贫困治理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若干具有更广普适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扶贫模式和机制,构建实现减贫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的跨区域合作减贫机制和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扶贫机制,特别需要加强对连片贫困区域进行针对性研究,为全国其他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姜裕富 《环境教育》2010,(11):39-4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在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个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自然生态保护其他方面,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流域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上游投入、下游得利”不合理现象,不断加剧水资源质量的衰减和水体环境的恶化。本文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及生态服务功能,调整流域相关利益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为依据,根据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特点,以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为例,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模型,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分配,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各有侧重、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标准,在试点和实践中调整完善,为国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提供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明确提出要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文章从坚持"三水"统筹、抓住关键症结、明确攻坚重点、实施保护修复、建立健全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举措,以期为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围绕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现状,深入地剖析了浙江省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过程中政策的不足,进而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以法律、规划、考核、投入、运维及技术为政策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扶贫新战略,它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精准扶贫的具体帮扶方案,但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面临着宏观良策执行效率低下的困境。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分别从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政策使用者四个方面分析了扶贫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在全面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新形势下,探索能使扶贫资源的投入获得更加高效的产出方式,真正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与政府"输血"形成合力,最终实现"造血"扶贫的良性机制,引导村民走向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需要"硬制度""硬项目"和"硬投入"。文章结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其中的重大改革制度政策创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安排以及资金投入渠道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提出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必须积极推动重大改革政策的实施,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的落地,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优化环保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6.
空气污染的"跨域性"要求地方政府协作治理,在空气污染和治理的"外部性"没有"内部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治污积极性不足,有必要建立一种府际空气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和保护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积极性。从背景、思路和政策框架等维度分析了山东省府际空气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山东省府际空气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府际空气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和补偿制度、创新的空气监测管理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等组成的有机整体运行体系。剖析了山东省府际空气生态补偿取得成功的原因,认为有必要在全国推广这种府际空气生态补偿模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一大阻碍,村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长效治理农村内源性垃圾问题,村民在实践中探索出"龙鹄式""湖淡式""向阳式"三种较为成功的自主治理实践模式,表明农村垃圾自主治理存在可行空间。但实践及推广中亦面临着村民参与意识有待激发、资金持续投入难以维继、分级制裁机制缺失、终端混合收运等问题。为促进农村垃圾自主治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从激发村民参与意识、拓宽资金来源、组织优化、终端协同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央地纵向关系、部门间横向关系、环保督察斜线关系等视角出发,探讨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政策背后的府际关系博弈逻辑和利益融合路径,实证探讨治理案例。结果表明,政府府际间存在利益博弈,但可以实现利益融合和治理有效。其中,经济、社会和生态利益的排序差异、治理事务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考核指标偏向经济等因素造成央地间利益诉求差异,可从增加融资渠道、优化考核方式、扩大监管渠道和多元共治等方面促进利益融合;双重管理体制、全局和局部利益并存等因素造成同一层级的不同政府部门间存在利益诉求差异,但环保督察等“运动式”治理、约束性生态指标被纳入官员考核体系等措施有助于其组成政绩共荣体;结合案例实证检验,提出中央政府需要通过严格制度安排和多重监管督察治理动态、整合地方政策资源帮助政府各部门间形成政绩共荣体、疏堵并举精准施策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搭建“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治理格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6,(3)
认真借鉴"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产能的经验,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节能减排,提高绿色产能措施。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梳理:概括了我国"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采取的主要措施,提出影响绿色产能构筑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机制问题。如,顶层统筹规划不够,政策缺乏协调和配套;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以行政监管为主,经济激励机制不足;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尚未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以2000—2017年长兴县307份水污染治理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文本量化方法研究该县水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的变迁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7年,长兴县政策文件数量呈现震荡增加趋势,政策类型以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及指导意见等为主,政策主题则突出水环境综合管理、工业污染防治等相关内容;(2)强制命令型、组织推进型、市场经济型、社会参与型和自愿行动型5类政策工具的参考点占比分别为50.63%、28.17%、9.79%、7.91%和3.50%,具体政策手段以工程项目、职责分工、监管制度、经费支持和河长制度等为主;(3)“十五”至“十三五”期间,不同治水时期的政策主题及其发布主体的政策工具使用特征变化差异较小,强制命令型和组织推进型使用较多,且区域重大的水污染应急事件和省级重要的水污染治理战略提出会促使县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研究表明,县域尺度水污染治理政策工具结构有待优化,水污染治理市场主体作用有待加强,社会参与水污染治理政策引导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